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漢中市

中國陝西省的地級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汉中市map
Remove ads

漢中市,簡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陝西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陝西省西南部,陝甘川三省交匯處。市境北鄰同省的西安市寶雞市,東接安康市,南界四川省達州市巴中市廣元市,西毗甘肅省隴南市,總面積為27,09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為317萬(2023年)。

事实速览 漢中市 漢, 國家 ...

漢中市轄2個市轄區和9個,分別是漢台區南鄭區城固縣洋縣西鄉縣勉縣寧強縣略陽縣鎮巴縣留壩縣佛坪縣。1996年2月21日,原漢中地區被撤銷,設立地級漢中市。

漢中地處秦嶺山地和大巴山地過渡帶,北部為秦嶺山地,南部為大巴山地,全市最高峰位於洋縣活人坪梁頂(海拔3071米)。中部為低山丘陵盆地,東西狹長,呈橢圓形。嘉陵江自北向南縱貫市境西部,漢江發源於西部向東橫貫市境,橫穿盆地中部,形成沖積平原,稱為漢中盆地。在盆地南部的深山內形成的漢中天坑群,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天坑群。

公元前312年,秦惠文王漢中郡,「漢中」一名即來源於此。漢中市內有世界文化遺產1項,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處,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01處,並以「兩漢三國」為主要人文特色。依靠三線建設所打下的工業基礎,漢中形成了以飛機、汽車及零部件和機床為主的裝備製造業。如今,現代材料業和食藥產業也成為漢中的支柱產業。

Remove ads

名稱由來

行政名

漢中歷史上作為二級行政區的正式專名有3個。

  • 漢中:前312年,秦始置漢中郡。據《漢中府志》記載:「郡臨漢水之陽,南面漢山,故名漢中」。[1]
    • 漢江:漢水即漢江別稱;而「漢」這個叫法來源有多種說法。
      • 按段玉裁注《說文解字》詮釋,泉水剛出山時,水流較小,稱為「漾」,多股泉水匯成盛大水流後便叫「漢」。表示水很大的意思,有壯闊、浩大之義。漢江在水源地稱漾水,流經沔縣(今勉縣)稱沔水,東流至漢中始稱漢水,即漢江故稱「漢江」。[2]
      • 天上有銀河、銀漢。古代秦嶺西部的周秦先人,以天上之銀漢,命名地上如銀河璀璨的漢水。[3]
    • 漢山:有《詩經·大雅·旱麓》為證,名句「鳶飛戾天,魚躍於淵」即出於此篇。漢山最早的名諱是「旱山」,旱麓即旱山山腳。後來隨着 「沔水」改稱「漢水沔」,「旱山」也就改稱「漢山」。與小漢山相對,此處被稱為大漢山。[4]
  • 漢寧:東漢末,張魯割據漢中,改為漢寧郡[1]
  • 漢川:隋初,境內仍置梁、興、洋州,後改為漢川郡、順政郡、洋川郡。[1]
Remove ads

歷史

先秦

先秦時期,漢中地區在傳說史料中皆有部分涉及,但由於年代久遠,均無法查證。《尚書·禹貢》中所謂「梁州」、《史記》中「褒國」皆被認為是漢中地區在史料和傳說中的體現。南鄭之名,可上溯至公元前771年。《水經注》載:「南鄭之號,始於鄭桓公。桓公死於犬戎,其民南奔,故以南鄭稱。」[5] 但此說史家存疑。[6] 戰國中期,南鄭是秦蜀爭奪的要地。秦厲公26年(公元前451年),左庶長修築南鄭城[7]

秦漢

Thumb
虎頭橋遺址

秦漢時期漢中郡西起沔陽陽平關,東至鄖關和荊山,綿延千里[8]:265秦朝時設漢中郡[9],郡治南鄭,在今天漢中市南鄭縣附近。秦朝末年,各股政治勢力角逐,鴻門宴之後,劉邦項羽稱臣,項羽封其為漢王,《史記》中記載,劉邦頗為失落,謀士蕭何勸慰:「語曰『天漢』,其稱甚美」[10]。劉邦在漢中時期韜光養晦,採用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策略,拜韓信為大將,後突襲拿下三秦地區,和項羽一爭高低,史稱「楚漢之爭」。 劉邦最終取得軍事勝利,因其原封地在漢中,稱漢王,故遷都長安並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二個統一皇朝後,國號稱「漢朝」,劉邦亦被稱作「漢高祖[11]。今日中國「漢族」即得名於漢朝,漢中乃中華漢人稱號的古發源地,並留下大量漢朝時期文物古蹟,如拜將壇(劉邦拜韓信處)、漢台、棧道等。西漢武帝時期,城固人張騫出使西域,成為「絲綢之路」興起的標誌事件。

東漢末年政局動盪,巴郡少數民族起事,攻入漢中、三蜀。中平元年,五斗米道張修叛亂,響應黃巾軍,攻巴郡、入漢中,兵敗歸附劉焉熹平年間(172-178年)五斗米道在漢中傳播。[12][13] 後來張魯除掉張修,在此建立持續達近三十年的政教合一的割據政權,後依附曹操

由於其入蜀門戶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南北交通要道,在劉備入蜀後很快成為曹操和劉備激烈爭奪的地區。後來劉備取勝,稱「漢中王」,蜀漢即獲得此地,現今仍遺留有大量三國古蹟,如武侯墓諸葛亮墓地)、沔縣武侯祠馬超廟、定軍山、虎頭橋(魏延斬首之處)等。

