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沒人懂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沒人懂我》[a](英語:Nobody Knows Me)是美國唱作歌手麥當娜的歌曲。這首歌曲是由麥當娜與米爾維斯·艾哈邁德扎伊為麥當娜在2003年發行的錄音室專輯《夢醒美國》所創作和製作的。這首歌曲於2003年10月15日在美國作為促銷單曲被發行,同時其混音版本被收錄在麥當娜於2003年所發行的混音迷你專輯《神話再現》中。
《沒人懂我》這首歌曲延續了《夢醒美國》專輯的風格,其歌詞使用了大量消極詞語。《沒人懂我》混合了舞曲與電子風格,同時還融入了聲碼器效果、太空合成器(Spacey Synths)和泡沫貝斯(Bubbly Bass)等元素。而在歌詞方面,麥當娜表達了她對小報文化中「社會病」的抵制,並對電視和雜誌表達了譴責。
《沒人懂我》收穫了樂評人的普遍好評,甚至許多人將這首歌曲稱為《夢醒美國》專輯中的亮點。這首歌曲在美國各地的俱樂部電台中發行了四種混音版本,其中一個版本登上了告示牌舞曲夜店歌曲榜的第四名。同時,這首歌曲與《不再失去》也在美國舞曲暢銷榜上名列前茅;同時也登上了澳大利亞的ARIA夜店歌曲榜。
在2004年的重生世界巡迴演唱會上,麥當娜獨自表演了這首歌曲。而在2012年的MDNA巡迴演唱會上,這首歌曲也被用作過場視頻。而在這份視頻裡,麥當娜將自己的相貌與世界諸多名人的肖像嫁接在一起。法國極右翼政客瑪麗娜·勒龐因這個視頻起訴過麥當娜,理由是視頻中將她的肖像與納粹符號及希特勒的肖像疊加在一起。
Remove ads
創作背景
《夢醒美國》是麥當娜在小牛唱片的最後一張單曲,這也標誌着小牛唱片作為獨立唱片公司11年歷史的結束[1][2]。在VH1的一次採訪里,麥當娜表示這張唱片闡釋了自己在唱片工業堅持20年的動機並聲稱「物質」不是最重要的。她說:「當我回顧過去20年時,我意識到很多東西的價值其實並不重要。」她以此來回應這張專輯所表達的「非物質」主題[3]。《夢醒美國》這張專輯常常被某些人認為是概念專輯,其主題是用來探討美國的政治。但麥當娜卻表示,「(這些歌曲)是在審視我所珍惜的東西和那些我所擔憂的事情以及過於在意的事情,並意識到這些其實並不重要,因此希望從那片虛妄的世界裡掙脫出來。」[4] 《麥當娜:宛如偶像》的作者露西·奧布萊恩表示,《夢醒美國》這張專輯的主要概念就是「無」[5]。這在《沒人懂我》等歌曲中表現尤為明顯,例如這首歌曲和《不再失去》使用了否定詞作為標題;而歌曲《滿滿愛意》的歌詞裡則全是否定意味[5]。使用否定語氣表達了麥當娜諷刺外界對自己的看法,並強調她對浪漫愛情的了解[5]。奧布萊恩這樣闡述了專輯和這首歌曲的概念:
“ | 如果說《宛如祈禱者》是她的離婚專輯,那麼《夢醒美國》就是她的心理剖析。她甚至核對過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名字並藉此拋出了諸多問題:我是誰?我將去往何處?這一切的意義是什麼?專輯的大部分內容都充滿了諷刺意味:從主打歌不滿的無聊到《沒人懂我》的強硬,這都表達了麥當娜對名人效應所帶來的幽閉恐懼症做鬥爭。[5] | ” |
麥當娜在其2003年發行的迷你專輯《神話再現》中也收錄這首歌的重混版[6]。彼得·勞霍夫、芒特·西姆斯和超越自我三人組等人都為這首歌製作了不同的重混版,以便適用於不同的夜店需求[7]。2004年,麥當娜發行了一本名為《沒人懂我》的同名自傳。但是這本書僅僅在她的官方網站限時銷售一個月,每本售價24美元。其中有52頁罕見或未曾公開過的照片,並由「一位偶像和她的天使附上評論」[8]。
Remove ads
創作過程
