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滿洲醫科大學
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於1911年在奉天創辦的醫學院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滿洲醫科大學(日語:満州医科大学,英語:Manchuria Medical College)是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於1911年在大連創辦的醫學院校,後遷至奉天省城(今瀋陽市)。1945年隨日本戰敗而改為國立瀋陽醫學院。1948年被併入中國醫科大學。
歷史沿革
1907年,野戰鐵道提理部(滿鐵前身)總裁後藤新平在奉天建立了大連醫院奉天分院。
1911年,日本關東廳都督與日本政府批准在大連成立南滿醫學堂為醫科專門學校,學制四年,同時招收日本學生與中國預科生。大連醫院院長河西健次兼任首任堂長,並聘請東三省總督趙爾巽出任名譽總裁(此後張錫鑾、段芝貴、張作霖先後繼任名譽總裁)。1911年11月12日舉行了開學典禮。1914年,山田基被委派為堂長,同時奉天分院改為醫學堂附屬醫院。1917年預科分出,改為南滿中學堂。[1][2][3]
1922年5月,根據日本國內大學令,南滿醫學堂由專科升格為本科,改名滿洲醫科大學,學制七年,同時成立預科;校址由大連遷瀋陽。1926年建立專門招收中國學生的四年制專門部。此後,南滿醫學堂附屬奉天醫院也先後改為滿洲醫科大學附屬奉天醫院、滿洲醫科大學醫院。1937年,學校內設立藥學專門部。[1][2][3]
1945年日本戰敗、東北光復後,滿洲醫科大學停辦,國民政府教育部、交通部派員接辦了學校,先後更名中長鐵路醫科大學、鐵路醫學院。1946年正式更名為國立瀋陽醫學院,由徐誦明出任院長。1948年11月被東北人民政府衛生部接管,併入中國醫科大學。[2]
Remove ads
建築

原南滿醫學堂、滿洲醫科大學舊址現位於瀋陽市和平區北二馬路92號、南京北街155號,校園內保留下來的建築包括本館(現中國醫科大學基礎二樓)、附屬醫院本館(現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門診樓)、禮堂、圖書館等。2008年,南滿醫學堂舊址被列為瀋陽市文物保護單位。[4]2014年,列為遼寧省文物保護單位。[5]
歷任校長
- 南滿醫學堂堂長[3]
- 河西健次(1911年-?)
- 山田基(1914年-1920年)
- 稻葉逸好(1920年-1922年)
- 滿洲醫科大學校長[3]
- 稻葉逸好(1922年-1935年)
- 久保田晴光(1935年-1937年)
- 松井太郎(1937年-1939年)
- 守中清(1939年-1945年)
- 國立瀋陽醫學院院長[2]
- 徐誦明(1946年-1948年)
教授
- 久野寧 - 人體出汗研究專家,1936年、1938年、195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候選人[6]。
校友
自1911年南滿醫學堂創辦至1945年滿洲醫科大學停辦為止,學校共有畢業生2000多人。[1][3]學校的知名校友包括:
- 孟天成(1916年畢業),大連博愛醫院(現大連市第二人民醫院)創始人、院長
- 阮振鐸(1918年畢業),原滿洲國文教大臣、交通大臣、經濟大臣、外交大臣
- 侯宗濂(1920年畢業),生理學家,原西安醫學院院長、西安醫科大學名譽校長
- 石增榮(1920年畢業),眼科專家,原哈爾濱醫科大學教授
- 張柏岩(1920年畢業),原哈爾濱市衛生局局長、哈爾濱市副市長
- 劉曜曦(1922年畢業),人體解剖學家,原中國醫科大學教授、解剖教研室主任
- 閻德潤(1923年畢業),生理學家,原哈爾濱醫科大學校長、中國醫科大學醫療系及基礎部主任
- 曲秉善(1930年畢業),原滿洲國四平省長
- 劉世傑(1935年畢業),公共衛生學家,原北京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名譽院長
- 陳東啟(1938年畢業),法醫學家,原中國醫科大學法醫系主任
- 廖泉生(1939年畢業),皮膚病專家,台中市仁愛醫院的創始人、董事長
- 夏德昭(1941年畢業),眼科專家,原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眼科主任
- 於維漢(1945年畢業),地方病學專家,原哈爾濱醫科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
- 吳咸中(1948年畢業),中西醫結合專家,原天津醫科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
- 劉玉清(1948年畢業),醫學影像學家,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
- 戴志升(1948年畢業),醫學影像學家,《中華放射學雜誌》第一屆編輯委員會(1953年)和《中華放射學雜誌》第二屆編輯委員會(1981年) 編輯委員
- 高守一(1950年畢業於中國醫科大學): 微生物學及傳染病防治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