諸葛亮去世後,漢中復由奪得,設梁州[14]。後魏滅,西晉政權建立。隨着政局變動,漢中的歸屬也開始在政權更替中反覆變更。先後歸屬西晉、東晉北魏西魏北周政權。

Remove ads

東漢以降

東漢以降,漢中郡曾先後稱為漢寧郡、梁州、漢川郡山南西道興元府漢中府、漢中道,而南鄭之稱,除在西魏廢帝三年至大業年間(554-605年)一度改為光義縣外,南鄭之名一直為歷代朝廷沿用[15]。西晉政權動盪後,歸於成漢[16]桓溫平定蜀地後,復設漢中郡,屬梁州。下轄八縣:南鄭、蒲池、褒中、沔陽、城固、西鄉、黃金、興道。沒過多久,被前秦征服。南北朝時為漢中郡,領南鄭、漢陽[17]、城固三縣。後周改漢中為漢川郡[14]

隋初,郡廢州存。大業初年,州廢,改為漢(中)川[18] 郡,統領八縣:南鄭、西、褒城、城固、興勢、西鄉、黃金和難江[14]。隋大業八年,移縣理郡西城南,臨漢水嘉定十二年重築。

唐宋元

初,改漢川郡曰梁州,開元中因梁、涼聲近,更名曰褒州。不久重新改回梁州。天寶初年,又改為漢中郡。唐德宗興元六年(874年)三月避亂漢中,六月,叛亂平定後返長安,並以其年號改漢中為興元府,領五縣:南鄭、褒城、城固、西、三泉,餘地為金、洋、鳳、興四州[14]五代時期,先後成為前蜀後唐後蜀政權的領地。

北宋平後蜀,仍為興元府,領南鄭、城固、褒城、西四縣[19],在熙寧五年(1072)成為利州路興元府的治所。北宋時漢中商稅收入僅次於開封成都府等地,居全國前列。今漢中的利州路、四川成都的益州路、四川三台的梓州路和重慶奉節的夔州路共同構成了「川峽四路」。南宋時成為邊陲重鎮,增設廉水一縣。餘地為沔、金、鳳三州[14]。漢中也是宋金戰爭中的一個戰場,將領吳玠取得了仙人關之戰的勝利。

元代興元路,隸屬於陝西行省。

明清

洪武三年,改為漢中府,領兩州:金、寧羌,統轄十四縣:南鄭城固西鄉褒城略陽石泉漢陰平利洵陽紫陽白河,其中南鄭為附郭[14]。知府費震在宋城基礎上對漢中城進行重修,基本奠定了今天漢中城的格局。洪武四年,府治西設漢中御守千戶所,十三年改為漢中衛,領左、右、中、前、後五所,隸屬陝西都司[14]

Thumb
明代琉璃照壁遺蹟

明神宗第五子朱常浩受封瑞王藩於此地,並在城內建瑞王府(今兒童公園為遺址所在地)[20]。經過二十多年修建,瑞王府規模宏大,院落相連,樓台相望,亭閣錯列。東連蓮花池,南至西大街,西接北教場糧庫,北抵城牆基,並將北城牆向北移二十步。面積約占當時漢中城三分之一。今石獅子壩為瑞王府大門,門前原有石獅兩蹲而得名。今祥瑞巷為瑞王府前第一巷。太古石巷(蓮湖路修建工程中廢棄)原有一蹲太古石,為瑞王府花園裝飾品。瑞王府前原有琉璃照壁(今石獅酒店處),1935年修路時拆除。現存琉璃照壁為瑞王在原府城基重新修葺而成,高6.45米,長13.6米,寬1.23米,位於傘鋪街東端[21]

崇禎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湖北河南進攻陝西,張獻忠也配合夾擊。起義軍占領西安後,朱常浩南逃四川避難。留在漢中的豪華王府,被當地人拆除,一搶而空。康熙年間,王士禎《瑞王故宮曲》這樣寫道:「往日朱門帝子家,柴車一去即天涯。平台賓客今何處,零落小山叢桂花。」昔日瑞王府,今日留下蓮花池及琉璃照壁 ,還有鑄「飛天」、天龍」等圖案古銅鐘,現存古漢台,花園旁太古石,存於漢中市圖書館[21]

1863年春,太平天國扶王陳得才、遵王賴文光、瑞王藍成春、啟王梁成富等率部西進,與清軍交戰,同年8月攻克漢中,殺南鄭知縣周蕃壽,後被清軍鎮壓。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陝南被劃為意大利傳教區。光緒24年,意大利傳教士郭西德神甫率20餘名意大利人來到寧強(時名寧羌州)燕子砭傳教並修建教堂。光緒26年(1900年),因災情導致賑災糧與當地鄉約發生分配矛盾,農曆六月二十五日,當地民眾與教會發生激烈衝突,郭西德等教眾被殺,引起外交事件。清廷在外交壓力下處死了李朝棟、李榮棟等帶頭人,並梟首示眾。案內涉舉人、貢生等一律充軍流放。寧羌州停止科舉考試6科(18年)、賠償白銀五萬兩用於修建漢中天主教堂,並在燕子砭、寧強州府、漢中城區內各立一碑以做警示。史稱燕子砭教案[22]

Remove ads

中華民國時期

中華民國成立後,漢中地方由前清漢中府改稱漢中道,前清進士周沆任職漢中道道尹。國民政府時期,漢中成為入蜀交通樞紐進行重點建設,中日局勢緊張後,成為戰略物資的轉移站,在戰前物資人力以及故宮博物院文物轉移入蜀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1937年,「七七事變」後,前國立北平大學國立北平師範大學天津國立北洋工學院等校在西安合校重組為「國立西安臨時大學」,1938年2月,遷至漢中、城固等地,校本部設城固考院小學,更名為「國立西北大學」,辦學地就在現在城固二中校園處,8月原北平師範大學獨立設置,更名為「國立西北師範學院」,1945年後遷至蘭州,而國立西北大學則遷回西安復校。中日戰爭期間,漢中屬於第五戰區轄區範圍。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漢中尚屬中華民國政府控制中,1949年12月,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十八兵團中路部隊進入區內,至1950年,新政府全面控制區內管轄權。此後,交通建設、政權鞏固措施開始實行(掃清土匪和地方勢力、驅逐海外傳教士土地改革等)。

