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海寧市圖書館
浙江省海寧市的公立圖書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海寧市圖書館(簡稱海圖,又稱海寧圖書館,前稱海寧縣圖書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浙江省嘉興海寧市的一座公共圖書館,隸屬於海寧市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是文化和旅遊部評定的國家一級圖書館。主館館舍位於學林街60至62號,在其他各鄉鎮均設有分館。截止2018年8月,海寧市圖書館館藏總量達170萬冊。
該館歷史可追溯到清朝成立的「海寧州圖書館」,這是中國最早的縣級公共圖書館。經過五十年的變革後,海寧縣圖書館於1956年6月30日正式成立。1987年2月海寧撤縣設市後,圖書館一同改名。該館的老館舍於1987年5月竣工,10月開館;現有館舍於2015年投入使用,總投資1.35億元人民幣,建築面積19900平方米。海寧市圖書館是文化部、文化和旅遊部評定的全國文明圖書館、「2014年最美基層圖書館」。
Remove ads
歷史
海寧市圖書館的歷史可追溯到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成立的海寧州圖書館,該館是中國最早的縣級公共圖書館,在圖書館的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1][2][3]。當時本邑的士紳祝鼎、周承德等八人聯名呈請,舊曆四月該館被批准設立。館址設在州城鹽官海神廟西偏屋水仙閣,制訂了44條章程,規定了宗旨、經費及借閱規則等。經費中部分由米捐廟疏提成撥充,部分則來自於私人捐助。其後,各發起人因求學或工作等原因相繼離開海寧,無人過問館務,邑人朱寶瑨便將書籍移置到大東門馬公祠門口一樓屋中。[4][5][6]
民國四年(1915年),在原來的海寧州圖書館和舊學宮(孔廟及儒學署)、安瀾書院的基礎上,海寧縣公立圖書館(又稱海寧縣立圖書館)正式成立,縣公署委任留日學生朱宗萊為館長。經費是年撥公款200元。後設立金石保存處,又於1918年增設通俗圖書部,藏政治、文藝、科技等書籍。民國十九年(1930年),海寧縣民眾教育館亦成立,併入海寧縣公立圖書館設立圖書部。1931年8月到9月及1932年8月,又在硤石、袁花、長安、斜橋四鎮分別設立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區立民眾教育館圖書館。1931年11月,復置海寧縣公立圖書館,時任海寧縣民眾教育館館長宓福雲兼任館長。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日軍占領海寧,縣立圖書館解體。[4][5][6]
Remove ads

1947年,海寧縣民眾教育館在硤石重新成立,設書報閱覽室。1949年5月解放軍進入海寧後,12月,海寧縣青年俱樂部成立,亦設有書報閱覽室;次年3月即撤銷,同時成立海寧縣人民文化館,內設書報閱覽室。1953年2月,海寧縣人民文化館更名為海寧縣文化館。1956年5月9日,海寧縣人民委員會召開團委、工會、工商聯等11個單位的聯席會議,決議建立海寧縣圖書館籌備委員會,籌建海寧縣圖書館,並發起贈書活動。一個多月後的6月30日晚,海寧縣圖書館正式成立並開館,館址在硤石中寧小街,首任館長由時任海寧縣文化館館長翁公友兼任。次年1月開闢兒童閱覽室。1958年4月,海寧縣圖書館併入海寧縣文化館,但對外保留名稱,實行一個機構兩塊牌子。同月22日硤石鎮(民辦)圖書館成立,10月改名為硤石人民公社圖書館,附設於海寧縣圖書館內,1961年併入圖書館。[4][5][6]
