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沈園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沈园
Remove ads

沈園是位於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東南隅的洋河弄內的一處江南園林[1]:103

事实速览 沈園, 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 ...

沈園位於紹興城內,最早可考證的園主是清代乾隆三年(1738年)已購得此園的沈槱元。沈槱元時,已將沈園歷史追溯至宋代沈氏園。宋代沈氏園本與南宋詩人陸游元配妻子的愛情故事相關,沈園亦因此知名[1]:103—104。有研究者指,宋代沈氏園位於紹興城外東南,與沈園不在同一位置[2]:26。有研究者指,宋代沈氏園在紹興城內,與沈園在同一位置[1]:105

歷史

宋代沈氏園(簡稱沈園),始建時間,無定論。最早的文字記載見陳鵠耆舊續聞·卷十[1]:102—103,「余弱冠客會稽,遊許氏園,見壁間有陸放翁所題詞云:「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恨,幾年離索。錯!錯!錯!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託。莫!莫!莫!」筆勢飄逸,書於沈氏園,辛未三月題。放翁先室內琴瑟甚和,然不當母夫人意,因出之。夫婦之情,實不忍離。後適南班士石其家,有園館之勝。務觀一日至園中,去婦聞之,遣遺黃封酒果饌,通殷勤。公感其情,為賦此詞。其婦見而和之,雲「世情薄,人情惡」之句,惜不得其全闋。未幾,怏怏而卒,聞者為之愴然。此園後更許氏。淳熙間,其壁猶存,好事者以竹木交護之,今不復有矣。」

紹熙三年(1192年),陸游故地重遊,以「禹跡寺南有沈氏小園,四十年前嘗題小闋壁間,偶復一至,而園已易主,刻小闋於石,讀之悵然」[1]:103。南宋《嘉泰會稽志》記:「大中禹跡寺在府東南四二百二十六」。有研究者認為,沈氏園在紹興城外東南[2]:26。有研究者指出,此處「府」指「紹興府衙」,禹跡寺在紹興府城東南,而非紹興府城外[1]:105。當代,一般認為陸游這首《釵頭鳳》作於沈氏園[2]:26

宋以後,關於沈園的記錄欠缺,僅見明末祁彪佳《越中園亭記》所記:「沈氏園,在郡城禹跡寺南,宋時池台極盛,陸放翁曾於此遇其故妻,賦《釵頭鳳》詞,後又有《夢遊沈園》二絕。」清代《古今圖書集成》、雍正浙江通志》、乾隆紹興府志》等書所記內容大同小異[1]:102—103

清朝乾隆年間,春波橋畔、沈槱元家的花園被傳為宋代沈氏園。乾隆三年(1738年)之前,沈槱元已購入此座花園,時稱柯園。沈槱元非南宋沈氏園主人後裔[1]:104。有研究者指,清代園主沈槱元將自家花園稱為宋代沈氏園,實為「自作多情,以為矜誇」的攀附。日後,有書籍將沈槱元誤稱為宋代園主沈槱[2]:26。清中後期後,桂馥陸游妻子唐琬的愛情故事改編成戲曲《題園壁》,廣為人知。沈園重新引起關注,並恢復沈氏園的舊名[1]:104

1949年5月,浙東人民解放軍第二游擊縱隊攻占紹興縣時,沈園面積已縮小至4.6[1]:104。1963年3月11日,浙江省人民委員會沈園(陸游遺跡)列入第二批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認定時代為南宋[3]。1981年,浙江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仍保留紹興沈園(與宋代陸游有關的遺蹟)[4]

1984年、1992年,浙江省考古研究所和紹興市文物管理處,為配合沈園保護擴建工程,先後進行兩次考古發掘。1984年的發掘歷時一年半,通過對7.2畝施工區域的發掘,「分清了沈園地層疊壓關係,並發現了一些遺蹟。」1992年的發掘歷時57天,通過對300平方米區域的發掘,發現「東圍牆、池塘、河道等多處重要遺蹟,基本搞清了沈園的一些情況。」[1]:105

