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寶安圖書館
广东省深圳市的图书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深圳市寶安區圖書館(簡稱:寶圖),始建於1983年,前身是「寶安縣圖書館」。1993年正式更名為「寶安區圖書館」。1993年7月,位於寶安區新安二路72號的寶安區圖書館舊館館舍啟用,服務讀者20年。2013年年底,新寶安區圖書館總館建成開放。[1]按照原規劃,老館改造成寶安區博物館。[2]但最後成為寶安圖書館1990分館。

Remove ads
概述

深圳市寶安區圖書館新館採用「圖書館+城市規劃展覽館」兩館合一設計,總建築面積48,000平方米,其中圖書館面積39,270平方米,城市規劃展覽館面積8,730平方米。設有少兒圖書館、報刊閱覽室、盲文閱覽室、24小時自助圖書館、青少年閱覽室、玩具圖書館、外文館、圖書借閱區、工業技術圖書閱覽區、數字服務與體驗區、參考與專題服務區等全開架式文獻閱覽室,以及書畫研究室、視聽室、報告廳、多功能活動室和自修室等功能室。館舍設計藏書量120萬冊,閱覽座位1191個、異形椅坐席380個、報告廳坐席440個,讀者用計算機終端187台,日接待讀者能力10,000人次。截至2017年底,全館藏書量達155萬冊、電子圖書14萬冊、電子期刊2.5萬冊、數字資源總量12TB、各類數據庫24個,能為讀者提供綜合性文獻借閱服務及信息服務。[1]
2017年寶安區圖書館總館接待讀者2,892,058人次,全年新增借書證35,628張,外借文獻1,483,115冊次,舉辦活動719場。[3]

Remove ads
發展歷史
1983年,寶安縣重新組建新的寶安縣圖書館, 即如今寶安區圖書館的前身。此時的寶安縣圖書館位於新建成的寶安縣城2區文化大樓內,書庫面積40平方米,報刊閱覽室面積35平方米。[5]1992年8月,國務院撤銷寶安縣建制。次年7月16日圖書館大樓啟用並改名為寶安區圖書館,當日接收深圳市圖書館調撥的書刊2,000冊。圖書館大樓面積8,119平方米,經過1999、2008、2012年三次較大規模的改造,大樓整體都作為公共圖書館之用,增設了少兒閱覽、報刊閱覽、 電子閱覽、活動報告廳等多個功能室。該建築後來被稱為「寶圖老館」。寶圖老館累計接待讀者近2,000萬人次。至2019年,曾經的圖書館大樓已被重新改造,作為寶安圖書館的1990分館使用。
1994、1999年寶安區圖書館兩次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評定為縣區級「一級圖書館」。2004年被評為地市級「一級圖書館」。[6]
寶安圖書館新館2004年立項,2011年開工建設。2013年年底,寶安圖書館新館建成開放。新館總建築面積達48,000平方米,是國內規模最大的縣區級圖書館之一。至2017年,新館累計辦出讀者證超過10萬張,舉辦各類公益講座、培訓、沙龍活動超過2,800場,參與活動的市民逾45萬人次。[5]
2019年,寶安圖書館啟用「慧還書」智能機器人分揀系統。該系統包含28台分揀機器人以及4台搬運機器人,效率能達到傳統人工分揀的10倍以上,每小時最多可分揀圖書2,000冊。[7]該技術是中國首個運用到圖書分揀中的新興物流分揀技術。[8]
1997年廣東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等10個單位聯合下發《廣東省關於貫徹實施全國「知識工程」意見的通知》,決定1996-2000年期間在全省實施「千村書庫」工程,大規模建設村級圖書館。寶安區委隨即啟動了「百村書庫」工程,撥款1000萬在各村大規模地建設村圖書館。2001年,寶安區委區政府決定在全區開展創建文化先進鎮活動,提出了文化先進鎮的「十有」標準,其中要求各街道有一個中型圖書館。按要求10個街道陸續在各街道文體中心建起了街道圖書館。至2004年底,區、鎮、村三級共投資6000多萬元,在全區127個行政村中建起了112個村圖書館。[9]2003年深圳市圖書館之城建設啟動,寶安區成為創新實驗基地。2003年到2006年城市化過程中,社區圖書館增設得到重視。2004年起寶安區財政投入80萬元促使技術平台和讀者證統一,將40多個社區(村級)圖書館納入統一的圖書借還管理系統,為全區業務管理一體化奠定基礎。[10]
2006年11月讀書月,寶安區推出「寶安流動圖書館」項目,以多種形式擴充基層圖書館的館藏。2007年12月,寶安流動圖書館項目獲得深圳市首屆文化創新獎。[6]
2006-2008年,區財政每年支出180萬來為豐富分館館藏。圖書由區圖書館統一採購、分編,以流動、可交換的形式,為無固定購書經費的街道、社區和企業圖書館補充館藏,並採用統一流通業務管理平台。但由於管理不統一,服務標準不一,各分館之間的服務質量存在很大差異。2007年起,區財政撥專款,由寶安區圖書館開展直屬分館建設,採用了由寶安區圖書館直接管理分館的模式,統一業務管理技術平台,此舉降低了圖書館運營成本。2012年30家社區閱讀中心建成,並納入深圳市圖書館之城統一服務平台。[4]
2007年9月14日,寶安區政府出台《關於加強和改善勞務工工作 建立和諧勞動關係的若干意見》,提出要保障勞務工的文化權利,2008年寶安區推出了勞務工圖書館建設項目。到2019年,寶安區共有7家勞務工分館。[6]2018年初寶安圖書館獲得「第七屆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集體稱號」,是廣東省唯一一個獲此稱號的區級館。[11]
2018年12月,寶安區已有公共圖書館97家,其中國家地市級一級圖書館1家,街道分館和小型分館10家,社區閱讀中心45家,流動服務點23家,社區圖書館18家。已加入深圳市統一服務平台、實現全市通借通還的公共圖書館及服務點79家。另全區有城市街區自助圖書館27個。[6]
Remove ads
規劃和建築
深圳市寶安區圖書館新館於2010年5月到2010年12月設計並於2013年12月竣工。該建築由華南理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和許李嚴建築師事務有限公司負責設計,負責相關設計工作的建築師為何鏡堂、嚴迅奇、 蔣濤、 吳宙航、 劉琮曉 、伍尚峰、胡鎮寧、馮琮亮。[12]