20世紀50年代末期,「大饑荒」時期漢中受到很大影響,1959年春,農村農民生活困難,缺糧現象嚴重,至該年4月,中共漢中地委《關於病餓死人及有關情況的報告》中反映,全區純屬餓死、餓病致死者10人,因缺糧外出謀生者88人,浮腫(或乾腫、黃腫)病者2,730人,其中死亡228人(官方數據,但在此後民間記錄和檔案中顯示,數據遠不止此)[23]。 「三年困難時期」,漢中確切死亡人數、餓病致死人數,至今未有明確統計數字。1964年的社教運動中,1萬餘人遭到批鬥,自殺182起。後來定性為運動擴大打擊面,多數為錯案,被平反糾正。

Thumb
三線建設時期位於南鄭縣小南海鎮的202廠(南峰機械廠),2021年時拍攝,已經完全廢棄。曾承擔霹靂二型導彈的生產任務

三線建設」開始後,漢中成為重點建設地區。1965年2月20日,國防工辦主任羅瑞卿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匯報了三線建設布局,提出了《關於國防工業在二、三線地區新建項目的報告》,報告中指出:「漢中地區處於戰略縱深帶,山川交錯,氣候溫和,物產豐富,水力資源充足,是國防工業建設的良好基地」。布局方案中明確指出:漢中地區,以航空工業為主,輔之國防重要項目和國家工業骨幹項目。同年3月21日,報告獲得通過。此後,從1965年到1969年,對漢中進行了多次選廠布點和籌建工作,1964年10月28日,〇一二基地正式成立,並列為「四五計劃」的重點項目。改革開放後,軍工企業逐步撤出山區[24]。同時機械工業部下屬核工業405廠在區內開始建設,後屬核工業部,今屬中核集團中核陝西鈾濃縮有限公司

1966年開始,機械工業部所屬漢江機床廠漢川機床廠、漢江工具廠、漢江鑄鍛件廠開始在區內建設。文革開始後,1967年解放軍8318部隊和漢中軍分區奉命介入,支持群眾「革命」。2月,兩大造反派組織形成——「漢中統臨礦指揮部」(簡稱「統派」)和「漢中聯新革命造反總指揮部」(簡稱「聯新派」)。此後開始不斷械鬥和武鬥,衝擊市政設施、公安系統,正常工作生活陷入全面癱瘓。「破四舊」時期,大量古蹟遭到破壞,城牆遭到拆毀、鐘樓在武鬥中被徹底摧毀,漢台等遺蹟都有不同程度的損毀和人為破壞,此後遺留的大多數古蹟,都是在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重新修建或在原址基礎上翻新而來。1968年,軍隊介入,武鬥和「革命狂熱」逐漸被遏制[25]

1986年,中國有記錄的第一例「安樂死」出現在漢中市傳染病醫院(現為第二人民醫院),醫生蒲連升因為他人實施安樂死手術(複方冬眠靈175毫克),被控謀殺,1986年7月3日立案。1991年5月17日,經過了6年的漫長審理後,漢中市人民法院判決原告無罪釋放[26], 與此同時引發的爭議一直沒有停止[27]

Thumb
漢中北部夜景,2009年春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漢中是受災較為嚴重的城市之一[28]。2009年入春後,境內大規模爆發狂犬疫情,造成至少12人死亡,數千人次受到狂犬攻擊[29]。但隨後政府對轄區內犬只的大規模撲殺引發了輿論的爭議[30]

Remove ads

建置區劃

事实速览 歷代變更, 設立 ...

先秦時期

夏代褒國位於今漢中地區,約在漢江以北、秦嶺以南。《史記·夏本紀》提到,禹的後代分封建立了褒國。

商代漢中地區屬於褒國和古蜀國。商代卜辭中有「伐缶與蜀」記載,發掘的文物顯示該地既有巴蜀文化,也有商文化特徵。商代時,漢中是蜀北的軍事重鎮,商王與蜀王的戰爭多發生在此地。

西周初屬梁州,後併入雍州。褒國仍存在,成為周朝的「南國領袖」,即周南。

東周前期,褒國滅亡,漢中地區歸庸國。周匡王二年(前611),秦、楚、巴三國聯合滅庸,漢中北部歸秦,南部歸巴國。周貞定王二十八年(前441),南鄭地區屬秦,後曾為巴國占領。直到秦惠公十三年(前387),秦奪回南鄭,並在漢中設立郡,名為漢中郡。[31]

秦代

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始皇將全國劃分為36郡,漢中郡為其中之一,郡治設於西城(今陝西安康),轄轄區包括南鄭、褒、成固、西城、旬陽、錫、安陽、房陵,範圍涵蓋今漢中、安康及湖北鄖縣一帶。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劉邦派將軍酈商攻打秦國的旬關(今安康旬陽縣南部),成功占領漢中和蜀地(《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樊酈滕灌列傳》)。

