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淘金記
查理·卓别林导演于1925年的电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淘金記》(英語:The Gold Rush)是1925年上映的美國無聲喜劇電影。由查理·卓別林執導和編劇。卓別林、喬治婭·黑爾、馬克·斯維恩、湯姆·默里、亨利·博格曼和馬爾科姆·韋特參演。
卓別林相信喜劇和悲劇的相距不遠,並將匱乏和恐怖元素融入喜劇當中。他決定將自己的經典角色成為孤獨的探金者,加入勇敢的樂觀主義者並決心面對與尋金相關的困境,例如疾病、飢餓、寒冷、孤獨,或是隨時被灰熊攻擊的可能性。這些元素可從卓別林煮食和夢到自己的鞋子,或他那飢餓的朋友誤將自己看成一隻雞等場景觀察到。
電影在上映時大受好評,至今也是卓別林的代表作之一,本人亦多次提到,這部為他最希望被記得的電影。[1]在1942年,卓別林重新發行有聲效、配樂和旁白的版本,並在第15屆奧斯卡金像獎獲得2項提名。在1958年世界博覽會的國際電影投票中,電影僅次於《波特金號戰艦》,獲得第2名。1992年,電影因「在文化上、歷史上或美學上具重要意義」,被選入美國國會圖書館典藏。在2021年,原版因為已發行95年而進入美國公有領域。
Remove ads
劇情
以下為1942年重版的劇情:
在淘金熱期間的1898年,淘金者吉姆在阿拉斯加尋找到一個龐大的金礦,但遭到暴風雪的侵襲。孤獨的探金者(流浪漢)在尋金期間,同樣受到侵襲。為渡過嚴寒,他躲進逃犯拉森的木屋。拉森嘗試扔流浪漢出去,此時吉姆亦避進小屋。其後拉森試圈用獵槍嚇跑兩人,但被吉姆制服。最後三人同意休戰,並一起留在小木屋。
長時間的暴風雪下,食糧逐漸減少。三人抽籤決定誰負責冒着危險外出尋找食物,拉森被抽中並離開木屋。在外面,拉森意外發現吉姆的金礦,並決定吉姆回去金礦時伏擊他。留守屋內的兩人在等候期間亦越來越絕望,他們煮食流浪漢的一隻鞋子。之後,吉姆變得精神錯亂,想像流浪漢是一隻雞並攻擊他。其後灰熊誤入木屋,隨後被兩人殺掉,並成為他們的食糧。
暴風雪停後,兩人各奔東西。流浪漢繼續前往淘金小鎮,而吉姆則回到金礦。回到金礦後,他卻被拉森用鏟子打昏。拉森帶着黃金下山,途中遇到雪崩並失去性命。吉姆恢復知覺後,卻因為失去記憶,而在雪地裡遊蕩。不久吉姆開始回復記憶,並記得自己在木屋附近找到一個大金礦,並與流浪漢待在一起。但他尚未記起木屋和金礦的位置,所以到小鎮尋找流浪漢,希望他可以帶領自己回到小木屋。
另一廂,流浪漢獨自來到蒙特卡羅舞廳,並對舞女喬治亞一見鍾情。喬治把為了激怒對她大獻殷勤並糾纏著要共舞的傑克,她決定和「舞廳𥚃長得最可憐的」流浪漢跳舞。兩人再度見面後,她接受流浪漢的除夕晚餐邀請,但並沒有認真看待,隨即忘記邀請。除夕夜當日,流浪漢設宴招待喬治亞。等待期間,流浪漢夢到自己用插着叉子的麵包捲跳舞,娛樂喬治亞等賓客。等到半夜時,喬治亞失約,流浪漢便失望地獨自走到街上。不久,喬治亞突然記起流浪漢的邀請,隨即跑到他的家。她發現空無一人,但看到精心準備的晚餐和給她的禮物後感到內疚,便準備一張字條跟他道歉。

翌日,流浪漢到舞廳去找喬治亞並得到字條,卻在此時遇見失憶的吉姆。吉姆見到流浪漢後突然恢復記憶,於是便拉着他一起去找那個金礦,只留下少許時間給他跟喬治亞承諾會以百萬富翁回到她身邊。兩人找到了小木屋,並在此過夜。一夜之間,另一場暴風雪將小木屋的一半吹到懸崖邊,剛好就在金礦旁邊。第二天早上,木屋在懸崖邊緣搖搖欲墜,兩人試圖逃生。吉姆先逃出來,並在木屋掉下懸崖前將流浪漢拉到安全的地方。
