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派翠西亞·海史密斯
美國小說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派翠西亞·海史密斯(英語:Patricia Highsmith,1921年1月19日—1995年2月4日),美國犯罪小說家,以心理驚悚類型的作品而聞名,代表作是《天才雷普利》系列小說,分別在1999年改編為電影《天才雷普利》和2002年改編為電影《雷普利遊戲》。其另一知名作品為大導演希區考克改編之同名電影《火車怪客》。另一部小說《鹽的代價》亦在2015年改編為電影《卡露的情人》。
Remove ads
生平
派翠西亞·海史密斯出生於美國德克薩斯州,從小由外祖母撫養長大。海史密斯與生母及養父之間的關係充滿着緊張,童年的壓力成為她日後創作的重要依據。她的寫作風格繁複多變化,充滿人性衝突與掙扎,尤其是私家偵探這個角色更在她作品裏面扮演關鍵的功能。她曾寫道:「我從未考慮過我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問題,也許我也真談不上有什麼地位。我把自己看作是一個能給大家提供娛樂的人,我只想給大家講述一個精彩且吸引人的故事。」 早在她第一部作品《火車怪客》(1950)中海史密斯就已經展現出了她驚人的才華。該書一經問世,有「懸疑大師」之稱的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就主動同她取得聯繫以獲得將這部小説改編成電影的權力。1951年,改編後的電影《列車上的陌生人》獲得了極大的成功併成為了電影史上一部經典的作品。她的《天才雷普利》、《貓頭鷹的哭泣》等作品也多次被改編成電影。
作品
- 《火車怪客》Strangers on a Train (1950)
 - 《鹽的代價》The Price of Salt(以Claire Morgan之名發表,書名其後改為Carol)(1952)
 - The Blunderer (1954)
 - 《天才雷普利》The Talented Mr. Ripley (1955)
 - Deep Water (1957)
 - A Game for the Living (1958)
 - This Sweet Sickness (1961)
 - The Cry of the Owl (1962)
 - The Two Faces of January (1964)
 - The Glass Cell (1964)
 - A Suspension of Mercy (1965)
 - Those Who Walk Away (1967)
 - The Tremor of Forgery (1969)
 - 《地下雷普利》Ripley Under Ground (1970)
 - A Dog's Ransom (1972)
 - 《雷普利遊戲》Ripley's Game (1974)
 - Edith's Diary (1977)
 - 《跟蹤雷普利》The Boy Who Followed Ripley (1980)
 - People Who Knock on the Door (1983)
 - Found in the Street (1987)
 - 《水魅雷普利》Ripley Under Water (1991)
 - Small g: a Summer Idyll (1995)
 
Remove ads
獲獎
- 歐亨利獎
 - 愛倫·坡獎
 - 1964年英國推理作家協會獎(The Two Faces of January)
 - 1993年Suomen dekkariseura外國推理作家大獎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