漢朝

西漢公元前206年,劉邦封為漢王,「王巴、蜀、漢中,都南鄭」。公元前198年,田叔為漢中太守,治西城,轄12個縣。根據《漢書》,漢中郡轄區包括西城、錫、安陽、旬陽、長利、上庸、武陵、房陵、南鄭、成固、褒中、沔陽,前四個縣位於現今漢中地區。漢中郡隸屬於益州刺史部。新莽時期,漢中郡改為新城郡。

東漢初,漢中恢復為漢中郡,最初由延岑占據,後為蜀王公孫述所占。建武年間(25–57年),郡治由西城遷至南鄭(今漢中市),轄區包括南鄭、褒中、沔陽、成固、西城、安陽、錫、上庸、房陵,其中前四個縣位於今漢中地區。

初平二年(191年),張魯占據漢中,改漢中郡為漢寧郡。

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征降張魯,恢復漢中郡,劃出西城、安陽縣設西城郡,劃出錫縣、上庸縣等地設上庸郡,劃出房陵縣設房陵郡。此時,漢中郡僅轄南鄭、褒中、成固、沔陽,郡治設在南鄭,範圍與今漢中地區相近。

三國

東漢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占據漢中,自立漢中王於沔陽(今勉縣)。

章武元年(221年),劉備稱帝,建立蜀漢國,統治巴、蜀、漢中、犍為等地。設立漢中郡,隸屬於益州,郡治南鄭,轄南鄭、褒中、沔陽、成固、南鄉等縣。後增設黃金縣、蒲池縣、興勢縣(楊晨《三國會要》)。蜀漢的武都郡轄有沮縣(今略陽縣),梓潼郡則包括今寧強縣。

曹魏黃初二年(221年),魏國分安陽縣西北設立黃金縣(後歸蜀漢,位於今洋縣東),並在今略陽縣及勉縣西北設武都郡沮縣。

建興七年(229年),魏蜀交戰中,武都郡沮縣被蜀漢占領。

魏滅蜀後,咸熙元年(264年),魏分益州,巴、漢七郡設立梁州,治所在漢中。根據《華陽國志·巴志》記載,魏末滅蜀後,分廣漢、巴、涪陵以北七郡為梁州,治漢中,轄區包括南鄭、成固、褒中、南鄉、沔陽、蒲池、興勢、黃金等8縣。

晉朝

西晉泰始三年(267年),秦朝在漢中設立梁州(《晉書·地理志》)。梁州治所先後設於漢中郡(南鄭)、魏興郡(今安康)、苞中(今漢中市北)等地。梁州下轄漢中郡,管轄南鄭、沔陽、褒中(苞中)、成固、蒲池、興道(太康二年由興勢縣改名)、黃金、西鄉(太康二年由南鄉縣改名)等8個縣。

太康十年(289年),晉武帝孫司馬迪被封為漢王,漢中成為其封地,漢中郡改為漢國,仍轄8縣。永康二年(301年),趙王司馬倫殺司馬迪,廢除漢國,復設漢中郡,依然轄8縣。

永嘉元年(307年),大成政權的李離、李鳳先後攻占漢中;次年,晉梁州治遷至魏興(今安康);五年(311年),梁州治再遷回漢中。

建興元年(313年),氐人楊難敵占據漢中,次年將漢中歸附蜀地(成漢),成為成漢的領土。成漢在漢中設立梁州,轄南鄭、沔陽、褒中、成固、蒲池、西鄉6縣;興道、黃金2縣歸晉梁州(治魏興)。建興二年後,這些縣也歸成漢。

成漢在晉壽(今四川廣元昭化鎮)設立梁州,轄晉壽、漢中等8郡。其漢中郡轄南鄭、褒中、沔陽、成固、興道、黃金、蒲池、西鄉等8縣,今寧強縣地屬晉壽郡。

東晉永和三年(347年),成漢滅亡,漢中復歸晉。五年(349年),桓溫平蜀,收復梁州西部,州治遷回南鄭。升平元年(357年),梁州轄漢中、魏興、上庸、新城、廣漢、德陽、遂寧、梓潼、巴西、宕渠、晉昌、晉壽、始寧、北陰平等14郡,涵蓋今陝南、鄂西北、川北地區。

晉寧康元年(373年),前秦苻堅遣將略定梁、益二州,漢中歸前秦,梁州治仍設於南鄭,轄漢中、梓潼、廣漢、德陽、晉昌、遂寧、宕渠7郡。漢中郡轄南鄭、褒中、沔陽、成固、黃金、西鄉6縣,今寧強地區隸屬梓潼郡晉壽縣。

晉太元九年(384年),東晉將領桓沖收復漢中郡及梁州;義熙元年(405年),氐王楊盛占據漢中;九年(413年),東晉劉裕遣將平蜀,收復漢中。此後,梁州治及漢中郡治遷至苞中(今漢中市北)。梁州轄今陝南、川北、鄂西北17郡,漢中郡轄苞中(原褒中縣,九年改)、南鄭、成固、西鄉、黃金5縣。

東晉時期,因北方大部分地區被氐人及其他政權占據,晉在漢中設立秦州(原在隴西,後僑置襄陽,隆安二年(397年)由襄陽僑至漢中南鄭),轄武都、略陽、安固、太原、懷寧5郡。前四郡僑置於南鄭,轄下設辨、上錄、河池、故道、陳倉、略陽、臨漢、清水、上邽、桓陵、南桓陵、平陶、清和、高唐等14個僑縣。同時,南鄭還僑設有始平郡。此時期,南鄭和苞中境內共設梁州、秦州2州,7郡19縣。