1958年11月,隨着海鹽縣的併入,海鹽縣圖書館一度併入海寧縣圖書館,前者於1961年又因海鹽縣復置而重新設立。1962年和1963年,海寧縣圖書館館舍先遷至南寺街廣播站大樓底層(古書庫仍設於原址),後遷到西山麓惠力寺內。1966年,受文革影響,借閱工作一度停止,但閱覽室仍開放。次年因海寧縣革命造反總部治安大隊占據惠力寺,海寧縣圖書館閱覽室遷到硤西街,1968年遷回中寧小街。次年10月同其他單位一樣,一度改名為海寧縣毛澤東思想宣傳站。1970年冬天,館舍遷回惠力寺大殿。次年1月27日重新開放外借處,共辦理借書證1000張。1974年,惠力寺後的新館舍「進新樓」建成。[4][5][6]
1982年10月28日,海寧縣計經委與海寧縣財辦同意縣圖書館建一個200平方米的的書庫,預計投資2萬元,但最終未實施。1984年5月14日,海寧縣計經委同意在中寧小街建造書庫和閱覽室。建築總面積933平方米,預計總投資9.79萬元,結果也未實施。同年10月22日,縣圖書館重新獲得單獨建制,次月敞開發放借書證。1985年1月2日,海寧縣政協委員張敬夫、陳伯良提出在中寧小街建造圖書館有諸多不足,建議另擇新址。是年3月12日,海寧縣人民政府召開會議,擬定新館徵地7畝,預留3畝,建築館舍3000平方米。6月6日,縣計經委同意另擇新址建造新館舍,投資70萬元。同年10月,圖書館工程設計方案由海寧市豐士建築公司實施並正式開工[7]。12月25日正式破土動工,之後又一度因基礎工程論證而中止。[4][5][6]
1987年2月,海寧撤縣設市,海寧縣圖書館更名為海寧市圖書館。次年5月18日,新館工程竣工並交付使用,在海寧市政府招待所舉行了竣工典禮。五天後到的23日進入到了整理搬遷環節。同年8月20日,個人外借處、報刊閱覽室和參考閱覽室率先試開放。10月8日上午九時,位於硤石鎮(現硤石街道)海馬路的新館開館典禮舉行,標誌着新館的開始使用和舊館的停用。該館總投資155萬元,建築面積3229平方米[8],主體為四層樓,書庫中增設夾層,附屬建築為二層樓,館舍四周林木錯雜,占地八畝,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周谷城和著名書法家沙孟海題寫館名[註 1]。[7]。1989年3月23日,市圖書館讀者服務部開張。5月23日,改善了新館舍所在區域的照明條件,市圖書館夜間重新繼續開放。1991年6月,海寧市圖書館的老館舍建築被浙江省文化廳推薦為「全國優秀文化設施建築」。1992年8月28日,圖書館快借書廳正式開放。1994年12月21日,首次被文化部評為全國文明圖書館和國家一級圖書館,之後一直保持這一稱號。1995年5月,海寧市圖書館工作者協會成立[9]。1999年6月開始實行全員聘用制。7月,外借部開始實行無館休日服務。[4][5]

進入新世紀,2001年4月,圖書館外借部書庫開始實行全開架服務。2003年8月底開始,市圖書館門面及大廳重新裝修。2004年5月18日上午,館內舉行百年誕辰慶典儀式。[4][5]2009年左右,因原有館舍不能滿足日常使用需要,該館計劃新建館舍,一開始計劃的項目總投資約8760萬元[10],該建設項目亦被納入海寧市「十一·五」規劃[7]。9月,中國美術學院風景建築設計研究院總建築師王偉收到來自海圖的設計招標邀請。他從杭州來到海寧採風兩個月後完成設計稿,並於2010年2月正式拿下設計權。但中標的設計稿造型略顯誇張,施工難度較大,因此王偉主動推翻先前的設計方案,重新拿出了10份不同的設計方案供選擇。[11]2011年,工程進入施工圖設計編制階段[12]。2012年3月16日,海寧市圖書館新館和查濟民紀念館工程正式開工[13]。2014年10月,在文化部主辦的2014年中國圖書館年會上,海寧市圖書館獲得「2014年最美基層圖書館」稱號,全國共有十家圖書館獲得該稱號。2015年元旦,位於學林街62號的新館正式對外開放,新館建築面積達19900平方米。[14]2015年3月,共青團海寧市委員會聯合海寧市圖書館,成立了首支閱讀志願特色服務隊,用以號召讀者到圖書館參與志願活動[15]。2015年12月,海寧市圖書館理事會成立,這是海寧市首個公共文化機構理事會,海寧市圖書館也因此成為嘉興市內首個成立理事會的圖書館[16]。2018年,海圖第六次被評為「國家一級圖書館」[17]。
Remove ads
館舍
