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渭水之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渭橋之盟玄武門之變之後唐太宗李世民與圍攻長安東突厥頡利突利二可汗的結盟,又稱渭水之辱[1][2][3]

公元626年,突厥攻至距首都長安僅40涇陽(今陝西咸陽涇陽縣),京師震動。此時,長安兵力不過數萬,剛剛即位的唐太宗李世民被迫設疑兵之計,親率高士廉房玄齡等6騎在渭水隔河與頡利可汗對話,怒斥頡利、突利二可汗背約。於是唐朝出金帛,突厥歸還中原人口,包括之前出使突厥被扣留的溫彥博,雙方結「渭橋之盟」,突厥兵於是退去[4]。北宋筆記小說唐語林》記載唐太宗「空府庫」以求突厥退軍,在突厥歸途時派李靖伏擊,奪回了財物,以及數萬匹馬[5]

之後,唐太宗勵精圖治,並且挑撥頡利、突利二可汗和突厥與鐵勒諸部的關係。627年,東突厥內部出現分裂。反對頡利可汗的薛延陀回紇拔也古同羅諸部落對其變革國俗和推行的政令不滿,另立薛延陀為可汗。突利可汗也暗中與唐聯絡,並與頡利可汗決裂。同時東突厥又遭暴風雪蹂躪,牲畜大多被凍死餓死,突厥勢力漸弱。630年,唐朝滅東突厥。

Thumb
元代畫家陳及之繪《便橋會盟圖》卷(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Remove ads

注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