義熙十年(414年),東晉在沔陽縣境內的白馬城(今勉縣西)僑設華陽郡。

南北朝

漢中自古是南北政權爭奪的要地。前期,漢中屬南朝的劉宋、南齊、蕭梁政權,後期則歸北朝的北魏、西魏等政權控制。

劉宋初年,梁州治所仍在苞中,領漢中等10郡,及金山、北新巴、華陽、南陰平、北陰平、巴渠、懷安、宋熙、白水、南上洛、北上洛、安康、懷漢、懷寧、南宕渠等15個僑郡,範圍涵蓋今陝南、鄂西北及川北地區。

元嘉十年(433年),仇池王楊難當攻占漢中,次年劉宋奪回漢中,並將梁州、漢中郡治遷回南鄭,廢除苞中縣。漢中郡下轄南鄭、沔陽、成固、西鄉四縣,今寧強南部隸屬於晉壽郡興安縣。

在劉宋時期,南鄭設立為秦州,先後領13個僑郡:武都、安固、略陽、南太原、西扶風、西京兆、馮翊、金城、安定、天水、隴西、始平、北扶風;並下轄僑縣37個:下辨、上錄、陳倉、略陽、臨漢、上邽、桓陵、南桓陵、平陶、藍田、杜、鄠、郿、武功、華陰、始平、蓮勺、下邽、高陸、萬年、頻陽、榆中、金城、朝那、宋興、新陽、河陽、襄陽、臨洮、河關、狄道、大夏、首陽、槐里、宋熙、桓道、中陶。

在楊難當占領漢中期間,劉宋曾在今四川境內設立南漢中郡(南梁州),並設立南漢中、南城固、南沔陽、南苞中等縣,具體位置尚不明確。

南齊時期,梁州治所仍設在南鄭,轄區包括今川北、陝南、鄂西北,領70個郡,其中25個為實郡或僑郡,45個為荒郡。漢中郡治所設於南鄭,領南鄭、城固、西鄉、沔陽、西上庸(治所不詳)等5縣。今寧強縣南部仍隸屬於晉壽郡興安縣。

僑郡和僑縣仍沿用劉宋時期的設置,但在建元二年(480年),增加了仇池、東寧兩僑郡,分別轄上辨、倉泉、白石、夷安和西安、北地、南漢等7個僑縣。

蕭梁時期,梁州治所依然設在南鄭,轄區包括川北、陝南、鄂西北,領漢中、魏興等68個郡,其中大部分為僑郡和荒郡。漢中郡的設置與南齊相同,僅在天監二年(503年)設立了灙城郡及其所屬的興道縣(今洋縣、佛坪縣一帶),郡治設在今洋縣城。同時,秦州僑郡遷至灙城郡。天監四年(505年),梁州刺史夏侯道叛梁附魏,梁朝梁州治遷至西城(今安康),漢中郡因此歸屬北魏。

北魏時期,梁州治所設在龍亭(今洋縣東),轄晉昌、漢中、華陽、安康、豐寧等5郡。永平四年(511年)增領褒中郡。晉昌郡於延昌三年(514年)將治所遷至龍亭,領龍亭、興勢、南城(今城固縣南部)、永樂(今石泉縣南及西鄉縣東南)等縣。永平四年,恢復設立漢中郡,轄褒中、廉水(延昌元年設)、武鄉(延昌元年設)等縣。華陽郡(北魏改僑郡為實郡)治所設在白馬城,領華陽、沔陽、嶓冢等縣。豐寧郡於正始二年(505年)設立,治所設在豐寧城(今西鄉縣城西35公里),領豐寧縣。

北魏延興三年(473年),氐人楊文度占據沮縣武興城(今略陽縣城),建立武興國。正始三年(506年),北魏攻占武興城,設立武興鎮,後改為東益州,轄武興、槃頭、落叢、仇池、廣萇、廣世、梓潼等郡(後4郡在甘肅、四川境)。武興郡領武興、長舉縣;落叢郡領明水、武都縣,這些郡縣位於今略陽縣及其周邊地區。

梁大同元年(535年),梁州刺史蘭欽收復梁州西部,設立北梁州,治所設在南鄭,轄漢中、褒中、安康、晉昌、懷安等郡。漢中郡領南鄭、城固、西鄉等縣;褒中郡領褒中縣;懷安郡治所設在西鄉縣,領懷安、義存縣。廢除廉水、武鄉縣及豐寧郡和豐寧縣,設立東巴州,領敬水郡,郡轄木馬縣,州、郡、縣均在今西鄉縣西部。同時,在沔陽白馬城設立西華州,轄華陽郡,轄沔陽縣;廢除華陽、嶓冢等縣。

西魏廢帝元年(552年),漢中被西魏攻占,梁州依然設立,轄漢中、褒中、灙城郡。二年,南鄭縣改為光義縣,漢中郡轄光義、漢陰、城固、白雲(今城固北,新設)等縣;褒中郡轄褒中、武鄉(復設)等縣;灙城郡轄興勢、龍亭等縣。同年,西魏攻占武興等郡,改設興州,治所設在武興,轄順政(武興郡改)、槃頭、落叢、華陽等郡。順政郡轄漢曲縣(武興縣改)、靈道縣(仇池縣改);槃頭郡轄萇舉、武世縣;落叢郡轄落叢(明水縣改)、武都縣;華陽郡轄沔陽、華陽、嶓冢(復設)等縣。

廢帝二年(553年),在今西鄉境內設洋州,領洋川、懷昌、洋中、豐寧四郡。洋川郡轄洋川(今西鄉縣蒿坪山)、黃金縣(今洋縣東);豐寧郡轄豐寧縣;懷昌郡轄懷寧縣。這些州、郡、縣均位於今西鄉縣、洋縣、鎮巴縣境。