海寧市圖書館是我「江南建築三部曲」的最後一部,也是我這些年對江南建築的思考的呈現。
「
」
海寧市圖書館新館設計者王偉[11]
海寧市圖書館館舍位於學林街60至62號[18],即文宗路以東、學林街以北[11],建築面積19900平方米(含地下室),總投資1.35億[17]。設計圖書容量達80萬冊,內有1000多個座位,館內功能布局智能化,並實行開架式借閱[14]。

新館由中國美術學院風景建築設計研究院總建築師王偉設計,以「海寧文化之基石」為主題和設計理念,主張「以人為本」和「開放」。館舍沿東西方向呈不規則的長條形,外觀像兩本橫放着的大書,在設計上追求實用性、舒適性、美觀性、功能性,給人以「人情味」,帶來「文化氣息」。館內四周布有綠化,東側設植物觀賞區,植物成片種植。內部採用大空間設計格局大廳寬敞,整體色調乾淨,凸顯出靜謐、柔和。樓梯上和牆上有各種綠植。採用節能玻璃,並做減振消聲處理,在外部,南側大門有一個水池,池底鋪設有深色卵石,水與建築相映,反映出江南水鄉的韻味,亦具有現代感。[11][8][19]
館內設文獻借閱中心、視障文獻借閱區、少兒文獻借閱區、親子閱覽室、報刊借閱中心、古籍地方文獻中心、多媒體服務中心、自修區等服務窗口。文獻借閱中心是主要服務窗口,提供文獻借閱服務。視障文獻借閱區開設於2007年5月[5],服務對象是視障讀者,為他們免費提供電子閱覽、有聲讀物、盲文圖書等資源。少兒文獻借閱區和親子閱覽區主要面向未成年讀者及其家長,除了為未成年讀者提供文獻借閱服務以外,還提供玩具、繪本等親子讀物及上網服務,開設有數字創意工坊。報刊借閱中心提供報刊借閱服務。古籍地方文獻中心提供古籍和地方文獻,可以查詢和閱覽,開架圖書可自由取閱,但不能外借。多媒體服務中心提供電子閱覽、數字電視、影音觀賞、3D影片、新技術體驗等服務,但主要面向成年讀者開設,部分區域限制14歲以下讀者進入。自修區為讀者提供了一個學習的場所。[14]館內還設有「休閒吧」出售咖啡等[3]。
Remove ads
1989年5月3日,海寧市計經委同意在市圖書館西側建造「米谷畫廊」,市財政撥款18萬元。1991年11月18日完工。該畫廊的行政管理隸屬於圖書館,之後該畫廊持續展出米谷作品和其他藝術作品。畫廊建築面積303平方米,底層為環形展廳,二樓為接待室等設施[7]。1991年9月20日,市計經委許可市圖書館建造職工宿舍,共16套,面積達960平方米。1993年7月18日,設於市圖書館三樓的文化沙龍開業。館內還開設有外國語培訓中心。2006年1月18日,海寧市圖書館流通書庫設立。[5]而
海寧市圖書館自2008年起開展「構建海寧市城鄉一體化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工作」,並在此過程中採用多種方式,加強對鄉鎮地方文獻的推廣[21]。2010年實現鄉鎮分館全覆蓋,2012年開始加強村級分館建設,2015年開始探索打造書香驛站、自助書香驛站等新型閱讀空間[22][23]截止2018年8月,海寧市擁有11個鄉鎮圖書館分館,覆蓋海寧市所有鄉鎮;3個專題館、3個企業分館、8個村級分館、13個「書香驛站」、5個「24小時自助書香驛站」[17]。截至2016年9月,海寧市內已有179個農家書屋[24]。
下表列出了11家鄉鎮分館的信息,其中面積單位為平方米,藏書量單位為本,電話區號為+86 (0)573[23]。尖山分館開放時間是周二、周四、周日的9:00至16:00,其他分館的開放時間是每天9:00到20:00[20]。
除了開設分館以外,2016年5月,海圖開設了一個「汽車圖書館」,名叫「閱路」。在長約10米的大巴車上設置兩排書架,裝2000冊以上的圖書和100多種期刊,並保留了一定的閱讀空間,配閱覽桌、閱覽椅、收納凳和車載空調等設施。運行方面,設計了8條線路、15個服務點,實行定點定時定向的「公交化」運行機制。[24]

海圖還開設了一些「自助書香驛站」,截止2018年6月已建成5家。該館在距今109年歷史的海寧老硤石站舊址上、西山腳下,在一列老式綠皮火車內開設了一家「自助書香驛站」,車內採用民國風裝飾,設圖書2200餘冊。該驛站於2018年6月24日開放,在提供借閱服務的同時,也是對海寧縣圖書館館舍於1963年搬遷至西山麓,以及海寧老硤石站的一種「歷史的回望」。[25][26]
