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波夕號輕巡洋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波夕號輕巡洋艦
Remove ads

波夕號輕巡洋艦(英文: USS Boise, CL-47)美國海軍布魯克林級輕巡洋艦之一 (本船為該級6號艦),以愛達荷州首府波夕命名。該艦於1938年服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參與地中海太平洋戰爭的多場戰鬥。戰後於1946年退役,並閒置至1951年出售給阿根廷,改名為「七月九日號」(西班牙語: ARA Nueve de Julio),服役至1978年,最後於1983年在德州布朗斯維爾拆解報廢。

事实速览 歷史, 美國 ...
Remove ads

生涯

暴雨之前

1936年12月3日,波夕號於當日下水,由維吉尼亞州紐波特紐斯紐波特紐斯造船公司建造,由愛達荷州州長巴齊拉·W·克拉克英語Barzilla W. Clark之女莎樂美·克拉克女士擔任命名儀式嘉賓。該艦於1938年8月12日服役,由本傑明·沃恩·麥坎德利英語Benjamin McCandlish上校擔任其指揮官[4]

1939年2月,在進行過位於賴比瑞亞蒙羅維亞南非聯邦開普敦的試航後,波夕號加入第9巡洋艦分艦隊(CruDiv 9),隸屬於戰鬥艦隊,駐紮於加州聖佩德羅。直到1941年11月,她交替在美國西岸夏威夷海域巡航。隨後,她護送一支船隊前往菲律賓馬尼拉。該船隊於12月4日抵達目的地[4]

戰爭時期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時,波夕號正在宿霧島外海巡航[5]。1942年1月9日,第五特遣艦隊(TF 5)抵達澳洲達爾文附近海域[6]。當天,波夕號載著特遣艦隊指揮官威廉·格拉斯福特少將從該地出發,與輕巡洋艦馬布爾黑德英語USS Marblehead (CL-12)驅逐艦巴克英語USS Barker帕洛特英語USS Parrott布爾默英語USS Bulmer斯圖爾特波普號英語USS Pope (DD-225),一起護送荷蘭商船布隆方丹號(SS Bloemfontein),該船運載的是匆忙重新裝載的補給品、火砲與美軍第26野戰砲兵指揮及第131野戰砲兵營第一營的士兵,此部隊原本是隨「彭薩科拉號英語彭薩科拉號重巡洋艦_(CA-24)船隊」抵達泗水[6][7][8]

波夕號隨後與特遣艦隊其他部隊會合,並進入東印度群島。但在1月21日,於薩佩海峽觸及一處未標示的暗礁,不得不撤往錫蘭可倫坡印度孟買與美國本土的馬雷島海軍造船廠英語Mare Island Naval Shipyard進行修理。這段維修,反而讓她避開了在爪哇島周邊多場盟軍慘敗的戰鬥,即荷蘭東印度群島戰役。完成修復後,她於6月22日啟航,護送一支船隊前往紐西蘭奧克蘭[4]

隨後,她從紐西蘭返回珍珠港,獲派前往日本近海進行一場突襲巡航,意在造成假象,透過無線電訊號製造「攻擊部隊即將打擊日本本土」的錯覺,以分散日軍對瓜達康納爾戰役的注意。她於7月27日離開珍珠港,預定在8月5日進入距東京東方約750英里(1,210公里)的日本守備海域,完成對日本舢舨巡邏線的襲擊,並於8月8日返回。兩架傍晚降落水面的水上飛機失事,其中一架被日軍發現,據說引發了日本對本土可能遭襲的恐慌[9][10]

8月間,波夕號護送一支船隊前往斐濟新赫布里底群島。9月14日至18日間,她參與瓜達康納爾增援部隊的登陸掩護行動[5]

Thumb
文宣上的標語「選最大的開火」,是此戰中本艦艦長下達的命令。

1942年10月11日至12日,夜間的「埃斯佩蘭斯海角海戰」中,在瓜達康納爾島西方,波夕號隸屬的任務部隊,與日軍巡洋艦以及驅逐艦組成的艦隊交火。波夕號被數次擊中,其中兩發來自一艘日軍重巡洋艦,距離約6,900公尺(根據當時日軍的艦隊分布來看,可能是青葉級開的火)。其中一發在裝甲上爆炸,損害不大;另一發則在水線下貫穿,炸毀了第I與II砲塔之間的152公厘艙室,引發火藥起火與艙室淹水。這枚砲彈最後導致艦艏發生爆炸。使位在艦艏的I、II、III砲塔全數失去作用,並造成107人陣亡[11][12]

好險她運氣比胡德號好些[13],這枚砲彈並未造成殉爆英語Sympathetic detonation,並且其頑強地抵達維修廠整修[5]。此役中,艦長「麥克」·摩蘭因其英勇指揮而獲頒海軍十字勳章[14] 。自11月19日起,至翌年3月20日,波夕號進廠修復[5]。這回重創,也成為美國海軍艦船局首個可供全面分析的實例 ,分析結果指出其中一枚砲彈竟是英國製造 。

1943年6月8日,維修結束,波夕號出發前往地中海,於6月21日抵達阿爾及利亞阿爾及爾。從7月10日至8月18日,她為西西里島戰役中的傑拉戰役英語Battle of Gela (1943)提供掩護與火力支援。9月,她參與義大利本土的塔蘭托(9月9日至10日)與薩勒諾(9月12日至19日)登陸行動。11月15日返回紐約,隨後再次部署至南太平洋,於12月31日抵達新幾內亞米爾恩灣省[4]

1944年1月至9月,她參與新幾內亞北岸一連串作戰行動,包括:

  • 馬當—亞歷山芬砲擊(1月25–26日)
  • 瓦克德英語Battle of Wakde-圖恩登陸戰(5月15–25日)

隨著戰線北移,她進入菲律賓戰區,參與:

  • 萊特—民都洛掩護行動(12月26–29日)
  • 呂宋掩護行動(1月14–31日)

隨後,她移轉至婆羅洲,參與打拉根登陸戰(4月27日–5月3日)[4]

6月3日至16日間,波夕號載著麥克阿瑟將軍展開一場長達3,500英里(5,600公里)的巡航,從中南菲律賓橫跨至婆羅洲的汶萊灣。隨後返航,於7月7日抵達美國加州聖佩德羅,並進行整備與訓練直到10月。10月3日再啟航,20日抵達紐約。直到1946年7月1日正式退役為止,波夕號一直停泊在紐約[4]

Remove ads

國外服役

Thumb
圖中為波夕號上的鐘,現在作為展示品,放置於愛達荷軍事歷史博物館英語Idaho_Military_History_Museum

波夕號於1951年1月11日售予阿根廷,與鳳凰號英語USS Phoenix (CL-46)一同改編入阿根廷海軍[4],分別命名為「七月九日號」(ARA Nueve de Julio,意指7月9日阿根廷國慶日)與「十月十七號」(後更名為「貝爾格拉諾將軍號」)。

七月九日號在阿根廷服役期間,曾參與1955年「解放者革命」,於9月19日炮擊馬德普拉塔塔沿岸的油庫與軍事設施。1956年在軍演中,意外被「貝爾格拉諾將軍號」撞上,造成兩艦均受損[16]

該艦服役至1978年退役,並被拖往德州布朗斯維爾。1983年拆解報廢[3]

收穫勳章

鑑於二戰期間的表現,波夕號獲得了11枚「戰鬥之星[4]

後世創作

2021年5月22日,碧藍航線日服公告下次活動實裝波夕號[17]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