一年後,兩人成為百萬富翁,但流浪漢卻尋找不到喬治亞。兩人搭乘回美國本土的輪船,正好喬治亞也在船上。當流浪漢穿上探險時的舊衣服,給記者拍照時,卻從樓梯摔下來,並意外與喬治亞重遇。她一度誤會他被誤會是偷渡客,並試圖從船員手中救他,幸好記者等人出現並解除誤會。最後兩人幸福地在一起,並被邀請一同合照。
Remove ads
角色
- 差利·卓別靈(以流浪漢的造型)飾 孤獨的探金者
- 馬克·斯維恩 飾 吉姆(Big Jim McKay)
- 湯姆·默里 飾 逃犯拉森(Black Larsen)
- 馬爾科姆·韋特 飾 傑克·卡梅倫(Jack Cameron)
- 喬治婭·黑爾 飾 喬治亞
- 亨利·博格曼 飾 漢克·柯蒂斯(Hank Curtis)
未正式列出:
- 史丹利·桑福德 飾演舞廳待應
- 山姆·艾倫 飾演舞廳的男人
- 史蒂·麥菲 飾演舞廳的男人
製作
卓別林早於1923年末在友人道格拉斯·費爾班克斯和太太瑪麗·畢克馥的家看到克朗代克淘金熱的照片後得到靈感。進一步啟發則來自一本有關唐納大隊的書籍,該本書描述大隊透過吸食大麻和食用鞋上的皮革渡過雪困等事蹟。[2][3]卓別靈在以往拍攝前只需要少量故事架構,但在本作則在拍攝前已發展詳細的內容。[4]
拍攝於1924年2月展開,當時的工作標題叫「幸運一擊(Lucky Strike)」。[5]卓別林曾經計劃在阿拉斯加拍攝,但最終在加利福尼亞州特拉基附近嘗試拍攝全部外景,並只留下開場部分。劇組亦在內華達山脈的雪地進行兩週的拍攝,山脈亦是唐納大隊發生雪困的地點。他為了忠實重現淘金者艱苦地爬上奇爾庫特山口(Chilkoot Pass)的歷史情景,便請600位臨時演員爬上高2,300英尺(700公尺)的山,並在山上雪地穿行。[2][3][5]其餘情節則在卓別靈在荷里活的製片場的後院和舞台拍攝。佈景動用500個工人建造,包括以木材、麻布、雞籠鐵絲、石膏、鹽和麵粉等材料精心製作的克朗代克佈景,以及懸崖邊緣上的小屋的模型。[4][2]電影中流浪漢和吉姆所食用的皮鞋是由甘草和硬糖製作而成。相關情節共使用20對道具鞋,在3日內拍攝了63次才成功。[6]電影最終拍攝日為1925年4月16日。[4]

作品製作時間漫長,由1924年2月至1925年6月結束,需時17個月,當中235日為拍攝期。製作成本為923,886.45美元,為默片時代成本最高的喜劇。作品使用的菲林長度為一部相機內長約230,000英尺(70,000公尺)。在後期製作,卓別靈在4月20日至首映前,用9星期將菲林剪輯至短於10,000英尺(3,000公尺)的成片。[3][6]
電影拍攝和製作期間曾出現數次停頓。麗泰·格雷原本為電影的女主角,但因在9月發現懷孕而在拍攝半年後被黑爾代替,製作亦因此暫停了3個月至12月末。格雷最終以臨時演員在電影出現。[2][5][6]卓別靈和斯維恩亦在拍攝進食皮鞋的情節後,因為進食太多甘草而腹瀉,拍攝亦因此暫停。[6]此外,卓別靈亦為了調整自己狀態而曾休息數周。[4]
上映與評價
