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法語正寫法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法語正寫法(法語:Orthographe du français)是法語拼寫和標點符號使用的規範。它建立在語音和歷史原則的結合之上。單詞的拼寫大體上是以公元1100—1200年間的古法語發音為基礎,此後基本保持不變,儘管在漫長的歲月里語音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即使在17世紀末,隨着法蘭西學術院出版第一部法語詞典,人們也曾嘗試過改革法語的正寫法,但總體上仍舊穩定。
這導致了拼寫與發音之間複雜關係,尤其體現在元音上:出現了大量無聲字母,以及許多同音詞,例如saint/sein/sain/seing/ceins/ceint(都讀作[sɛ̃]),以及sang/sans/cent(都讀作[sɑ̃])。這種現象在動詞中尤為明顯:parles(你說)、parle(我說/他說)、parlent(他們說)都發音為[paʁl]。後來有人試圖按照拉丁語詞源來改寫某些詞,這反而進一步增加了無聲字母的數量(例如temps相對早期的tans——可以與英語tense對比,後者反映了原始拼寫;又如vingt相對早期的vint)。
儘管如此,法語正寫法的規則依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證讀者根據書寫形式較為準確地念出不熟悉的法語單詞。反過來,根據發音寫出對應的拼寫就要模糊得多。法語字母表中使用了多種附加符號,包括揚抑符、分音符、尖音符和重音符,還包含合字。對於視力障礙人士,人們也開發出了一套盲文系統。
Remove ads
字母表
法語字母表以拉丁字母的26個大小寫字母為基礎,另外還包含五種附加符號和兩種正寫法上的合字。
字母⟨w⟩和⟨k⟩除了在借詞和方言詞中以外很少使用。/w/通常寫作⟨ou⟩;/k/一般寫作⟨c⟩(除非出現在⟨e, i, y⟩前),在⟨e, i, y⟩前則寫作⟨qu⟩,詞尾有時寫作⟨que⟩。不過,在公制前綴kilo-中,⟨k⟩卻很常見(源自希臘語χίλια, khilia「一千」),例如kilogramme、kilomètre、kilowatt、kilohertz。
Remove ads
附加符號
法語正寫法中使用的變音符號包括:尖音符(⟨◌́⟩;accent aigu)、重音符(⟨◌̀⟩;accent grave)、揚抑符(⟨◌̂⟩;accent circonflexe)、分音符(⟨◌̈⟩;tréma)以及軟音符(⟨◌̧⟩;cédille)。這些變音符在字母表的主要排序中不起作用。
- 在字母⟨e⟩上加尖音符表示/e/的發音。現代法語中的⟨é⟩往往用在原本由⟨e⟩加一個輔音(通常是⟨s⟩)構成的地方,例如écouter < escouter。
- 在⟨a⟩或⟨u⟩上加重音符主要用於區分同音詞:à(「到」)與a(「有」);ou(「或者」)與où(「哪裡」;注意⟨ù⟩只在這個詞中出現)。在⟨e⟩上加重音符則表示/ɛ/的發音,而普通的⟨e⟩在這些位置通常讀作央元音/ə/。許多動詞變位中存在⟨è⟩與⟨e⟩的規律性交替;例如,現在時動詞lève /lεv/中的重音符號,就將元音的發音與不定式lever /ləve/中的央元音區分開來。
- 在⟨a, e, o⟩上加揚抑符分別表示/ɑ, ɛ, o/,但在巴黎法語中,⟨a⟩ /a/與⟨â⟩ /ɑ/的區別正在消失,二者都合併為[a]。在比利時法語中,⟨ê⟩則讀作[ɛː]。揚抑符最常見的作用是表示歷史上鄰近字母(通常是⟨s⟩或元音)的脫落:château < castel,fête < feste,sûr < seur,dîner < disner(在中世紀手稿中,許多字母常以附加符號的形式寫出,例如揚抑符代表⟨s⟩,波浪號代表⟨n⟩)。此外,揚抑符也被用來區分同音詞,例如du(「……的」)與dû(動詞devoir的過去分詞,「必須做的」);不過嚴格來說,dû的拼寫實際上源自一個消失的⟨e⟩:deu(參見法語的揚抑符)。根據1990年的正寫法改革,⟨i⟩和⟨u⟩上的揚抑符在大多數情況下可以省略,除非需要用來區分同音詞,例如chaîne可寫作chaine,但sûr(「確定的」)不能改為sur,以免與「在……上」的sur混淆。
- 在⟨e, i, u, y⟩上加分音符表示該元音與前一個元音之間存在斷音,即不連讀成一個音節,例如naïve /naiv/、Noël /nɔɛl/。分音符有時也用來標示滑音或雙元音,如naïade /najad/。
