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溫室蟾
两栖动物物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溫室蟾(Eleutherodactylus planirostris) ,又名溫室卵齒蟾、平吻卵齒蟾、古巴平吻蟾,是細趾蟾科卵齒蟾屬的一種蛙類,因為喜歡棲息於溫室環境,背部有許多小疣粒,故得此名,原產於古巴、巴哈馬與開曼群島,後來被引入佛羅里達、夏威夷、關島、香港、深圳、台灣等地。[1][2][3]
Remove ads
特徵
溫室蟾體型很小,體長約17至31公釐。體色通常為暗褐或橄欖褐色,有兩種型態:一類背部具兩條縱向寬帶,另一類則為斑駁花紋。腹面比背面顏色更淡,眼睛呈紅色。[4]
分布與棲地
溫室蟾原產於古巴及西印度群島部分島嶼,並已引入夏威夷和佛羅里達,在當地十分常見。在美國喬治亞州南部、阿拉巴馬州南部與路易西安納州東部也有零星發現。[5] 在牙買加、關島與深圳也有外來族群。[6]台灣2020年在高雄發現入侵的族群。[7]牠們棲息於潮濕落葉層,常出現在人類住處附近,但因夜行性而不易觀察。[4] 夏季溫暖多雨的日子偶爾會出現;在佛羅里達,曾發現牠們冬眠。[5]
食性
繁殖
本物種的繁殖季在夏天,繁殖方式較為特殊,卵既不產於水中,也不是包裹在泡沫團中,而是單獨產於隱蔽潮濕處,如倒木下、落葉堆或花盆下,卵外有厚膜包覆。[5] 在佛羅里達,每窩卵3到26顆。較特別的是蝌蚪階段在卵內完成,孵化時直接變成小型幼蛙,體長約5公釐,帶有短尾,隨後被會消失。在溫暖環境下,發育約13日即可孵化。蝌蚪鼻端有一個「卵齒」用來破卵,孵化後即脫落。[4] 成蛙可能會照顧幼體,曾有觀察到成蛙停留在卵群附近守護。[8]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