作品在荷里活的埃及劇院進行世界首映。首映禮的奢華前奏名為「差別·卓別靈的夢」,由劇院擁有人席德·格勞曼親自策劃,包括專業溜冰、一系列的編舞和氣球表演,並朗誦羅伯特·塞維斯的詩作。[4][7]作品在美國和全世界都獲得巨大成功,當中在柏林首映,觀眾對麵包捲之舞報以雷鳴般的掌聲,以至管理層指示將該情節倒帶,並立即加演。[6]它是電影史上票房第五高的默片,1926年時的票房全球收入超過4,250,000美元,而1942年新版發行前為累積約7,112,000美元。[8][9]卓別林在該片上映時宣稱,這是他希望被銘記的電影。[10]作品為聯美公司獲得100萬的收益,亦為卓別林獲得200萬的收入。[8]
評論普遍稱讚原版電影。莫當特·豪爾在《紐約時報》寫道:
這是一部充滿詩意、悲愴和溫柔,但同時不乏粗魯和喧鬧的喜劇。它是卓別林作品中的傑出瑰寶,因為它的思想性和獨創性甚至超過了《差利與小孩》和《差利從軍夢》等歡笑傑作。[11]
雜誌《綜藝》亦對電影讚不絕口,形容作品是「有史以來最偉大和最精巧的喜劇片,它將是該領域中最暢銷的作品,正如《一個國家的誕生》在戲劇片領域中仍經得住一眾競爭對手的考驗。」[12]

《紐約客》的評論則褒貶不一。它認為電影的戲劇元素和卓別林熟悉的滑稽手法搭配並不理想:
人們或許會期待在淘金時代的滑稽鬧劇,看到卓別林在克朗代克的奶油派惡作劇中成為笑柄。但是他們注定要失望了,因為卓別靈以皮埃羅的洋蔥汁手法,吸引您的眼淚...但你沒有急著流淚,而是伸手拿甘油瓶應對...我們不想貶低卓別林。他的演技一如往常,是傑出的銀幕大師。他拍了這部不錯的電影,但似乎不再像以前那麼幽默了。
無論如何,《紐約客》將電影列入1925年十大最佳電影。[13]
卓別林傳記作家傑佛瑞·萬斯認為本作品是卓別林默片時期最偉大的作品。他寫道:「《淘金記》可以說是卓別林最偉大、最有野心的默片,也是當時製作時間最長、最昂貴的喜劇片。片中有許多最著名的喜劇片段,包括煮食皮鞋、麵包捲之舞以及搖搖欲墜的木屋等。然而,它的偉大之處並不僅僅在於其喜劇片段,而在於它們如此充分地融入以人物為主導的敘事之中。卓別林對於成品毫無保留。事實上,在當時的宣傳中,他引述道『這是我希望被人記住的電影。』」[14]
Remove ads
在1958年世界博覽會的「影史12大影片」票選中,電影在共117個影評人和電影史學者投票下,以5票之差僅次於謝爾蓋·愛森斯坦的《波特金號戰艦》,獲得第2名。1992年,電影因「在文化上、歷史上或美學上具重要意義」,被美國國會圖書館列入國家影片登記表以保護電影。[17][18]
電影先後被美國電影學會列入各個名單。首先在1998年的百年百大電影排名為74位,[19]後於2000年的百年百大喜劇片被選為第25位。[20]7年後的更新版百年百大電影中排行升至58位。[21]
作品亦被不同雜誌選出為偉大電影之一。在《村聲》於1999年的「本世紀最偉大電影」中,從250齣電影中票選下排行49位。[22]在《娛樂週刊》的「史上最偉大的100部電影」投票中為第15位。[23]著名法國雜誌《電影筆記》的「100部最偉大電影」中排名第97位。[24]在2012年《視與聽》月刊舉行的影史最佳電影投票中,本片在導演投票中為第91位。[25]2015年,在英國廣播公司(BBC)的「100大最佳美國電影」名單,被世界各地影評人選為第17位。兩年後,BBC再度對52個國家的253位影評人進行投票,本片獲選為「史上最偉大的100部喜劇」的第25位。[26][27]根據評論匯總網站《爛番茄》,87位影評人中有98%都是正面的評語。該網站的共識為「《淘金記》融合滑稽幽默、淒美情感和社會評論,亦概括了卓別林作為編劇、導演和巨星的優點。」[28]
Remove ads
1942年再版