- 字母組合⟨oë⟩在後面跟隨⟨n⟩時按常規方式發音,例如Samoëns /samwɛ̃/。一個例外是Citroën /sitʁoɛn/。
- 字母組合⟨aë⟩可以讀作/aɛ/(如Raphaël、Israël),也可以讀作/a/(如Staël);如果它出現在⟨n⟩前,則表示/ɑ̃/(如Saint-Saëns [sɛ̃sɑ̃(s)])。
- 在⟨y⟩上加分音符的情況極為罕見,只出現在一些專有名詞和現代整理的古法語文本中,例如:Aÿ /ai/(馬恩省的市鎮,今已併入阿伊香檳)、Rue des Cloÿs ?(巴黎十八區的一條小街)、Croÿ /kʁwi/(姓氏,以及位於巴黎拉斯帕伊大道上的一家酒店)、Château du Feÿ /dyfei/?(靠近茹瓦尼)、Ghÿs /ɡis/?(一個佛蘭德姓氏,原拼作⟨Ghijs⟩,其中連寫的⟨ij⟩在法文書吏眼中像⟨ÿ⟩)、L'Haÿ-les-Roses /laj lɛ ʁoz/(位於巴黎和奧利機場之間的市鎮)、Pierre Louÿs /luis/(作家)、Eugène Ysaÿe /izai/(小提琴家、作曲家)、Moÿ-de-l'Aisne /mɔidəlɛn/(埃納省的一個市鎮,同時也是一個姓氏)、以及Le Blanc de Nicolaÿ /nikɔlai/(法國東部的一家保險公司)。
- 在⟨u⟩上加分音符主要見於一些聖經中的專有名詞,例如Archélaüs /aʁʃelay/?、Capharnaüm /kafaʁnaɔm/(其中的⟨üm⟩發/ɔm/,類似於源自拉丁語的album、maximum,或一些化學元素名稱如 sodium、aluminium)、Emmaüs /ɛmays/、Ésaü /ezay/、Saül /sayl/,以及一些法語名字,如Haüy /aɥi/。[法語維基百科中該詞有三個音節,[ayi]]不過,自1990年的正寫法改革以來,像aiguë /eɡy/、ciguë /siɡy/這樣的詞中,原本寫作⟨guë⟩的分音符可以移到⟨u⟩上,寫作aigüe、cigüe,類似的情況也可能出現在動詞中,如j'argüe。如果沒有分音符,⟨ue⟩就不會發音(或在保留弱讀音的口音里讀作央元音),例如Aigues-Mortes /ɛɡ(ə)mɔʁt(ə)/。
- 此外,源自德語的詞如果本身帶有變音符號(⟨ä, ö, ü⟩),在法語中通常也會保留,但發音往往依照法語習慣,例如Kärcher(一種高壓清洗機的商標),在法語中讀作/kεʁʃɛʁ/或/kaʁʃɛʁ/。
- 在字母⟨c⟩下加軟音符表示其讀作/s/而不是/k/。例如je lance「我扔」中,⟨c⟩在⟨e⟩前讀作/s/;但在je lançais「我當時正在扔」中,如果沒有軟音符,⟨c⟩在⟨a⟩前就會讀作/k/。軟音符只在⟨a, o, u⟩前使用,例如ça /sa/。在⟨e, i, y⟩前則不用軟音符,因為這些字母本身就使⟨c⟩讀作/s/,如ce、ci、cycle。
波浪號(⟨◌̃⟩)在法語中偶爾會出現在一些借自西班牙語並被吸收進法語的詞語或名稱中(如El Niño、piñata)。和其他變音符一樣,波浪號對字母表的主要排序沒有影響。
在法語中,大寫字母上的變音符常常會被省略,主要是出於技術原因(例如AZERTY鍵盤上沒有相應按鍵)。然而,包括法蘭西學術院和魁北克法語辦公室在內的許多權威機構都反對這種做法。[1]法蘭西學術院指出,變音符號在法語中具有完整的正寫法意義,缺少它們可能導致誤解或誤讀,因此在排版中必須系統地在大寫字母上使用變音符號。[2]縮略詞是個例外,但縮寫詞不是(例如CEE、ALENA可以不加,但É.-U.仍需保留)。[3]不過,在一些文字遊戲中,變音符號往往會被忽略,包括填字遊戲、Scrabble以及電視節目《數字與字母》。
Remove ads
合字
⟨æ⟩(法語:e dans l'a、a-e entrelacé或a, e collés/liés)十分罕見,只出現在一些源自拉丁語和希臘語的詞中,如tænia、ex æquo、cæcum、æthuse(毒歐芹)。[4]它通常表示元音/e/,與⟨é⟩的發音相同。
字母組合⟨ae⟩出現在一些外來詞中,此時兩個元音都要發音,例如maestro、paella。[5]
⟨œ⟩(法語:e dans l'o、o-e entrelacé或o et e collés/liés)在某些詞中是⟨oe⟩的必然合寫形式。其中一些是法語本土詞,讀作/œ/或/ø/,例如:chœur /kœʁ/「合唱團」、cœur /kœʁ/「心」、mœurs /mœʁ, mœʁs/「風俗、道德習慣」、nœud /nø/「結」、sœur /sœʁ/「姐妹」、œuf /œf/「蛋」、œuangbre /œvʁ/「(藝術)作品」、vœu /vø/「誓願」。它通常出現在組合⟨œu⟩中,œil /œj/「眼睛」是一個例外。這些詞中不少最初寫作二合字母⟨eu⟩;⟨œ⟩中的⟨o⟩有時是人為模仿拉丁拼寫的結果:拉丁語 bovem > 古法語 buef/beuf > 現代法語 bœuf。