北周時期,漢中中部隸梁州,東部隸洋州,西部隸興州。梁州治所設在光義縣,領漢中、褒中、灙城、華陽等郡。天和三年(568年),漢中郡改為漢川郡,治所設在光義縣,轄光義、白雲(武鄉縣改稱,原城固北的白雲縣併入)、城固等縣。同年,廢除褒中郡併入漢川郡;灙城、華陽郡仍沿用西魏的設置。興州(除華陽郡外)所領郡縣與西魏相同;洋州轄洋川郡、豐寧郡,但其縣名未考。

隋至現代

隋初,境內仍置梁、興、洋州,後改為漢川郡、順政郡、洋川郡。唐代設梁州總管府,後改為都督府,下設梁、興、洋、集4州;

貞觀元年(627),廢府設道,漢中屬山南道;開元二十一年(733),山南道分為東、西2道,漢中屬山南西道,道治設於南鄭(漢中);

天寶元年(742),設漢中郡、洋川郡、順政郡;後又改為梁州、洋州(今洋縣)、興州;

興元元年(784),改梁州為興元府,道、府同治於南鄭,開我國歷史上用帝王年號命府名之先河,興元府地位同於京都長安、東都洛陽、北都太原;

五代十國時期,前蜀、後唐、後蜀先後據有漢中,仍設興元府及洋、興2州。

北宋至道三年(997),境內置興元府及洋、興2州,屬峽西路。熙寧五年(1072),設利州路及所屬興元府,治所均設於漢中。利州路轄秦嶺以南、長江以北地區。

南宋紹興十年(1141),分利州路為東、西2路,東路治設於興元(漢中),西路治設於興州(略陽);後利州東、西路幾經分合。

元代設興元路於漢中,為隸屬於陝西之始。

明洪武三年(1370),改路為府,設漢中府。

清代設陝安道於漢中。1913年,設漢中道。

1928年,廢道,縣直隸於省。

1935年,設立陝西省第六行政督察區。

1949年12月6日,漢中解放,設陝甘寧邊區陝南行政區漢中分區。

1951年2月,撤銷陝南行署,設立省政府南鄭區專員公署,行政區為南鄭專區,

1953年6月,南鄭市改由省直轄;10月,南鄭專區改稱漢中專區,南鄭市更名為漢中市,歸漢中專區轄。漢中專員公署為陝西省人民政府派出機構。

1964年5月,漢中市改為漢中縣。

1968年9月2日,成立漢中專區革命委員會,為一級行政權力機構;

1969年1月,漢中專區改為漢中地區。

1978年6月,漢中地區革命委員會改為漢中地區行政公署(簡稱「漢中行署」)。

1980年6月,改漢中縣建制為縣級漢中市。

1996年2月21日,撤地設市,漢中地區改為地級漢中市,至今。

地理概況

地形

Thumb
NASA衛星圖上的漢中盆地

北界秦嶺山脈,南界大巴山,總面積27,246 km²[32]。其間由漢江沖積形成漢中盆地。屬涼亞熱帶氣候。漢中市位於漢水上游,漢中盆地中部,東經106°51'-107°10'、北緯33°2'-33°22'之間。地形特點南低北高,市內有平壩、丘陵山地等三種地貌,平壩為漢江沖積平原的一二階梯,海拔500-600米之間,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占全市面積的34.62%;丘陵為山前洪積扇形成的寬谷淺丘地帶,海拔601-800米之間,地勢起伏較大,約占全市面積的28.1%;山區是秦嶺南坡形成的淺山和中山地區,地勢較為複雜,土壤貧瘠,海拔在701-2038米之間,約占全市總面積的37.2%。

漢中盆地南北長約37公里,東西寬約23公里,占漢中地區總面積的1.9%,可耕地303200,其中以水田為主。漢中屬於亞熱帶氣候區,北有秦嶺屏障,寒流不易侵入,氣候溫和濕潤。

漢中天坑群

2016年,地質人員在漢中發現了由49個天坑組成的4個天坑群,從秦嶺造山帶與揚子地塊結合地帶,自西向東蜿蜒200多公里,主要分布在寧強、南鄭、西鄉和鎮巴四個縣[33]

水文

Thumb
秦嶺南麓的褒河水庫

本區域的河流均屬長江流域,漢江東西橫貫,嘉陵江南北縱穿,米倉山南坡有渠江上遊河源區的部分河流。同時河流密布,每平方公里平均河流長度為1.4-2公里。

漢江水系

漢江,又名漢水,境內部分古稱沔水,為長江最大一級支流。漢中位於漢江上游,流域範圍北起秦嶺,南達米倉山,西接嘉陵江流域,東至子午河茶鎮褚河一帶,漢江也是秦嶺與巴山的分界線。漢江幹流自西向東流經寧強、勉縣、漢中市區、南鄭、城固、洋縣和西鄉縣境,橫貫漢中盆地,是區內水系網絡的骨架。

嘉陵江水系

分布在區內西部和西南部。幹流自北向南,縱貫略陽、寧強兩縣,為過境大河。流域狹長。

氣候

氣溫及降水

區內氣溫的地理分布,受地形影響較大。西部略低於東部,南北山區低於平壩和丘陵。海拔600米以下的平壩地區年均氣溫在14.2-14.6℃;一般海拔1000米以上的地區年均氣溫低於12℃;西嘉陵江河谷年均氣溫高於13℃。此外,本區年平均及各月地溫與氣溫分布形勢基本一致,差值不大。以下圖表以漢中市區平壩數據為準:

更多信息 漢中市氣象數據(1981年至2010年), 月份 ...

