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洪卜仁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洪卜仁(1928年6月16日—2019年5月20日),祖籍福建惠安,生於福建廈門,中國方志學者、報人、教師、收藏家與廈門文史專家,民盟成員,曾任廈門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副主任、廈門市方志辦副主任、廈門市社科聯副主席、廈門大學人文學院兼職教授、福建省文史研究館館員等職,因其在廈門地方史的研究而被譽為「廈門活字典」。[1]
早年生平
1928年6月16日,洪卜仁出生於福建廈門。1935年,7歲的洪卜仁進入漁民小學[註 1]就讀。1937年廈門淪陷後,他隨家人搬到鼓浪嶼公共租界,轉入養元小學就讀。1940年球,小學畢業的他升入同文中學就讀,但由於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進駐鼓浪嶼,洪卜仁只得在1942年轉至廈門市立第一中學就讀。1943年,他進入在英華學校讀高一,但他的父親因生意關係積勞成疾,洪卜仁只得在1944年停學。1947年5月,剛成年的洪卜仁成為海外新聞社的記者[2]。1949年初,他在新辦的《廈門日報》晚刊擔任記者、編輯。[1]
在報社工作期間,洪卜仁與李世傑、雷石榆等人交往甚密,被李世傑評為「鬼才」。由於不滿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的腐朽統治,洪卜仁常在《星光日報》、《江聲報》等報刊發表抨擊的雜文。受吳忠翰、楊夢周、許虹等文化界的共產黨員朋友影響,洪卜仁開始親近中國共產黨。1949年8月,他前往閩中游擊隊南安游擊區,在許霏領導的編印組工作。[3]
1949年9月,洪卜仁涉足教育界,擔任惠安香山完全小學的校長。1950年後,他開始經營文具店,並在1952年3月擔任廈門五聯文教用品有限公司的副經理。1954年後,他開始在廈門四中、廈門二中、廈門女子中學代課,向中學生教授歷史、語文。後來,洪卜仁成為廈門六中的正式教師。[2][1]
成為老師後,洪卜仁仍為各大報刊撰稿:1954年,為辯駁台灣地位未定論,他連續撰寫《台灣自古是中國領土箋證》等文章,寄由《新報 (印尼)》等報刊發表。此後,他又與緬甸《人民報》的駐廈記者林麟趾合寫《林夢飛訪問記》,於《人民報》與印尼《大公商報》發表。1955年-1956年,洪卜仁在《光明日報》等報刊陸續發表了有關鄭成功攻台之役、菲律賓華僑愛國運動的文章。[3]
1957年初,福建師範學院歷史系下達調令,擬聘洪卜仁講授「中國歷史要籍介紹及選讀」課程。然而,在同年發起的反右運動中,他被劃為「反黨、反社會主義的右派」,其在《廈門日報》副刊《海燕》連載的《廈門史話》亦被禁發。撥亂反正運動後,洪卜仁於1979年摘掉了20多年的「右派」的帽子。[3]
Remove ads
晚年生平
1983年2月,洪卜仁擔任廈門市地方志辦公室副主任、編審,直至退休。任職期間,他還在福建省藝校廈門分校、同文旅校、廈門電大兼課。1993年1月,他擔任鷺江職業大學、廈門大學人文學院的兼職教授,兼任福建省地方志學會副秘書長、福建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理事、廈門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副主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廈門市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副主任。2006年10月,洪卜仁受聘為福建省文史研究館館員。此後,他亦擔任廈門市政協特邀研究員、廈門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專家組成員、廈門市地方志辦公室高級顧問、廈門大學出版社特約編審。[2][1][3]
1992年7月,洪卜仁赴日本參與國際會議的時候,發現了日本二戰史檔案中有關胡文虎與東條英機談話內容的記錄。回國後,他立即與廈大歷史系教授孔永松寫了兩篇考證文章,發表在《抗日戰爭史研究》與《廈門大學學報》上,澄清了「胡文虎勾結東條英機」的觀點。1993年12月13日,他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查閱檔案資料時,又從一份案卷中查到連橫親自向北洋政府內務部遞送,請求復籍改名的呈文。公布這一檔案的複印件後,洪卜仁接受過記者張紅、方友德的專訪,並在《港台信息報》發表。1994年11月14日,《人民日報海外版》亦發表由新華社記者蔡國煙采寫的電訊稿,中央通訊社以及30多家海外華文報紙均轉載了這一信息。[3]
由於他長期在政協從事文史工作,在1995年與2009年,全國政協辦公廳、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先後兩次向洪卜仁頒予榮譽證書[1]。此外,洪卜仁亦長期為各大報紙供稿,僅《廈門日報》就收錄過他的269篇文章,提及次數更是高達993次[4]。
2004年11月25日,「洪卜仁工作室」設立,該工作室的職能包括組織地方文獻研究、開發地方文獻、地方史諮詢等,洪卜仁每周固定兩天在這裡辦公。截止洪卜仁病逝,他帶領廈門市圖書館的文獻研究人員編撰、整理並出版了《廈門文獻叢刊》《廈門市圖書館館藏舊報刊叢書》等25部地方史主題書籍。同時,洪卜仁還負責主編廈門市政協的《廈門文史叢書》、福建省委統戰部的《閩商發展史(廈門卷)》,並擔任過鼓浪嶼世界文化遺產《鼓浪春秋》系列叢書的特約編審,先後編撰過50多種地方史文獻。洪卜仁工作室還向各組織、學者、單位提供了300多項有關地名溯源、民俗考據、文史研究、尋根問祖、族譜調查等主題的課題研究,年均現場諮詢時長及人次為416小時、5000多人次。[4]
早在2009年,洪卜仁便做過腸道癌切除手術,術後不到一個月繼續工作。此後,他雖患有眼疾、幾近失明,但他仍舊堅持拿着高倍放大鏡閱讀、審校、剪報,並於2013年開辦、主持「廈門文史沙龍」,致力於廈門地方史知識的普及工作,聚集人數超過2000人次。2019年4月5日,時值清明節,洪卜仁因感冒引起肺炎,呼吸困難,被送往廈門市中醫院治療。洪卜仁身患前列腺癌、高血壓與糖尿病,還得過慢性阻塞性肺病,因而他在住院期間病情加重,一度轉入重症監護室,通過有創呼吸機進行呼吸支持,同時施行抗感染治療。即便進入重症監護室,洪卜仁仍在清醒時關心自己未完成的文史工作。2019年5月20日上午9時15分,洪卜仁因肺部感染加重而逝世,享年90歲(一說91歲)。[1][4]
Remove ads
注釋
- 廈門市思明小學的前身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