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海維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海維禮(英語:William Edwin Hoy,1858年6月4日—1927年3月3日)是一名新教復初會傳教士,與配偶海光中先後在日本與中國布道,其為當地修建教堂、創辦醫院、興建學校、建立了完善的教育體系並影響至今。
生平
海維禮於1858年6月4日出生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尤寧縣米夫林堡鎮,1882年畢業於富蘭克林與馬歇爾學院,1885年又於蘭開斯特神學院畢業。[1]
受到復初會任命的海維禮,於1885年抵達日本,隨後決定立足於仙台市進行布道。1886年1月抵達仙台後,創辦了仙台神學校(現今東北學院大學)培訓日本牧師,並協助押川方義創辦了宮城女學校,1887年12月2日與海光中在東京結婚。1891年仙台神學校發展為東北學院大學。海維禮在校期間負責出版英文雙月刊《Japan Evangelist》。[2][1]1889年6月5日長子卡爾(Carl Witmer Hoy)出生但當天便夭折。[3][4]
由於患有哮喘,於1898年前往上海休假旅行三個月。沿長江抵達漢口,後抵達了岳陽城陵磯港[5],隨後決定在湖南布道。[1]
1900年受復初會派遣海維禮抵達岳陽,因義和團運動受到抵制。[6]
1901年2月19日他與海光中帶領五個孩子,自鎌倉啟程前往中國,於3月抵達。海光中與子女們在廬山牯嶺停留,海維禮與克羅莫前往岳州(今岳陽市)。倫敦傳道會的格雷格牧師與其夫人接待了他們。[7][8]
1901年11月克羅莫因眼部疾病惡化,遂決定返回美國,海維禮陪同其抵達廬山。1901年12月23日,海維禮攜全家抵達岳陽。[4]
1901年12月25日在抵達岳陽兩天後,海光中邀請了5名女孩,創辦岳州女子學院,是岳陽第一所女子學校。[9]
1902年4月海維禮利用復初會的資助,在慈氏塔附近的塔前街修建了福音堂用以布道,並創辦了求新學堂,由海維禮教授英語、算數並兼任校長,而傅環澄教授歷史、國文、地理並負責管理。[10][11]同年9月三子大衛(David Schneder Hoy)因罹患霍亂離世,因其憧憬成為醫療傳教士,是年秋季海維禮在福音堂附近創辦了普濟醫院(Hoy Memorial Hospital,又名霍伊紀念醫院[12],是現今岳陽市第二人民醫院的前身),創辦初期醫院只設有門診與住院部,設備只有一台低倍顯微鏡。[13][14]
1903年2月17日求新學堂新教學樓落成,接受32名學生,同時設立「弗蘭茲」診所。[15]同年因求新學堂學生不斷增加,海維禮決定回到美國籌款擴建。1904年12月24日海維禮利用籌款在岳州南洞庭湖東岸黃沙灣購置了13畝土地以擴建求新學堂。[16]1906年3月1日由海維禮親自設計、選材並監工的求新學堂擴建工程動工,總成本16859.13美元。[4][17]
1907年2月23日求新學堂遷入新址,並更名為「盤湖書院」。[18]同年海光中於「乾明寺」購地並擴建校舍,將女校中文名正式定名為「美立貞信女子學校」,此舉提升了當地女性的受教育權。[7]1908年海維禮將普濟醫院擴建為五棟兩層樓房與附屬設施,建築面積3200平米,設有各類科室。鼎盛時期共有51名工作人員。[15]1910年海維禮將盤湖書院更名為湖濱大學,並設有附屬中小學,招收本地與附近教會小學的前三名入學,部分學生免除飯費與學雜。[11][14][19]
Remove ads
1927年2月20日海維禮全家為躲避國民革命軍北伐戰亂,由上海乘船回返西雅圖。3月3日海維禮於船上因中風去世,3月7日到港後翌日復初會發布離世與追思禮拜通知,後將海維禮安葬於小鎮陵園。是年時局穩定後,海光中返回岳陽。[3][20]
參考來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