Remove ads

園景

清代民國時期,沈氏後人居住於沈園三百年左右。但園區漸廢,至1949年時僅存東南方一角[1]:108,面積縮減至4.6。尚存數株古木,「在積土的小坡上,點綴一些黃石,山旁池水澄澈,尚有數椽小屋」[1]:104

1950年代,沈興仁夫婦捐贈《沈園圖》,後由紹興市文物管理局保存。《沈園圖》沒有描繪清初廢棄的遺址,其描繪的建築與考古勘探相吻合。故研究者推斷,此圖是清代沈園園主的家族成員依據地面建築,加上對宋代沈氏園的主觀相像繪製而成。斷代為清中晚期作品[1]:107—108

1984年,依《沈園圖》重建,總面積7865平方米。1994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再次恢復園址18.5畝,孤鶴軒、半壁亭、宋井亭、冷翠亭、閑雲亭、放翁橋等建築均按宋代法式構建。其中園中的葫蘆池、水井和土山為宋時原物。並依據歷史文化內涵,規劃沈園十景:斷雲悲歌、詩境愛意、春波驚鴻、殘壁遺恨、孤鶴哀鳴、碧荷映日、宮牆怨柳、踏雪問梅、詩書飄香及鵲橋傳情等。

沈園門額由郭沫若題寫,夏承燾書《釵頭鳳》詞[2]:26

Remove ads

園譜

  • 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30歲的陸游禮部會試失利後,到禹跡寺沈園遊玩,偶然遇見了唐婉,感傷地在牆上題了一首《釵頭鳳》 :

  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牆柳。
  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邑鮫綃透。
  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 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唐婉再次來到沈園瞥見陸游的題詞,不由感慨萬千,於是和了一闋《釵頭鳳》。不久便抑鬱而終。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
  曉風乾,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闌,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長似鞦韆索。
  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 淳熙十四年(1187年),62歲的陸游因《偶復採菊縫枕囊,淒然有感》,因作《菊枕詩》二首:

    其一
    採得黃花作枕囊,曲屏深幌悶幽香。
    喚回四十三年夢,燈暗無人說斷腸!
    其二
    少日曾題菊枕詩,囊編殘稿鎖蛛絲。
    人間萬事消磨盡,只有清香似舊時![5]

  • 寧宗慶元元年(1195年),70歲的陸游又題詩:《禹跡寺南,有沈氏小園。四十年前,嘗題小詞一闋壁間。偶復一到,而園已易主。刻小闋於石,讀之悵然。》

  楓葉初丹檞葉黃,河陽愁鬢怯新霜。
  林亭感舊空回首,泉路憑誰說斷腸?
  壞壁醉題塵漠漠,斷雲幽夢事茫茫。
  年來妄念消除盡,回向禪龕一炷香。

  • 寧宗慶元五年(1199年),74歲的陸游再吟《沈園二首》:

  其一
  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復舊池臺。
  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其二
  夢斷香消四十年,沈園柳老不吹綿。
  此身行作稽山土,猶吊遺蹤一泫然。

  • 寧宗開禧元年(1205年),80歲的陸游再題《十二月十二日夜夢遊沈氏園亭二首》:

  其一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園裡更傷情。
  香穿客袖梅花在,綠蘸寺橋春水生。
  其二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見梅花不見人。
  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猶鎖壁間塵。

  • 嘉定二年(1209),85歲的陸游又到沈園,作《春遊》一首:

  沈家園裏花如錦,半是當年識放翁。
  也信美人終作土,不堪幽夢太匆匆。

題詠

  • 嘉禾沈園(宋•吳龍翰)

景物何其異,虛岩人力成。
清池沈鳥影,高樹落蟬聲。
花日樓臺麗,香風簾幙輕。
我來一吟賞,不惜買杯傾。

  • 步沈園(宋•趙蕃)

黃菊花殘白菊花,孟冬風日亦雲佳。
晚來忽有尋詩興,送盡投林萬點鴉。

  • 書劍南詩後 (淸•沈寶森)

劍南崛起東坡後,楊范尤蕭合就刪。
史筆居然追杜曲,詩情漫說衍茶山。
人歸紅樹晴川外,家在杏花春雨間。
聽說沈園頻易主,驚鴻影裏水潺潺。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