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托馬斯·潘恩

英美政治活动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托马斯·潘恩
Remove ads

托馬斯·潘恩(英語:Thomas Paine;1737年2月9日—1809年6月8日),英裔美國思想家作家政治活動家、理論家、革命家、激進民主主義者。生於英國諾福克郡,曾繼承父業做過裁縫,後來做過教師、稅務官員,37歲前在英國度過,之後移居英屬北美殖民地,之後參加了美國獨立運動。在此期間他撰寫了鏗鏘有力並廣為流傳的小冊子《常識》(1776年)極大地鼓舞了北美民眾的獨立情緒,並在戰爭期間完成了系列小冊子《美利堅的危機英語The American Crisis》(1776—1783年),成為美國開國元勛之一。

事实速览 托馬斯·潘恩Thomas Paine, 出生 ...

後來受到法國大革命影響,潘恩撰寫了《人的權利英語Rights of Man》,成為啟蒙運動的指導作品之一。儘管不會講法語,他依然於1792年被選入法國國民公會。由於吉倫特派視其為盟友,山嶽黨人,尤其是羅伯斯庇爾則將其視為敵人。1793年12月,潘恩被逮捕並投入監獄,1794年被釋放。由於主張自然神論,在1793—1794年間他創作了《理性時代》一文,文中反對基督教教條,主張理性自由思考;此文一出就被美國人所不齒,強大的反對之聲使得潘恩變得惡名昭著[1]

拿破崙上台後,潘恩依然沒有離去,但他卻譴責拿破崙的獨裁,稱其為「前所未有的江湖騙子[註 1]。1802年在傑弗遜總統的邀請下,潘恩返回美國。

1809年6月8日,潘恩在紐約格林尼治村林苑路59號去世,享年72歲。由於忌憚他的宗教觀點,只有6個人出席了他的葬禮[2]。他被葬於1802年重歸美國後的居住地,位於今天的新羅謝爾,也就是後來的潘恩小舍英語Thomas Paine Cottage。然而他的遺體卻被一位名叫威廉·克伯特的仰慕者掘出,這位仰慕者期望將其骸骨重歸英國故里榮譽下葬,但後來卻不知所終。潘恩最後下葬地也因此成為了未解之謎。

Remove ads

早年

Thumb
潘恩早年在英國雷威斯的住處

1737年2月9日,潘恩出生於英國一個貧苦人家。由於家境貧寒,潘恩從小沒有接受過多少正規教育,13歲輟學,當過裁縫、店員、教師等,最後得到一份稅務員的工作。

1773年,他不滿工資過低,撰寫《稅務官員的狀況》而被解僱。此時潘恩遇到了本傑明·富蘭克林,當時富蘭克林是美洲在歐洲的發言人,事業如日中天。富蘭克林很賞識潘恩,建議他到美洲去,富蘭克林在美洲的女婿理查德·貝奇也表示願意提供幫助。

美國革命

《常識》(1776年)

1774年,潘恩到美國費城,通過貝奇的介紹,主編《賓夕法尼亞雜誌》。

Thumb
1776年版的小冊子《常識》

1776年,美國獨立的風潮開始,他支持美國獨立,反對英國的殖民專政,撰寫了他的成名小冊子《常識》,殖民地很多刊物轉載。它促使那些徘徊觀望的愛國派加入到革命中。小冊子發表後立即走紅,在頭三個月中銷售了12萬冊。《常識》為美國從英國殖民中獨立出來辯論,批評英國國王殘暴無能,認為獨立後的美國應該建立共和國

《美國危機》(1776年)

1776年下半年,潘恩於獨立戰爭陷入低潮時寫下並出版了小冊子《美國危機英語The_American_Crisis》,以鼓舞士氣。他展現了致力於公民美德的美國人與保皇黨的衝突[3]。為了鼓舞士兵,喬治·華盛頓將軍擁有一冊《危機》。[4]其開篇為:

這是考驗人心的時代。在當前的危機中,那些經不起風霜的戰士(summer soldier)和經不起陰霾的愛國者(sunshine patriot)會在這危機畏縮不前,但那些堅持戰鬥的人應當得到全體男女的愛戴和感激。專制制度就像地獄一樣,並不容易戰勝,但我們可以安慰的是:鬥爭越艱巨,勝利將越光榮。我們不會對輕易獲得的事物珍而重之,因為一切事物的價值在於它是來之不易。上天會為其造物定出適當的價錢,但如果自由這樣神聖的東西反而索價不高,那豈非咄咄怪事?