漢中屬副熱帶季風氣候。地處北半球中緯度,形成全年降水的暖濕空氣,主要來自印度洋孟加拉灣,其次是西太平洋。夏季,在副熱帶高壓影響下,孟加拉灣水汽沿西南低渦下部的西南季風北上,經西藏雲南及四川西北部到達本區上空;西太平洋水汽隨副熱帶高壓邊緣的東南氣流輸入本區上空。冬季,受極地大陸冷氣團(主要是蒙古高壓)控制,多西北季風,形成低溫少雨的天氣。春秋為過渡季節,春暖少雨,秋涼多雨,氣候濕潤。地面植被水庫、河流、田園等所蒸發於空間的水汽參與降水甚微。

來自西南、東南的暖濕氣流受巴山、秦嶺阻隔,使得區內雨量充沛,但由於兩山位於西南氣流的路徑上,由於中低層雲系的水汽系統輻合,以及地形抬升和山地垂直影響,使本區南北承接水汽不等,降水量分布懸殊,多年平均降水量為700-1700毫米之間。其中南部米倉山最為豐富,成為陝西之冠。

濕度

整個漢中地區年平均相對濕度分布態勢,基本呈南大北小。漢江平壩、巴山山地70-80%;秦嶺山地73%。一年中冬春兩季較小,夏秋較大。9、10月為全年之冠,均在80-86%;冬季(12、1、2月)三個月漢江平壩、巴山山地為75-80%;秦嶺山地58-66%。

區內年均平均風速介於1-2.5米/秒之間。鮮見大風天,年均不到2天,周邊郊縣則有不同。

生物

秦巴山區多原始森林,植被類型多樣。截止1995年10月,已發現漢中地區境內有2942種植物,分屬種子蕨類苔蘚地衣真菌藻類,計7門、282科、1160屬植物。其中僅種子植物就有166科、958屬、2564種,分別占到全國科(166/291)的57%、屬(958/2940)的32.6%、種(2564/24300)的10.6%。[36]

Thumb
朱䴉已經成為漢中的城市象徵

漢中地區位於古北界動物區系和東洋界動物區系的交匯處,南北動物兼有,動物種群組成豐富。其間生存珍稀動物有大熊貓朱䴉金絲猴羚牛中國大鯢(娃娃魚)等。

漢中地區野生脊椎動物計有:鳥類335種,屬17目、51科,其中留鳥155種,夏候鳥91種,冬候鳥28種,旅鳥61種;哺乳動物137種,屬7目、27科;兩棲類動物24種,屬2目、7科;爬行類37種,屬3目、9科;魚類109種,屬6目、15科。

政治

現任領導

更多信息 機構, 中國共產黨 漢中市委員會 ...

主政官員

行政區劃

漢中市下轄2個市轄區、9個

更多信息 漢中市行政區劃圖, 區劃代碼[41] ...

人口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3211462人,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減少204734人,下降5.99%,年平均增長率為-0.6%[45]。其中,男性人口為1619717人,占50.4%;女性人口為1591745人,占49.6%。常住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1.76[46]。0-14歲人口為516563人,占16.1%;15-64歲人口為2126089人,占66.2%;65歲及以上人口為568810人,占17.7%[47]

民族

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3,199,148人,占99.62%;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2,314人,占0.38%。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減少202,414人,下降5.95%,占總人口比例增加0.04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減少2,320人,下降15.85%,占總人口比例下降0.04個百分點。

經濟

工業

區內大型工業均以國防工業衍化而來。飛機工業也是漢中市工業經濟增長的重要組成部分。陝西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陝飛集團),所屬於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是經國家批准於1969年開始建設的中國唯一研製、生產大、中型民用運輸機的大型國有軍工企業,現有總資產30億元,職工近萬人[48]。陝西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原第三工業機械部所屬〇一二基地)位於區內,為大型運輸機製造基地[49]。2009年,中國國務院已經正式批准大飛機國家重大專項立項實施[50],漢中陝飛集團與哈爾濱哈飛集團、西安西飛集團瀋陽沈飛集團和成都成飛集團並肩成為「大飛機」五大主製造商,主要負責形成「大飛機」零部件的轉包生產能力[51][52]。此外,中核工業集團所屬405廠也位於區內,從事濃縮生產。

有色冶金工業是漢中市工業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力量。2005年,漢中的有色冶金工業發展到49家,占重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20.4%,其中採礦業31家,冶煉及加工業18家,分別占重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12.9%、7.5%。有色冶金工業實現工業總產值51.78億元,占重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工業總產值的31.2%;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4.02億元,占重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的30.9%;實現利稅1.52億元,占重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稅總額的14.7%[53]。2009年,漢中市鋼鐵企業正式進行重組,由漢中市國資委漢中鋼鐵(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陝西略陽鋼鐵有限責任公司各出資2億元,註冊成立漢中鋼鐵(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並組建了漢中鋼鐵集團管理委員會負責重組工作[54]

農業

由於區位限制,區內農業生產機械化程度較低,農作物以中國南方亞熱帶地域農作物為主,水稻小麥玉米均有種植,菌類和中草藥種植為特色,兼有部分果品種植。漢中市可耕種面積為20.09萬公頃,非農業人口占全市人口的80%。2006年,農民創造的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94.79億元,糧食總產量116.89萬噸,油料14.50萬噸,蔬菜120.66萬噸,水果19.29萬噸,茶葉7450噸,中藥材10.06萬噸[55]

漢中的櫻桃生產地發展面積為3平方公里,是中國三大櫻桃產地之一,以櫻桃溝為主產地。其櫻桃品種以中國酸水櫻桃為主,櫻桃溝連片種植櫻桃12300畝,年產櫻桃3600多噸,農業年收入960多萬元。2008年,櫻桃溝吸引遊客41萬,旅遊綜合收入達2494.8萬元[56]