此外,嘉興市圖書館及下屬各縣(市、區)級圖書館借書證於2006年6月3日起實行通借通還,實現「一卡通」[5]。
Remove ads
館務

截止2018年8月,海寧市圖書館館藏總量達170萬冊,其中古籍2.7萬餘冊[17]。 2017年,海寧市圖書館共接待讀者3,184,320人次,新增借書證26,882張。全年借閱量達4,930,618冊次,按照海寧83.5萬人口計算,每個海寧人一年借閱了5.9冊次的圖書。[27]截止2018年8月,館長為王麗霞[17]。截止2016年,館內有編制人員28人,全年收入16,766,874.91元,支出17,880,009元[28]。
海寧市圖書館隸屬於海寧市文體局,是後者的下屬單位[29][18]。海寧市圖書館理事會是該館的決策與監督機構,2016屆理事會由13位理事組成,該館的重大人事、財務及發展規劃、工作計劃等事項都要通過理事會的研究來確定[16]。海圖的使命願景是「奉行普遍均等、惠及全民的基本原則,向各類人群提供『平等、免費、無障礙』的圖書館服務」[20]。
成年人憑身份證等有效證件,未成年人憑戶口簿或監護人的有效證件,在總館服務總台或各分館交納100元押金(少兒讀者證押金50元)後,即可辦理海寧市圖書館讀者證。成年人也可在自助辦證機上自助辦理。憑海寧市民卡無需押金即可開通借閱功能。讀者證一年期滿後需進行驗證(不收費),可到總館服務總台、各分館、自助辦證機處驗證。讀者證可同時借最多5本書,成人市民卡可同時借最多15本書,少兒市民卡可同時借最多10本書。可續借一次21天。若逾期未還書則加收逾期費,成人讀者證或市民卡逾期費為0.1元/冊·天,少兒則打一半折。[20]
海寧市圖書館常年開展兩大活動,即「潮閱讀」和「星閱讀」。前者服務於成年讀者,倡導「時尚」的閱讀方式;後者針對未成年讀者開展,倡導「立體」的閱讀方式。品牌活動下設20餘項閱讀推廣服務。[14]海圖還打造以「紫微講壇」為代表、以閱讀公開課為輔助的「講座鏈」,吸引社會參與,徵集「閱讀推廣人」[30]。在兒童教育中,圖書館與幼兒園、中小學校、社區街道、家庭等配合,設立「兒童閱讀推廣計劃」,開展「快樂尋寶」、「小小紙世界」、「書,我要找到你」等針對幼童和未成年人舉辦的活動[31]。
線上服務上,圖書館的網頁於2002年1月成功上傳,開設至今。2006年6月3日,館內開通「數字圖書館」,可在網上借閱嘉興市圖書館收藏的數字圖書,在各館電子閱覽室查閱數字期刊。[5]館內還設有「手機圖書館」服務[14]。

線下服務方面,2001年6月13日,海寧市圖書館電子閱覽室正式對外開放,由市財政撥款31萬元打造,配置電腦31台和附屬設備一套,多媒體讀物數百種。2007年10月15日,電子閱覽室增設「數字資源免費查詢區」,可查詢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國重要會議全文數據庫等文化信息資源。2007年5月19日,海寧市殘聯贈送該館一台一鍵式智能閱讀機,內置盲文圖書96冊。[5]在報刊借閱中心還有一台電子報刊閱讀機[14]。館內設有自助借還機、24小時自助借還區、自助辦證機、自助換證機等[22][32]。館內還有免費Wi-Fi,搜到Hilib-wifi
無線信號後,輸入讀者證號和辦證時的公民身份號碼,或輸入自己市民卡(需已激活借閱功能)的卡號及對應公民身份號碼,認證後即可使用[3]。
在活動的開展上,海圖也多次試行數字化。如在2016年傳統燈謎會的基礎上,推出了「數字燈謎會」,讀者可以在移動端、電腦端「隨手猜」、「隨時猜」,通過這種方式讓傳統文化煥發出新的生命力[30]。未來,該館將進一步對新媒體渠道進行拓寬,提供更多的閱讀載體[17]。館務服務上,海寧市圖書館在1998年3月就開始籌備建立自動化系統。該系統的圖書流通子系統於是年5月22日開始運作[5]。
注釋
參考來源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