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清代碉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簡介
這些碉樓分別建造於清朝乾隆十一年(1746年)和乾隆十四年(1749年)。這兩次總共興建碉樓60多座,包括活碉樓和死碉樓兩種。活碉樓指空心碉樓,其內有石砌台階可達碉樓頂部。死碉樓指實心碉樓。碉樓採用虎皮石砌成,頂面小,底座大,高約3米,有的碉樓頂上還設有箭垛。[1]
1982年《北京晚報》刊載,有四季青公社社員,根據記錄及走訪調查,認為共有68座碉樓。除了正白旗村裡的幾座之外,北京植物園等地也有碉樓遺存。它們被修繕和保護起來。[2]到21世紀初,整個香山地區比較完整的碉樓僅存兩座死碉樓,一座活碉樓,其他碉樓或僅存遺址,或殘缺不全。[1]
1981年,一座活碉樓「正藍旗清代碉樓」被海淀區人民政府公布為海淀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2014年,兩座死碉樓「鑲白旗碉樓」、「鑲紅旗碉樓」被海淀區人民政府公布為海淀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