《沒人懂我》是由麥當娜與米爾維斯·艾哈邁德扎伊共同創作並製作完成[9]。《夢醒美國》專輯的錄音工作開始於2001年末,但隨後因為麥當娜要前往馬耳他拍攝電影《浩劫妙冤家》以及在西區劇院演出戲劇《大家有份》而暫停。直到2002年下半年,麥當娜才重新返回奧林匹克聲音工作室繼續錄製工作,並在此期間完成了專輯錄製[9][10]。專輯的混音是由尖頭斯騰特在位於加利福尼亞州西好萊塢的西湖錄音工作室完成的,而其母帶製作則是由蒂姆·楊(Tim Young)在倫敦的大都會工作室所完成的[9]。米爾維斯·艾哈邁德扎伊負責了歌曲的吉他彈奏,同時還為歌曲進行了必要的編程[9]。像《沒人懂我》和《好萊塢》這兩首歌曲都是用了兩台機器進行錄音,原因在於麥當娜喜歡使用自動調諧插件,而米爾維斯·艾哈邁德扎伊則喜歡AMS移調效果器[11]。麥當娜選擇自動調諧插件是因為希望《沒人懂我》更舞曲化一點,但是米爾維斯·艾哈邁德扎伊卻反對這種做法[11][12]。
《沒人懂我》使用了聲碼器效果、太空合成器(Spacey Synths)和泡沫貝斯(Bubbly Bass)等元素[13]。IGN音樂頻道的斯賓塞·迪(Spencer D.)表示,《沒人懂我》有點類似《傑森一家》風格迪斯科舞曲的起起伏伏的尖音、顫音和不安音,就像是她2000年專輯《音樂聖堂》中的歌曲[14]。歌曲的開始是一段經過聲碼器處理後的氣泡人身小和弦,同時用重鼓聲來強調歌曲主歌部分的旋律[12]。《沒人懂我》是在平時寫作而成的,採用了120BPM的中快板節拍[15]。整首歌的曲調由C大調構成,而麥當娜的音域可以橫跨B3到C5[15]。《沒人懂我》的和弦進程遵循了「C–Am–D–Am–A–E」的基本曲序[15]。而在歌詞方面,麥當娜表達了她對小報文化中「社會病」的抵制,以及對雜誌和電視的批判。歌曲和聲中仿佛出現的「nobody knows me」變調回聲代表麥當娜似乎在思考這樣的問題,「如果被誤解了,那當然不對;可是我為什麼要在乎世界看我的眼光呢?」[16][17] 奧布萊登(O'Brien)將其描述成帶有童趣般挑釁歌詞的夢囈歌曲,並駁斥了那些抨擊麥當娜「小心翼翼地守護內心的自我」的樂評人是一無所知[18]。
Remove ads
Remove ads
反響評論

《沒人懂我》在樂評人那獲得了普遍的好評。完全音樂的史蒂芬·湯姆斯·埃爾文稱讚這首歌是整張專輯中最好的作品之一,並稱其「極具感染力」[19]。《人民報》的肖恩·奧布萊恩則直言《無人懂我》是「專輯中最好的歌曲」,也是麥當娜「有史以來最好的歌曲」。他還說這首歌是麥當娜被譽為流行女王的理由[20]。《紐約時報》的喬恩·帕雷萊斯將其視為專輯中最適合跳舞的歌曲[17]。露西·奧布萊恩在其作品《麥當娜:宛如偶像》中將這首歌稱為「聽到讓人震驚」[21]。《地鐵時報》稱米爾維斯·艾哈邁德扎伊的編程是「迄今為止專輯內最好的東西」[22]。《SPIN》的詹姆斯·漢納哈姆比較了《沒人懂我》與唐娜·桑默的《感受到愛》,認為《沒人懂我》專輯中的亮點[23]。BBC音樂的阿蘭·布萊德伍德(Alan Braidwood)認為這首歌融合電子、混亂、快速及狂躁的敲打合成器是「瘋狂的」,「這其中有太多的東西以致於你需要多聽幾次,但這就是王牌。」[24] 來自《娛樂周刊》的肯·塔克(Ken Tucker)將《沒人懂我》描述為「徹底的刺激」,並「巧妙地安排了小小的內容與形式的衝突」[25]。IGN音樂的斯賓塞·迪(Spencer D.)評論道,到目前為止,這首歌是整張專輯裡最酷的歌曲[14]。《Q》雜誌的保羅·里斯(Paul Rees)將歌曲形容為「充滿戲劇、暗黑和驚喜的傳統搖滾歌曲」[26]。《今日美國》的艾德娜·賈德森(Edna Gunderson)表示說:「《沒人懂我》這首『時髦的』合成流行樂充分證明了麥當娜作為一個精明的流行樂創作歌手那『不打折扣的』能力。」[27]
雅虎音樂的丹·根諾(Dan Genoe)則評論歌曲中的麥當娜有人格危機[28]。《鄉村之聲》的潔西卡·溫特(Jessica Winter)對這首歌提出了不同的評價,她寫道:「它稍微削弱了米爾維斯·艾哈邁德扎伊在自己的俱樂部創作出《迪斯科科學(Disco Science)》時的歡快節拍,故意模糊的媒體的挖掘並辯解為自我提升。而將麥當娜的聲音合成嬰兒的咯咯笑聲,如果不是顯得很多餘的話,或許可以說可愛。」[29] 來自《洛城周刊》的約翰·佩恩(John Payne)推測道,即使在這首歌的和音里,他都可以看到「這個特殊偶像心中那根深蒂固的真情實感。『為什麼我要在乎世界對我的看法?』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是的,她的確非常關心這個世界對她的看法。她說她會從公眾視線里消失,『誰會在意這個?嗯?』」[30] 《麥當娜完全音樂指南》(The Complete Guide to the Music of Madonna)的作者里基·努克斯比(Rikky Rooksby)也對這首歌給予了負面評價,稱《沒人懂我》是麥當娜有史以來錄製過最愚蠢的歌曲[12]。
