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清乾隆各種釉彩大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清乾隆各種釉彩大瓶,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一件清朝乾隆年間官窯燒制的瓷器大瓶,屬於清宮舊藏,因其集各種釉彩於一身而著稱,有「瓷母」的美譽。
名稱
清乾隆各種釉彩大瓶的故宮底賬名為乾隆款多色地青花鬥彩什錦雙耳大瓶,全國館藏文物數據庫登記名稱為各色釉彩大瓶,1995年出版的《故宮珍藏》一書稱之為各色釉大瓶[1],該瓶還被稱為多色彩釉大瓶、各種釉彩大瓶等。該瓶有「瓷母」之稱,該名最早出自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文物鑑定專家耿寶昌所著的《明清瓷器鑑定》一書。[2][3]
形制
該瓶高86.4厘米,口徑27.4厘米,足徑33厘米。洗口、長頸、長圓腹、圈足外撇。自上而下共有15個裝飾層[a],彩釉間以金彩圈線相隔,頸部有兩個金彩螭耳。該瓶匯集各種高溫、低溫釉彩於一身,有包括金彩、琺瑯彩、鬥彩、青花、仿哥釉、仿官釉、仿汝釉、窯變釉、松石綠釉、粉青釉、霽藍釉、醬釉等17種不同的釉彩[3][2][6]。
大瓶腹部為主題紋飾,霽藍釉描金的色地,上有十二幅長方形粉彩開光吉祥圖案,寫實圖案及紋飾各半,間隔排列。六幅寫實圖案為「三陽開泰」、「吉慶有餘」、「丹鳳朝陽」、「太平有象」、「仙山瓊閣」和「博古九鼎」。六幅紋飾為蝙蝠、卍字、花卉、蟠螭、靈芝和如意[3][7]。
Remove ads
製作
該瓶被認為製作於乾隆晚年,是督陶官唐英在任時,由江西景德鎮御窯廠的工匠燒造而成。由於釉彩種類繁多,燒造難度極高,《國家寶藏》節目中稱其需要反覆入窯燒制17次,假使每次燒製成功率為70%,最終成功率僅有0.23%。不過根據《故宮辭典》和《中國文物精華大辭典》等書中記載,該瓶為分段燒制後粘合而成。若按頸、肩、腹、足等部位分段燒制,每個部位最多有五種釉彩,若仍按每次燒製成功率為70%計算,每段燒製成功的概率將提高至16.8%[2]。
相關
清乾隆各種釉彩大瓶是故宮博物院參加綜藝節目《國家寶藏》的三件文物之一,由王凱擔任明星守護人[8]。節目中該瓶被調侃體現了乾隆皇帝「農家樂」審美品位,且該瓶展示了中國古代工匠高超的燒造技藝而稱為網友熱議話題[2]。
故宮所藏各種釉彩大瓶曾長期被認為是存世孤品,如故宮博物院研究員、陶瓷專家葉佩蘭就曾在採訪中稱故宮所藏各色大瓶為孤品[1]。然而,2014年9月17日,一件幾乎相同的大瓶出現在美國波士頓史古納拍賣行「亞洲藝術品」拍賣上,並最終為中國買家以2200萬美元(約合1.35億元人民幣)競得,加上佣金的成交價為2472.3萬美元(約合1.51億元人民幣)[9]。
注釋
參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