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波得希伏洛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科拉·波得希伏洛夫(英語:Nicolai Podshivoloff,又拼寫為Cola Podshivoloff,中文名高良,1912年2月1日—?),俄羅斯商人。南京大屠殺期間,任國際紅十字會南京委員會成員[1]。
生平
1912年2月1日生於俄羅斯赤塔,當律師的父親於1922年3月去世,當醫生的母親於1924年去世。1928年7月,隨父母的朋友斯米爾諾夫(Smirnov)遷至哈爾濱,1930年畢業於霍爾瓦特中學。1930年10月8日,隨姨母瑪麗亞·科諾瓦洛夫(Maria Konovalov)來到上海,在福特汽車公司當學徒。1936年12月20日,來到南京的亞東洋行(East Asia Trading Co.)擔任電器熱氣衛生設備構造監督工程師[2]。
1937年11月,亞東洋行的老闆桑德格林(K. Sand Green)離開南京去北平,請科拉為其看管產業[2]。11月下旬,科拉任國際紅十字會南京委員會成員,在日軍暴行下保護了中國難民[3]。1938年6月,國際紅十字會南京委員會停止工作後,科拉繼續在南京從事汽車修理工作[2]。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原始文獻:懲治漢奸條例 (民國35年)
1945年10月,克拉被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逮捕,住宅遭到搜查。1946年9月6日,首都高等法院檢察處援引《懲治漢奸條例》第二條第一項第一、七兩款,對克拉提起公訴,指控其充任日本密探、為日軍引路、參與打死丁時俊。1947年9月15日,首都高等法院刑事第一庭宣告其無罪[2]。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