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演算法治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演算法治理(英語:Algorithmic Governance),是種治理模式,將演算法大量應用於法律規範、執法及日常公共服務,如交通或土地登記。[1][2][3][4][5]

演算法管制(英語:Algorithmic Regulation),則指透過演算法制定標準、監控和改變行為,包含司法自動化等技術。 [6]

區塊鏈社群脈絡下,演算法治理(Algorithmic Governance)意同區塊鏈治理(英語:Blockchain Governance)。 [7]

演算法治理關注電子化政府文獻和實踐中未曾涉及的新挑戰。 [8] Nello Cristianini和Teresa Scantamburlo主張人類社會與監管演算法結合形成了一臺社會機器(a social machine)。 [9]

歷史

Thumb
LEGOL小組(1977)

1962年,莫斯科俄羅斯科學院資訊傳遞問題研究所(即哈爾克維奇研究所)所長亞歷山大·哈爾克維奇在《共產主義者》上發表文章,探討利用電腦網路處理資訊及控制經濟。[10][11][12] 哈爾克維奇構想建立類似現代網際網路一樣的網路,以滿足演算法治理的需要,即「蘇聯全國資訊網路計畫」(OGAS)。該計畫引起了美國中央情報局的嚴重擔憂。[13] 其中,小亞瑟·史列辛格警告:「1970年前,蘇聯可能擁有一項全新的生產技術,涉及整個企業或工業複合體,由能夠自我學習的電腦進行閉環回饋的控制與管理」。[13]

1971年至1973年間,阿葉德總統任內,智利政府進行網路協同計畫,以建構分佈式決策支持系統,改善國民經濟管理。[14][15] 1972年,中央情報局支持四萬名卡車司機罷工,網路協同計畫的一些成果應用在解決罷工引起的交通壅塞[16]

1960至1970年代,司馬賀提倡專家系統作為合理化和評估行政行為的工具。[17] 美國稅務機關長期追求基於規則的流程自動化,亦取得了廣泛的成效。[18] 1960、70年代的代表性計畫,還有美國麥卡蒂(Thorne McCarty)的TAXMAN計畫,以及英國Ronald Stamper 的LEGOL計畫。兩者深刻影響司法自動化 。1993年,格拉斯哥大學電腦科學家保羅·科克肖特威克森林大學經濟學家Allin Cottrell共同出版《走向新社會主義》,倡導基於現代電腦科技建立民主計劃經濟的可能性。[19] 1998年,澳洲大法官Michael Kirby發表論文,樂觀看待當時的電腦科技,如法律專家系統,能發展為一套體系,強烈地改變司法實踐。 [20] 2006年,律師勞倫斯·雷席格喊出口號「代碼即法律」(英語:Code is Law),認為網路空間──這雙看不見的手正在打造新的高效監管架構。 [21]

2000年以來,人類開始使用演算法自動分析及監控影片[22]

2006年,A. Aneesh的《虛擬移動》(Virtual Migration)中提出了「演算法專制」(英語:Algocracy),即資訊科技限制了人類參與公共決策。[23][24] Aneesh 區分演算法系統,其不同於官僚系統(法律-理性管制)與市場系統(基於價格的管制)。 [25]

2013年,歐萊禮創辦人提姆·歐萊禮提出了「演算法管制」(Algorithmic Regulation)。[26]

2017年,烏克蘭司法部使用區塊鏈技術進行了政府拍賣實驗,以確保交易透明度,並阻止貪腐。 [27] 2017年9月6日至7日在倫敦舉行的政策數據會議,「演算法之治?」(Government by Algorithm?)成為會中的核心主題。 [28]

Remove ads

議題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以資訊科技為基礎,透過收集、監視的數據及運算能力,改善都市管理。

聲譽系統

聲譽系統,是透過實體相互給出的評價,來確定實體的等級或類別的合作性篩選演算法。2013年,歐萊禮創辦人提姆·歐萊禮認為「演算法管制」(Algorithmic Regulation)中由演算法與數據打造的聲譽系統優於傳統的管制(Regulation)。[26]

智能合約

加密社群視智能合約、加密貨幣去中心化管理為傳統治理的替代方案。[29][30][31]

演算法與司法:算法正義

澳大利亞,法官為確定離婚後的財產分割,會使用專家系統「分割」英語Split Up (expert system)Split Up)來支持其判決。[32]美國法庭上,COMPAS應用於評估罪犯的再犯風險。[33][34] 2019年,北京互聯網法院表示,中國是世界上首個設立互聯網法院的國家。[35][36][37] 中國的人工智慧法官,以真實女法官的虛擬形象,處理法院的常規瑣事。[35] 2020年,愛沙尼亞計劃利用人工智慧裁決索賠金額低於7千歐元的小額民事案件。 [38]

法律機器人(英語:Lawbot)可以執行原由律師助理完成的任務。ROSS Intelligence是美國律師事務所常用於法律研究的科技,而其他法律機器人的推理能力與所賴的演算法各不相同。[39]另一合法科技聊天機器人DoNotPay

人工智慧政治家

2018年,松田道人作為AI的人類替身,出選東京多摩市市長。[40] 雖然競選文宣中使用女性機器人的圖片,但「AI市長」實際上是使用多摩市數據集訓練的機器學習演算法[41] 松田的「AI市長」獲得軟銀高層松本徹三和谷高管村上憲郎的支持。[42] 最終,松田道人在選舉中名列第三,敗於阿部裕行。 [43]

2018 年,凱薩·伊達爾戈提出了擴增民主(英語:augumented democracy)。 [44]在擴增民主中,由每個人的數位分身取代人類民意代表參與立法

2022年,獲智械黨英語The Synthetic Party (Denmark)提名的聊天機器人「Leder Lars」參加2022年丹麥議會選舉,[45]

2024年英國大選中,商人Steve Endacott作為人工智慧「AI Steve」的人類替身,出選布萊頓穹頂宮選區議員[46],惜墊底慘敗。 [47]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文獻

參見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