Remove ads
榜單成績
《沒人懂我》與《不再失去》一起在熱門舞曲單曲暢銷榜上名列前茅,而由彼得·勞霍夫製作的重混版則在夜店舞曲熱播榜上排行第四[31][32]。根據弗雷德·布朗森的介紹,這支重混版的《沒人懂我》於2003年12月27日發行,隨機直接空降熱門單曲暢銷榜和熱門舞曲單曲暢銷榜冠軍;同時在當周,這支單曲也上升至夜店舞曲熱播榜前20名[33]。由布蘭妮·斯皮爾斯為麥當娜配唱的《嗆音樂》也在夜店舞曲熱播榜的前20名,如果再算上同時在榜的《沒人懂我》和《不再失去》,麥當娜成為唯一一位在該榜單前20名同時擁有三首歌曲的歌手[33]。而在熱門舞曲單曲暢銷榜當年的年榜上,麥當娜的《不再失去 / 沒人懂我》名列榜單第二;而同為麥當娜單曲的《嗆音樂》與《滿滿愛意》則分列第一和第三位。《公告牌》表示麥當娜是唱片歷史上第一個在「熱門舞曲單曲暢銷榜」年榜包攬前三的歌手[34]。
在澳大利亞,《沒人懂我》的「彼得·勞霍夫重混版 / 超越自我三人組重混版」首周登上ARIA夜店歌曲榜第80名,但在次周就登上了最高排名——第49位[35]。
Remove ads
現場表演

麥當娜在2004年的重生世界巡迴演唱會上演唱了這首歌,作為其演唱會開幕部分的第二首歌曲。麥當娜所使用的《沒人懂我》版本是「彼得·勞霍夫私人生活重混版」[37]。根據《麥當娜的現場秘密!重生及舞池告白演唱會》(Madonna Live! Secret Re-inventions and Confessions on Tour)一書的作者德克·蒂默曼(Dirk Timmerman)表示,麥當娜在演唱會的表演上其實只是對嘴而已[38]。在這個表演部分里,麥當娜身上所穿着的鑲嵌滿寶石的緊身胸衣是由時裝設計師克里斯蒂安·拉克魯瓦所製作[39][40]。在開場曲《風尚》之後,麥當娜伴隨《沒人懂我》的前奏走上舞台前方的傳動帶,而與此同時一些激光字出現在她身後的大屏幕上[41]。這段表演中,還有一個可以升降的巨大伸展台[42]。在這段表演結束後,麥當娜在舞台上獨唱了《冷若冰霜》[43]。這場《沒人懂我》的實況表演最後收錄在《麥當娜的秘密日記》紀錄片與現場專輯里[44]。
這首歌曲後來也在2012年MDNA巡迴演唱會作為過場視頻使用,以致哀泰勒·克萊門蒂和其他因霸凌而自殺的青少年們[45]。這部電影視頻由瑞典導演魯安·索德貝執導;他將麥當娜的臉與世界名人的臉疊加組合到一起,這其中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美國共和黨前副總統候選人薩拉·佩林和天主教教宗本篤十六世等[45][46]。視頻中也出現了法國極右翼政客瑪麗娜·勒龐的肖像,並且在她肖像的額頭上疊印了納粹標誌,隨後又將她的肖像變成了阿道夫·希特勒的肖像[45][47]。當時法國的社會黨政府發言人納賈特·瓦洛-貝勒卡西姆對此表示失望。但是,麥當娜在這天隨後的演唱會上依舊播出了這段視頻。這促使瑪麗娜·勒龐決定入稟法院起訴麥當娜。瑪麗娜·勒龐的發言人表示,他們將以「公開侮辱」為由在未來幾日遞交訴狀至巴黎法院[48]。針對訴訟,麥當娜回應道:「我知道我令某個瑪麗娜·勒龐非常生氣。但這並不以為我想和她結仇。」[49] 隨後,麥當娜在接受巴西環球電視網的採訪時解釋說,這組鏡頭是關於「我們人類之間的彼此不寬容。我們在認識別人之前就對他進行了某些判斷。這就是為什麼要在《沒人懂我》這首歌中這樣做。」[50] 但是在後續的法國尼斯演唱會上,這段視頻中的納粹符號被問號所取代。這段表演被收錄在麥當娜的第四張現場專輯《MDNA世界巡迴演唱會》[51]。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