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溫柔重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溫柔重擊
Remove ads

溫柔重擊》(英語:Hit Me Hard and Soft)是美國創作歌手比莉·艾利什的第三張錄音室專輯,2024年5月17日透過Darkroom和新視鏡唱片放出。艾利什在4月8日宣布這張專輯的發行計劃,一場全球巡演《溫柔重擊世界巡迴演唱會英語Hit Me Hard and Soft: The Tour》隨後宣布。

事实速览 溫柔重擊 Hit Me Hard and Soft, 怪奇比莉的錄音室專輯 ...
Remove ads

背景與錄音

艾利什與她的哥哥菲尼亞斯·奧康奈爾共同創作並錄製了她的第二張錄音室專輯《怪樂的不得了》。這張專輯是在菲尼亞斯位於洛杉磯住所地下室的家庭錄音室英語Home studio內完成的。[2]錄製工作自2020年4月開始,至2021年2月結束,期間兩人定期安排錄音時間,並在製作專輯的過程中敲定了最終的曲目列表。[3][4]《怪樂的不得了》於2021年7月30日發行;[5]專輯獲得了樂評的高度讚譽和商業成功,在告示牌二百大專輯榜登上第一名[6],並在第64屆格萊美獎上入圍兩項提名。[7]艾利什在2022年7月無預告放出了她的第二張迷你專輯吉他心語》。次年,她為2023年的奇幻喜劇電影《Barbie芭比》的原聲帶創作的歌曲《What Was I Made For?英語What Was I Made For?》放出。[8]憑藉《What Was I Made For?》,她贏得了奧斯卡最佳原創歌曲獎以及包括年度歌曲最佳視覺媒體歌曲獎英語Grammy Award for Best Song Written for Visual Media在內的兩項格萊美獎[9]

2022年12月,艾利什開始與奧康奈爾一起構思她的第三張錄音室專輯。[10]在接受贊恩·羅威英語Zane LoweApple Music採訪時,她提到希望在2023 年開始創作這張專輯。[11]2023年12月,艾利什在《吉米·法倫今夜秀》中透露專輯「幾乎完成了」。[12]三個月後,她確認專輯完成了母帶製作[13]

Remove ads

宣傳

多篇新聞報道稱,2024年4月,澳大利亞、英國和美國的多個城市出現了宣傳這一專輯的廣告牌,廣告牌上展示了一些歌詞片段。[14]雖然廣告牌上沒有提到藝人的名字,但她的「blohsh」藍色小人圖案還是被粉絲認了出來。[15][a]宣傳廣告牌上印着神秘的歌詞,例如「她是車頭燈,我是鹿」或「我越界了嗎?」。[17]艾利什後來將她的頭像改為「藍色圓圈」,並分享了另一張圖片,配文是「你知道怎麼彎曲嗎?」[18]艾利什將她在Instagram的關注者添加到「親密朋友」,之後向他們發送限時動態,包含她手部的一張「低保真」照片,[19]以及一張她新紋身的圖片。[20]2024年4月29日,艾利什宣布舉辦溫柔重擊世界巡迴演唱會英語Hit Me Hard and Soft: The Tour來宣傳這一張專輯。巡演計劃在2024年9月29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市Videotron Centre體育場英語Videotron Centre開始。[21]

2024年4月13日,在科切拉音樂節上,艾利什在一次DJ表演中首次播放了《Lunch英語Lunch (song)》、《L'Amour de Ma Vie英語L'Amour de Ma Vie》和《Chihiro》三首歌曲。[22]在4月24日發布的一次採訪中,她告訴《滾石》雜誌,她不會在專輯發布前釋放任何單曲。她解釋說,她不喜歡專輯中的單曲,因為她不喜歡作品脫離上下文存在。她把這張專輯比作「一個家庭」,而她「不希望一個小孩單獨站在房間中央」。[23]五月份,歌曲《Chihiro》的片段出現《堡壘之夜》用於展示她遊戲內裝扮的預告片當中。這首歌還將加入《堡壘之夜》節日模式當中,可以作為「Jam Track」使用。[24]此外,歌曲《Birds of a Feather》的片段還出現在Netflix連續劇《戀愛修課》第三季的宣傳影片當中。[25]5月 15 日,艾利什在布魯克林巴克萊中心為粉絲舉辦了一場試聽派對活動,首次播放了整張專輯。[26]歌曲《Lunch》在5月17日作為首支主打單曲與專輯同日放出。歌曲在2024年5月17日派送到意大利廣播電台。[1]7月2日,〈Birds of a Feather〉作為專輯的第2張單曲被派往美國當代流行電台[27][28]

Remove ads

音樂評論

更多信息 綜合得分, 來源 ...

Metacritic網站上,這張作品基於二十一個評論得到了89分的加權平均分(滿分100分),代表這張專輯獲得「普遍好評」。《獨立報》的海倫·布朗在五星評論中稱讚這張專輯「用輕聲吟唱出迷宮般的多樣音樂,傳遞強烈的情感衝擊。」[30]每日電訊報》的尼爾·麥考密克在他的五星評價中同意這一觀點,他認為這張「心碎主題的傑作」「足夠豐富、獨特、巧妙、傷感、睿智」,可以與瓊尼·米歇爾的作品《藍色英語Blue (Joni Mitchell album)》 相媲美。[33]

衛報》的撰稿人亞歷克西斯·佩特里迪斯喜歡專輯中「優美」的旋律和「獨特」的歌詞觸感,但他懷疑其中的一些元素是否「有點過於晦澀」。[31]新音樂快遞》托馬斯·史密斯認為,儘管艾利什是為自己創作這張專輯,但這張專輯將比她之前創作的任何作品「引起更大的共鳴」。[32]

曲目列表

更多信息 曲序, 曲目 ...

人員

  • Billie Eilish – 主唱、鍵盤、人聲編輯
  • Finneas – 貝斯、鼓、鐘琴、吉他、鍵盤、打擊樂、編程、合成器、人聲、製作工程、人聲工程(所有曲目);弦樂編曲(曲目 1、6、10)
  • Dale Becker –母帶製作、沉浸式母帶製作
  • Aron Forbes –混音
  • 喬恩·卡斯特利 – 混音
  • Brad Lauchert – 混合工程
  • Katie Harvey – 母帶製作協助
  • Noah McCorkle – 母帶製作協助
  • Andrew Yee –大提琴(曲目 1、6、10)
  • 安德魯·馬歇爾 (Andrew Marshall) – 鼓、打擊樂 (曲目 1、6、10)
  • Nathan Schram –中提琴(曲目 1、6、10)
  • 艾米·施羅德– 小提琴(曲目 1、6、10)
  • 多米尼克·薩勒尼– 小提琴(曲目 1、6、10)

發布歷史

更多信息 地區, 日期 ...

參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