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沙溪廟組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沙溪廟組map
Remove ads

沙溪廟組(英語:Shaximiao Formation)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部一個侏儸紀中期至晚期的地層單位,主要以盛產豐富的恐龍化石聞名。沙溪廟組暴露並環繞於大山鋪鎮,位於距四川東北第三大都市自貢市大安區七公里處。

事实速览 沙溪廟組 地層年代:侏儸紀中期至晚期, 類型 ...

地理

沙溪廟組包含兩個獨立的地層單位:上沙溪廟地層,雖然它們通常被認為組合成一起,合稱為「沙溪廟組」。上沙溪廟地層也被稱為上沙溪廟組,而下沙溪廟地層也被稱為下沙溪廟組。兩個子單位主要都由紫紅色泥岩以及多樣的砂質沉積物、粉砂岩、砂岩構成。

恐龍發現

Thumb
沙溪廟組的恐龍生態藝術描繪

沙溪廟組主要盛產蜥腳類,但也產出許多其他恐龍類型,例如獸腳類劍龍類及其他。總計超過8000塊骨頭從此地區被挖出;將近40噸。遺址在1970年代以前都是未知,直到一個中國天然氣公司於1972年發現氣龍。這成為此地區第一個發現的恐龍遺骸。大部分標本發現現藏於1980年代中期直接蓋在此地點上方的自貢恐龍博物館

儘管目前沙溪廟組是一個經常出土化石的「恐龍採石場」,但其曾經是一片茂密的森林,因為在恐龍殘骸旁邊發現了化石證據。古生物學家推測,該地區還有一個湖泊,此湖被一條大河所灌溉。恐龍遺骸可能已經被沖刷進湖泊數百萬年,因此占了已知數百個標本的大部分比例。根據生物地​​層學,通常,中侏羅紀巴柔期卡洛夫期之間的下沙溪廟組的年齡為168至1.61億年,而上沙溪廟組被認為是牛津期。 Wang等人的論文[1](2018)報道了沙溪廟組下部的鋯石U-Pb年齡為159±2 Mya,表明沙溪廟組比以前認為的要年輕。但是,這受到了挑戰,其他的U-Pb數據支持了地層下部屬於傳統的中侏羅紀。[2]

Remove ads

董枝明的研究

對地層及其挖掘做出最大貢獻的古生物學家是董枝明。1975年,在該地區的岩石中發現骨頭碎片後,他首次檢查了該地層。當董先生第一次看到這片土地時,這片土地正在被拆除,為天然氣農田設施和一個停車場讓路。在大範圍的清理中,其發現了大量暴露在外的骨頭碎片。

然而,由於該地區的推土機,這些標本遭到破壞,關閉該地區的可能性很小,因為國家已經在該地區投資了數百萬元人民幣。直到1985年,政府才最終同意關閉這一地區的建設,到那時,董枝明和他的團隊已經從該地區挖掘出100多隻恐龍,其中包括一些罕見的蜥腳類頭骨。在沙溪廟組發現的一種恐龍被命名為董氏大山鋪龍,以紀念其對古生物學的貢獻。

古生物

除了恐龍發現外還有其他許多古生物從沙溪廟組被挖出,包含魚類兩棲類烏龜、水棲爬蟲類如鱷魚翼龍目

更多信息 屬[3], 種[3] ...
更多信息 屬[3], 種[3] ...
更多信息 屬[3], 種[3] ...

恐龍

更多信息 屬[3], 種[3] ...
更多信息 屬[3], 種[3] ...
Remove ads
更多信息 屬[3], 種[3] ...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