⟨œ⟩也用於一些源自希臘語的詞,作為希臘二合元音⟨οι⟩的拉丁化寫法,例如cœlacanthe「腔棘魚」。這些詞過去通常讀作/e/,但近年來逐漸出現按拼寫讀作/ø/的情況,例如œsophage /ezɔfaʒ/或/øzɔfaʒ/;Œdipe /edip/或/ødip/。其中用/e/的讀法通常被認為更為規範。
當⟨œ⟩出現在⟨c⟩之後時,⟨c⟩有時讀作/k/(如cœur),有時讀作/s/(如cœlacanthe)。
當⟨o⟩和⟨e⟩分別代表不同的發音時,就不會寫作⟨œ⟩。例如,⟨o⟩屬於前綴時(coexister),⟨e⟩屬於後綴時(minoen),或在moelle及其派生詞中,都會分開書寫。[6]
Remove ads
二合字母與三合字母
法語中的二合字母和三合字母既有歷史原因,也有語音原因。前者的情況是:它們保留了單詞原始語言(通常是拉丁語或希臘語)的拼寫痕跡,並沿用至現代法語,例如téléphone中的⟨ph⟩、théorème中的⟨th⟩、chaotique中的⟨ch⟩。後者的情況是:一些二合字母源自古老的發音,如⟨eu⟩、⟨au⟩、⟨oi⟩、⟨ai⟩以及⟨œu⟩;或者只是出於實用目的,用來擴展26個字母以涵蓋所有相關音位,例如⟨ch⟩、⟨on⟩、⟨an⟩、⟨ou⟩、⟨un⟩以及⟨in⟩。有些情況則兼具兩方面的因素,或純粹出於書寫上的便利,例如il mangeait(「他吃過」)中的⟨ge⟩表示/ʒ/。這裡的⟨e⟩用來標示詞根中固有的「軟」⟨g⟩,作用類似於⟨c⟩下的軟音符。
拼寫與發音的對應關係
法語中關於詞尾輔音發音的規則也有一些例外。具體情況可參見「聯誦」的相關說明。
Remove ads
Remove ads
- ^1 在字母組合⟨a, e, eu, œ, ou, ue⟩後,⟨i⟩發/j/音,其中除最後的⟨ue⟩外,其餘元音發音正常,不受⟨i⟩的影響。例如,rail中的⟨a⟩發/a/,mouiller中的⟨ou⟩發/u/。而⟨ue⟩只出現在⟨c⟩和⟨g⟩後的組合中,發音為/œ/,而不是/ɥɛ/,例如orgueil /ɔʁɡœj/、cueillir /kœjiʁ/、accueil /akœj/等。這些組合在⟨o, u⟩後從不發/j/,例外是 -⟨uill⟩-(/ɥij/),如aiguille /egɥij/、juillet /ʒɥijɛ/,其中元音 + ⟨i⟩ + ⟨ll⟩的組合照常發音。不過,像往常一樣,⟨g⟩和⟨q⟩後的⟨u⟩發音有一定的不確定性,例如poil、huile、équilibre [ekilibʁə],但équilatéral [ekɥilateʁal]等情況就不同。
Remove ads
源自希臘語的詞彙
源自希臘語的法語單詞拼寫較為複雜,因為它們包含了一些源自拉丁語音譯的二合字母。二合字母⟨ph, th, ch⟩在希臘語外來詞中通常分別表示/f, t, k/;而連字⟨æ⟩和⟨œ⟩在希臘語外來詞中發與⟨é⟩相同的元音/e/。此外,許多國際科技詞彙都是由希臘語詞根在法語中構造而成,並保留了這些二合字母,例如stratosphère、photographie。
歷史
標點符號
在法國[15]、比利時、加拿大[16]和瑞士[17],感嘆號、問號、分號、冒號、百分號、貨幣符號、井號以及角形引號在與前後文字相鄰時,都需要加一個窄空格。計算機軟件在應用這一規則時可能起到輔助或阻礙作用,[16][17]這取決於其本地化程度,因為這些符號的間距標註方式與大多數其他西方標點不同。
法語中的連字符在地名中有一種特殊用法,這是英語中沒有的。傳統上,地名、街道名和組織名中的「特定部分」會使用連字符(通常是以人名命名)。[18][19]例如la place de la Bataille-de-Stalingrad(斯大林格勒戰役廣場);l’université Blaise-Pascal(布萊茲·帕斯卡大學)。類似地,Pas-de-Calais是法國的一個省份,其同名海峽原為le pas de Calais。
這一規則在官方名稱中並非一貫遵守,例如la Côte-d'Ivoire或la Côte d'Ivoire都可見,而la Côte d'Azur通常不使用連字符。蒙特利爾地鐵站名在適用時會一致使用連字符,但巴黎地鐵站名大多不遵循這一規則。
注釋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