寶安中心區中央綠軸三大建築分別為圖書館、青少年宮及演藝中心。在總平規劃上,遵循原有城市設計上位規劃,將3座建築布置在地塊西側,建築之間有文化平台連接,沿着中央水體綠軸自北向南一字排開。寶安圖書館是3個建築單體中最先啟動實施的項目,東臨寶華地鐵站,西靠寶興路,北側為海濱廣場,南側為海天路。圖書館總平面布局與場地景觀設計延續寶安中心區的濱海特色。在廣場東側設大面積水池,使圖書館「浮」於水池西側,維護了城市綠軸的開敞性,也使圖書館內部空間最大限度獲得東側水景。建築形態為簡樸的立方體,並以局部曲線起伏的形態展現「水流蝕石」的設計理念,與周邊公園的「綠色海浪」相融合。[12]
寶安區圖書館新館建築形體為125m(長)×65m(寬)×24m(高)的立方體,4個平整簡潔的立面,體塊上也未做任何凹凸或穿插變化,僅在東、西立面以波浪形金屬幕牆增加建築動感,南、北立面以拉索幕牆來實現建築的明亮整潔。從遠處望去,建築外觀簡約而具有層次感。東、西立面為建築主朝向,由於建築形體較長,設置在東、西兩側的閱覽與展覽空間需要考慮遮陽和防眩光的問題,因此東、西立面設計為實面,採用兼具遮陽及自然通風功能的雙層幕牆設計:外層為鋁合金網狀穿孔板,隨建築形的曲線起伏與內部功能的分布,穿孔板疏密逐漸變化,外部呈現出柔和的「肌理」、光影變化,內部則創造出舒適的光環境;內層採用中空玻璃幕牆,以保證節能效果。鋁合金網格亦從東、西立面向上伸延至屋頂,轉化為起伏的金屬構架屋頂,保持建築外型的整體性及中庭的遮陽需求。南、北立面配合內部功能用房,內層設置可開啟的窗口,外層為玻璃幕牆在確保自然通風的同時也統一南、北立面的外觀。[12]
開放時間
借書憑證
凡自覺遵守寶安圖書館的借閱規定,具有閱讀能力的讀者,願意辦理讀者證的居民,均可免費辦理寶安圖書館的讀者證。押金證含50元、100元及300元三種,在深圳市已加入公共圖書館統一大平台的圖書館可實現通借通還。勵讀證為0押金證,不發放實體讀者證。[13]
2014年,寶安圖書館推出「勵讀證」,「勵」即鼓勵的含義。「勵讀證」也就是身份證,不用辦理其他手續,也無需交押金,目的主要是避免來深圳建設者因經濟原因而放棄辦理借閱證,提高人們的閱讀積極性。[14]
寶安區的行政企事業單位,可提供有效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法人身份證、代辦人身份證原件和複印件經寶安圖書館審核後簽訂協議,辦理集體閱讀證。集體讀者證需交押金1,000元,總計可借圖書500冊,借期為365天,不可續借。[13]
事件
自2013年以來,寶安圖書館的人流量逐年攀升,暑假期間館內很難找到座位。2019年7月24日早上8時,深圳市寶安圖書館尚未開館,館外有讀者由於天氣較為炎熱,將書包放在圖書館門外代替自己排隊,形成了「書包排隊」的現象。寶安圖書館稱如果排隊的人都認可用書包排隊的話,會支持這種行為。[15]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