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測試方法
测试方法是一种检验方法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測試方法是科學或工程中用於進行測試的一種方法,例如物理測試、化學測試或統計測試。它是一種規定好的操作程序,用於產生測試結果[1]。為了確保結果準確且具有相關性,測試方法應當「明確、無歧義並且在實驗上可行」[2],同時還應有效[3]且可重複[4]。
測試是指一種觀察或實驗,用於確定某一給定樣品、產品、過程或服務的一個或多個特性,其目的是將測試結果與預期或期望的結果進行比較[5]。測試結果可以是定性的(如「是/否」),也可以是定量的(一個測量值),或者是類別型的。其結果既可能源於人工觀察,也可能來自精密測量儀器的輸出。
通常情況下,測試結果是因變量,即在測試條件下依賴於自變量取值而發生變化的響應。某些測試可能涉及改變自變量,以確定在何種水平下會出現某種特定響應:在這種情況下,測試結果則可以視為自變量。
重要性
在軟件開發、工程、科學、製造業和商業等領域,從業的開發人員、研究人員、製造商及相關人員必須理解並就獲取數據和進行測量的方法達成一致。某些物理性質往往會受到具體測試或測量方法的顯著影響。因此,在實驗和測量過程中進行完整的記錄,並在必要時提供實驗說明、技術規範、合同文件及測試方法的文檔,是至關重要的。[6][2]
採用標準化的測試方法(例如由權威標準化組織發布的方法)通常是一個良好的起點。有時,修改現有測試方法或開發新的測試方法可能更為實用,但這類自製方法應當經過驗證[4],並在特定情況下證明其與主要的標準化方法在技術上具有等效性[6]。同樣,詳盡的記錄和充分的公開披露也是必要的[2]。
撰寫完善的測試方法固然重要,但更為關鍵的是選擇能夠準確測量目標性質或特徵的方法。並非所有測試和測量都具有相同的效用;測試結果通常是用來預測或推斷某一對象是否適合特定用途的[2][3]。舉例來說,如果一個製造品由多個部件構成,則不同層級的測試方法應當相互銜接:
- 原材料的測試結果應當與由該材料製成的部件測試相對應;
- 部件的測試結果應當與完整產品的性能測試相對應;
- 實驗室性能測試的結果應當與實際應用環境中的性能表現相對應。
這些對應關係或相關性可能基於已發表的文獻、工程研究,或諸如品質機能展開等正式項目。通常還需要對測試方法的適用性進行驗證。[4]
Remove ads
內容
質量管理體系通常要求對測試中所使用的程序進行完整的記錄。測試方法的文檔可能會包括以下內容[7][8]:
- 標題:具有描述性,能準確反映測試方法的主題;
- 適用範圍:說明該測試方法適用於哪些類別的項目、政策等;
- 修訂信息:包括最近一次有效修訂的日期及修訂編號;
- 驗證參考:註明與最近一次測試方法驗證的關聯;
- 責任單位:負責解答該測試方法相關問題、更新與偏離情況的個人、機構或部門;
- 意義與用途:說明該測試方法的重要性及預期使用目的;
- 術語與定義:對測試方法中涉及的術語作出明確解釋;
- 設備與儀器:列出所需的裝置與測量儀器(有時需具體到型號);
- 取樣程序:包括樣品的獲取方式、製備方法以及樣本數量;
- 安全注意事項:測試過程中需遵守的安全要求;
- 校準與計量:必要的校準步驟和計量體系要求;
- 環境因素: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和考量;
- 測試環境:與實驗環境相關的要求和注意事項;
- 操作步驟:開展測試的詳細程序;
- 數據處理:數據的計算方法與分析方式;
- 結果解讀:對測試數據和結果的解釋方法;
- 報告規範:包括報告的格式、內容及需呈現的數據等。
Remove ads
驗證
測試方法通常會受到嚴格審查,以評估其有效性、適用性和準確性。測試方法的適用範圍必須有明確界定,並且其中所包含的各個方面,都應通過驗證來證明其結果的準確性與可重複性。[4][7][9][10]
測試方法的驗證通常包括以下方面的考量[2][4][7][9][10]:
- 準確度與精密度:在沒有參考值的情況下,證明準確性可能需要建立一個參考值;
- 重複性與再現性(Reproducibility):有時以變異數分析測試的形式進行評估;
- 適用範圍:測試方法在多大範圍內可被認為是準確的(如10 N至100 N的力學測試);
- 測量分辨率:包括空間分辨率、時間分辨率或其他形式的分辨率;
- 曲線擬合:通常用於檢驗線性關係,以合理支持在已校準參考點之間進行插值;
- 穩健性:即對測試環境或裝置中一些難以控制的微小變量不敏感的能力;
- 預測效用:測試方法能否有效預測最終用途的特性和性能;
- 測量不確定度;
- 實驗室間比對或循環測試(round robin tests);
- 其他類型的量測系統分析。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