卓別靈於1942年4月發行新版本的電影。[9]新版本在1925年原版的基礎增加配樂和自己錄製的旁白。[29]新版亦刪去少許情節,包括流浪漢被傑克欺騙,誤會喬治亞已愛上自己的部分,和結尾男女主角的親吻,記者被示意離開的情節。[5]和大多數默片一樣,本片最初是以每秒16幀拍攝和放映。故此新版改以有聲電影規格的每秒24幀的速度播放,進一步縮短時長。[9]此外,卓別林再次剪輯和改動部分情節,以加強故事的延續性,並在片頭名單增加一幕向於1月逝世的影評家亞歷山大·伍爾科特致敬。[6]這次改動共花費125,000美元。[9]改動後,新版的時長比原版少23分鐘。

文學評論家曼尼·法伯在《新共和》寫道:
你會看到天才般的卓別林所創造的奇特並無法解釋的景象⋯⋯這些景象從荒謬的事情開始:用兩個麵包捲代表舞者的腳、半懸在懸崖邊的木屋、一頓用皮鞋造的餐。但他的啞劇將荒誕變得有人情味——麵包捲因舞者的個性而變得活靈活現、木屋儘管乏味,卻變成了令人激動的現實、而鞋子的遭遇則令人難以置信。荒謬變得真實,而且意義重大。你能在這些地方感受到卓別林想表達的情感。[30]
新版的配樂由特爾創作,並由菲爾茲錄製。電影於翌年獲得最佳劇情或喜劇片配樂獎和最佳音響獎的提名,但分別敗給《斷鴻零雁》和《勝利之歌》。[31]
作品為卓別林首批轉換為有聲電影的默片。[2]2012年發行的藍光版本可見,新版作品保留了原版的大部分片段。即使是原版的修復拷貝,也出現明顯的影像劣化和畫格缺失,這些情況並沒有在新版出現。
Remove ads
版權和家用媒體
1953年,因卓別靈沒有在發行後的第28年更新版權,原版曾進入美國公有領域。在此之後,電影曾一度在美國以家用錄影帶廣泛發行。[29][32]但在1995年後,因應烏拉圭回合協議法案的生效,卓別靈的遺產管理會制止在美國未經授權的發行,以保護著作權。[33]無論如何,原版在2021年因發行已有95年,而正式進入公有領域。[34]在2012年,標準收藏公司同時發行1925年原版和1942年再版的藍光版本。除了作品外,這版本亦內含萬斯的全新音訊評論。[35]
大眾文化

電影中卓別靈表演的「麵包捲之舞(Bread Roll Dance)」被譽為影史上其中一幕令人印象深刻的情節。但早於1917年,由羅斯科·阿巴克爾主演,巴士達·基頓客串的《紅房子》已經出現相似的舞步。[2]捲毛霍華德在1935年的三個臭皮匠短劇《失禮了,蘇格蘭》對舞步簡短致敬。安娜·卡里娜在電影《不法之徒》的角色亦提及該舞步。在1992年的卓別靈傳,除了簡單描述本片的製作過程,並由飾演卓別靈的羅拔·唐尼表演。此外,電影《帥哥嬌娃》、《慈善星輝布公仔》和動畫處境喜劇阿森一族的《布維爾女士的情人》亦引用舞步,並分別由尊尼·特普、愛美·雅當絲的角色和亞伯拉罕·辛普森表演。[36][37]
Remove ads
百周年發行紀念
在原版發行100周年的2025年,原版電影的4K復修版於康城影展進行世界首映。由博亞電影修復所(L'Immagine Ritrovato)修復的版本結合原版的情節及新版的配樂和聲效。[40][41]卓別靈的2位孫輩史賓沙和基拉·卓別林亦在場觀賞。[42]同年6月26日,全球70個國家進行500場放映,以慶祝百周年發行慶典。[43]當中美國首映在荷里活地標埃及劇院進行,亦是原版電影世界首映的地點,並由傳記作家萬斯介紹。[44]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