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洪橋 (橋梁)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洪橋,位於中國湖南省邵東市,橫跨資江支流邵水,是一座始建於明正德元年的石質六孔廊橋,於2011年被列為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洪橋地處寶長驛道上,是寶慶府至長沙府的必經之路,兼具官道與商道功能,有「東大門」、「東大路」等名號。當時此地人流密集,商業旺盛,洪橋鋪東西兩街,長500多米,有200多間鋪面,聚集了各地物產,也形成了本地的商城生態。[1][2]
歷史沿革
明正德元年(1506),洪橋始建。正德十六年(1521),洪橋倒塌。嘉靖元年(1522)知府周思忠重修為六孔石礅木橋,命名為「太平橋」。[1]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補修橋礅。道光十四年(1834)春,山洪將橋衝垮,進士訓導周在豐奉命募捐修繕。道光十九年(1839),橋體竣工,更名為洪橋,為六孔拱石橋,橋上蓋雨亭,兩端建牌樓,橋中設神廟以鎮水妖。[1]

文革時期破四舊運動中,橋上神廟、惜字爐和橋頭牌樓報鍾等被毀。1998年,洪橋被公布為邵東縣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洪橋被公布為邵陽市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洪橋被公布為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3]
建築規制


洪橋為6孔等跨徑石拱橋,長55.5米,寬6.83米,高8米,每拱跨度9.25米。洪橋橋面水平,鋪長條石板,木架構風雨亭,橋中設七聖殿,橋兩端各有台階20級,橋上豎有石碑20通(其中清代13通)。橋體東西兩端為牌樓,高約7米,分別飾以「唐僧取經」、「八仙過海」浮雕及「自西自東欣遠道,既來既往樂亨衢」、「洪水長清歌利濟,橋梁永固發安瀾」楹聯。石欄上雕有鴛鴦、雙獅、麒麟、棋盤[4]、橋神菩薩、玉帶寶劍等浮雕,橋面上還刻有雙獅繡球、麒麟望日、鶴駕祥雲、鳳凰擺尾、五福臨門等圖案。[1][5][6]
民俗信仰
「洪橋祭祀」以觀音菩薩生日(農曆2月19日、6月19日、9月19日)及南嶽聖帝生日(農曆12月16日)為固定祭祀日。香客於祭祀日起着特定服飾,有齊念起程經、拜天地、 拜觀音、請聖帝、拜水府王爺、吃齋飯等流程,期間伴有耍龍、舞獅、車馬燈、鼓樂隊等隨香客巡遊。[1]
洪橋碑序(節選)
砌橋石大而堅,其琢磨細而致,洵乎華實,翹然高拱。聳然特立,煥乎若長虹,東達京省,西通雲貴,士民輻輳所必經,車馬絡繹而不絕,誠為要津。[3]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