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洛杉磯軌道交通
交通设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洛杉磯縣軌道交通(英語:Los Angeles County Metro Rail)又稱:洛杉磯大眾捷運系統、洛杉磯郡城市軌道交通,通稱洛杉磯地鐵、洛杉磯捷運。該系統是加州洛杉磯縣地區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此系統擁有六條線,四條輕軌系統與兩條地下鐵路,服務101個車站。它也與洛杉磯快速公交(Metro Transitway)(G線、J線)及通勤鐵路南加州都會鐵路系統連結。
![]() | 此條目需要更新。 (2023年6月22日) |
洛杉磯捷運由洛杉磯縣都會運輸局(LA Metro)營運,服務始於1990年,從那之後已經經歷了幾次大量的延展,還有更進一步的延伸在興建中或計劃中。2022年,洛杉磯縣軌道交通乘客量為57,299,800人次。[2]
洛杉磯在以前有兩個鐵道系統,太平洋電力鐵路紅色列車與洛杉磯鐵路的黃色列車,營運自十九世紀末到1960年代。洛杉磯捷運承接了許多這些系統的路權,可視為它們的接替者。
有關LA Metro旗下的軌道交通及巴士線路的具體線路班次及票價信息可查詢LA Metro官網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move ads
當前系統
洛杉磯郡都會運輸局負責維護及營運大洛杉磯地區的六條捷運路線,其路線分述如下:

Remove ads

繼首條輕軌於1990年啟用後,首條地下鐵線(B/D線)經過七年時間建造後,亦於1993年啟用。B線現在由洛杉磯市中心,經好來塢大道前往北好來塢;紫線則沿著威爾榭大道,連接市中心和韓國城。在2006年第二季度,B線和D線的週日平均載客量總共達139,200人次。[4]B線和D線的列車使用第三軌供電,因此無法於輕軌路線上行駛。
地下車站的建造預算內,0.5%被預留作美化車站和公共藝術用途,而所有地下車站的設計也頗為獨特。另外,因為洛杉磯鄰近斷層,地下隧道在設計時已考慮地震的因素,更能抵受高達芮氏地震規模7.5的地震。

六條捷運線中,四條是輕軌線(A線,C線,E線和K線)。輕軌線列車採用架空電纜供電,因而不可與地鐵共軌運行。
洛杉磯捷運之票大多數採行榮譽制,輕軌車站之出入口,至少設有兩台自動售票機。然而,捷運警察不定期在車站抽驗。若乘客未先行購買車票,將可能面對最高美金$250之罰金與48小時之社區服務。
憑任意種類的南加州都會鐵路火車票,在車票的有效使用期內可免費且無限次搭乘洛杉磯地鐵和輕軌,具體規定請參閱METROLINK TRANSIT CONNECTION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以下之金額皆為美元(自2014年9月15日起)。
洛杉磯捷運的儲值卡稱為TAP卡,可用於搭乘洛杉磯捷運鐵路與公車,以及其他洛杉磯巴士系統,卡片售價2美元並可重複加值使用,可以於車站自動售票機買到。
Remove ads
2022年,洛杉磯縣軌道交通平均乘客量總計57,299,800人次。[2]洛杉磯輕軌系統擁有美國輕軌系統中載客量最大的系統,2023年第一季度平均工作日乘客量總計96,300人次。[5]此外,A線的載客量在全美輕軌路線中排行第二,僅次於波士頓的綠線(204,800人次;雖然波士頓綠線的服務範圍較廣)。[6]
Remove ads
歷史

洛杉磯曾一度擁有全球最廣泛的電車系統:太平洋電力鐵路(Pacific Electric Railway)的「紅色列車」曾於全長1770公里(1100英里)的軌道網上運行,每天提供2800班列車服務。另外,洛杉磯鐵路(Los Angeles Railway)旗下的「黃色列車」也曾於市內及外圍地區的多數主要街道上運行。兩間公司提供的鐵路服務於1930年代初期達至載客量最高峰;二戰期間的載客量也曾回升。
後來,由於汽車日漸普及,導致路面交通越來越繁忙,連帶電車的行駛速度也越來越慢。另外,從1950年代起,中產階級人士紛紛遷往市郊地帶居住。這些市郊地帶的發展密度較低,居民出入主要靠汽車代步,對外交通也主要依賴高速公路網。一系列因素帶領下,公交系統的角色漸漸被公路網絡取代。多數電力鐵路營辦商(包括太平洋電力鐵路)都紛紛把旗下的電車服務轉型為巴士服務;有些營辦商更加倒閉。
洛杉磯大都會交通運輸局後來於1958年接管縣內餘下的客運鐵路線,但這些鐵路線也於數年內陸續停駛。最後一列紅色列車和黃色列車分別於1961年和1963年停駛,為有接近90年歷史的洛杉磯電車服務劃上句號。然而,隨著都會區內的人口飆升至一千四百萬,交通擠塞問題愈見嚴重,而有關當局亦明白單靠興建高速公路並無法解決交通問題。洛杉磯縣的居民於1980年代投票,通過徵收銷售稅(每次交易徵收半美分)來集資興建鐵路網。
經過多年爭議後(其中一度考慮採用單軌技術),交通局於1980年代動工建造數條新鐵路線。捷運藍 (A) 線於1990年啟用,採用紅色列車於1961年停駛後剩下的部分路段,更標誌著鐵路公交服務重返洛杉磯。
繼首條輕軌於1990年啟用後,首條地下鐵線經過七年時間建造後,亦於1993年啟用。地下鐵系統早期由兩條支線組成,到2006年則正式一分為二:B線現在由洛杉磯市中心,經好來塢大道前往北好來塢;D線則沿著威爾榭大道,連接市中心和韓國城。隨後,LA Metro開通了另外4條輕軌線路。1995年開通C線,L線於2003年開通,2012年開通E線,2022年開通K線。
隨著連接A線和E線的區域連接線工程於2023年6月16日通車,L線北段(聯合車站-阿蘇薩太平洋大學/柑橘學院)被併入A線,南段(小東京-大西洋)被併入E線[7][8][9]。
Remove ads
未來計劃

Remove ads
民間的鐵路運輸支持者亦提出過下列建議:
- 黃線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一條連接北好來塢和洛杉磯市中心的輕軌線,沿途為伯班克,格倫代爾,銀湖和Echo Park提供捷運服務。不過,建議中的其中一段路線被伯班克市改成單車徑,減低此計劃可落實的機會。
- 銀線:一條連接好來塢和埃爾蒙特的輕軌線,途經聖基比利奧谷,南加州大學醫學院,洛杉磯縣醫院和洛杉磯市中心等。
- 海港線:主要服務海港地區(例如聖伯多祿)的居民,讓他們可以更容易換乘其它捷運路線。建議中路線採用交通局現時管理,但已棄用多年的Harbor Subdivision。[24]此路線亦會構成「洛杉磯國際機場快線」的一部分。
- C線 (林肯大道):洛杉磯市議員Bill Rosendahl提議將C線沿著林肯大道進一步伸延至瑪瑞娜戴爾瑞甚至威尼斯。此外,交通局過往亦有研究將C線向東延伸至洛沃克的南加州都會鐵路通勤鐵路站。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