他積極主張廢除奴隸制,寫過《在美洲的非洲奴隸》一文,和本傑明·富蘭克林一起廢除了賓州的奴隸制。

1787年,他到英國定居,寫了一些關於人權的作品,遭到英國政府通緝。

1791年,潘恩去法國,支持法國大革命,被選入國民公會,他認為是美國獨立的精神影響了法國,同時反對處死路易十六,支持吉倫特派。參與起草法國《人權宣言》。寫下《人權論》。

1793年,羅伯斯比爾領導的雅各賓派奪取了法國政權,潘恩由於反對他們的恐怖專政,以及前期反對處死國王的行為,被投入監獄,在獄中寫成《理性時代》一書。

1794年,法國爆發了熱月政變,羅伯斯比爾被斬首,潘恩出獄,仍在國民公會中任職。

Remove ads

《人權論》

潘恩於1787年回到倫敦,從1789年開始關心法國革命,並於1790年前往法國。與此同時,知識分子埃德蒙·伯克(被視為英美保守主義的奠基者)出版了《關於法國革命的思考》,並售出30,000冊。潘恩寫下了《人權論》(1791年)這一抽象而又漫長的政治文集。1791年1月31日,他將手稿交給了出版商約瑟夫·約翰遜英語Joseph_Johnson_(publisher)。政府派人的訪問勸阻了約翰遜,因此潘恩將這本書交給了出版商J. S.喬丹,後按照威廉·布萊克的建議前往巴黎。他說服三位好友威廉·戈德溫托馬斯·霍利斯英語Thomas Brand Hollis托馬斯·霍克羅夫特英語Thomas Holcroft處理出版物的細節。這本著作出版於1791年3月13日,售出近一百萬冊。

潘恩是法國革命的熱情支持者,並與漢密爾頓,喬治·華盛頓,富蘭克林等著名同時代人一起被授予法國榮譽公民身份。潘恩的榮譽公民身份是對他的《人權論》第二部分的出版及其在法國引起的轟動的認可。儘管他不會法語,但他還是當選代表加來海峽省的國民公會的成員。

潘恩當選為國民議會議員後的幾週後,被選為國民公會憲法委員會的九名代表之一,被任命為法蘭西共和國草擬一部適當的憲法。潘恩認為是美國革命的精神影響了法國。他投票支持法蘭西共和國,但反對處決路易十六 ,並說應將君主放逐到美國:首先,法國皇室協助了美國革命。其次,是在道德上反對死刑,特別是報仇殺人。潘恩的講話被讓-保爾·馬拉打斷,他聲稱,潘恩的貴格會信仰與施加死刑背道而馳,因此他應該沒有資格投票。

Remove ads

《理性時代》

潘恩於1793年12月28日在法國被捕。喬爾·巴洛在巴黎通過向美國居民散發請願書,有16位美國公民為潘恩辯護,但未能成功確保潘恩獲釋。潘恩於1794年11月獲釋,主要是因為新任駐法大使詹姆斯·門羅成功地為潘恩的美國國籍辯護。

1796年,他設計的一座橋樑架設在英格蘭巽德蘭,獲得了英國專利。巽德蘭拱橋,是根據他在費城的斯庫爾基爾河大橋的設計而設計的。潘恩開發了無菸蠟燭,並與發明家John Fitch合作開發了蒸汽機。1797年,除了其他有爭議的客人,潘恩還引起了法國當局的懷疑。1800年,潘恩據稱與拿破崙會面。潘恩留在法國直到1802年,在傑斐遜總統的邀請下才返回美國。

晚年

1802年,潘恩返回美國,由於他反對貴族政治、富人政治和教權主義,堅持自然神論,在美國遭到基督徒的批判。

離世

1809年,潘恩在貧困潦倒、屈辱憤懣中於紐約逝世。據他的房東太太回憶:

思想體系

潘恩是激進的民主主義和自然神論者,他的「世界公民」理念宣傳建立「世界共和國」,他也是公共教育最低工資限額的提出者之一。在潘恩思想體系中,不存在國王貴族,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

理念

潘恩對產權的分析標誌著對政治理論的獨特貢獻。他的財產理論捍衛了自由主義者對私有制的關注,這表明了平等主義的承諾。

影響

潘恩所著《常識》極大地鼓舞了美國獨立戰爭的士氣,他的一些其他作品幫助了法國英國的民主事業。

著作

  • 常識
  • 《美國危機》(The American Crisis)
  • 《理性時代》(The Age of Reason)

注釋

  1. Original source of this quotation is Henry York, Letters from France, Two volumes (London, 1804). Thirty three pages of the last letter are devoted to Paine.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