漢中市也是中國北方茶區中最優良的茶葉適生地,其種植歷史悠久,始於戰國、興於秦漢、盛於唐宋、繁榮於明清,自古就是茶馬互市的重要供茶地。自2000年起,漢中市茶產業得到顯著發展及成效。茶園面積從1987年的13.06萬畝發展到2008年的60多萬畝,增長4.2倍;產量從2992噸提高到8367噸,增長2.8倍;產值達到4.8億元,成為漢中市四大主導產業之一[57]。2009年,漢中市對全市8個產茶縣的20餘個茶葉品牌進行整合,統一為「漢中仙毫[58],並在漢中舉辦「2009中國·漢中茶葉節櫻桃節」[56]

旅遊業

Thumb
漢中市漢水兩岸夜景全景圖

漢中市坐擁漢水,一江兩岸景色秀美,文物名勝眾多,旅遊業較為發達。

漢中市自2010年以來,每年召開「中國最美油菜花海漢中旅遊文化節」。[59]當地有天漢長街。[60]

商業

Thumb
漢中東南天際線,2009年春
Thumb
漢中北部天際線,2009年春
  • 基礎設施較差,後來市政府對漢台區建設力度加大,並改善各縣際公路,整體變化很大[61],其他縣區城鎮化水平不高,仍待繼續建設[62]
  • 旅遊可下榻賓館較多,四星級賓館有金宏大酒店、郵政大酒店、紅葉大酒店,三星級有田園酒店、石獅酒店等;
  • 出租車公交車系統在漢台區較為方便,各縣區也有出租車、公交車、三輪摩托車可供選擇;
  • 漢台區購物商場有吾悅廣場、世紀陽光、星光百貨、萬邦時代廣場等。大型超市有晶眾家樂購物廣場、華潤萬家超市等。主要小商品商業街在北大街,批發業集中於虎橋路運達批發市場。

交通

Thumb
漢中火車站
Thumb
西漢高速公路
Thumb
漢中城固機場
Thumb
漢中龍崗大橋,連接城市西側漢江兩岸

古代交通

蜀道之難,
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蜀道難》(李白[63]

古棧道位於秦嶺巴山之間的漢中盆地,後來人們把越秦嶺翻巴山、連接西安、漢中、廣元、成都的古道稱「蜀道[64][65]

距今約3500年,由商代諸侯國「方」(又稱「巴方」)的巴人在夏末商初時開通,由古巴國的今巴中出發,越米倉山北達陝西古梁州,延伸到漢中,稱之為「米倉古道」,是石牛道未開通之前唯一的一條川陝通道,名曰「巴嶺路[66],是中國古代最早的國道[67]

漢代,由漢中至關中的棧道計有故道褒斜道駱道子午道;由漢中到四川的棧道有金牛道米倉道;由漢中到甘肅的棧道有白水道[68]。共有棧道六條,這些棧道中以興修於西漢中葉的褒斜道最為有名,其由褒河之谷(今陝西漢中附近)入斜水之谷(今陝西眉縣境內)[69][70]

現代交通

1931年後,國民政府全國經濟建設委員會公路處副處長趙祖康,後逐漸升遷至交通部公路總局副局長。中國抗日戰爭爆發後,趙祖康主持搶修了多條軍用公路,包括負責修建了西蘭公路(西安蘭州)後、立即修建西漢公路(西安至漢中)。

文化

文物古蹟

Thumb
漢中武侯祠內的匾額(多為清代)
Thumb
古漢台望江樓

10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1]

Thumb
拜將壇廣場及韓信塑像

地方遺址及古跡:

  • 古城牆遺址(翻新而來,民主街與西環路交匯處)
  • 明瑞王府遺址(兒童公園及傘鋪街照壁遺存)
  • 拜將壇(相傳為劉邦拜韓信大將處)
  • 虎頭橋遺址
  • 飲馬池
  • 武侯祠(勉縣境內)
  • 定軍山古戰場(勉縣境內)

名人

風土人情

Thumb
麵皮,漢中本地最具代表性的小吃,為大米磨粉水蒸而成,搭配豆芽或黃瓜條,配以醬油、醋、味精和油潑辣椒製成
  • 漢中地處中國南北交界之處,與陝西中部的關中地區為秦嶺山脈相隔,是地理風土人情等各方面更接近於西南地區,尤其受四川影響較大,與秦嶺北部的關中地區有很大差異;民族有土族党項為主。在位於大巴山腳下的鎮巴縣青水鄉是西北地區最大的民聚集地,史載,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七姓苗民從貴州遵義逃荒到鎮巴縣青水鄉海拔1600米的大楮、仁和村,過着刀耕火種的日子。境內有苗族42戶255人,主要居住在該鄉大楮、仁和等偏僻山區。
  • 漢中號稱「小江南」。
  • 漢中飲食同時兼有米食麵食,以米食為主,地方小吃以麻辣味為主,有麵皮、粉皮、菜豆腐、麻辣火鍋、罐罐雞、核桃饃、油茶、檳豆涼粉、燒烤等。
Thumb
漢中年畫-門神

特產

漢中仙毫、漢中附子:中國地理標誌產品

教育

高等教育

  • 陝西理工大學(由原「漢中師範學院」和「陝西工學院」2002年合併而成,現分別為南北校區。)
  • 漢中職業技術學院(專科職業院校,由原「漢中教育學院」、「漢中農業學校」、「漢中市衛生學校」、「漢中師範學校」和「漢中財經學校」合併而成)
  • 陝西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專科職業院校,原名陝南航空職工大學,前身為創建於1982年6月的O一二基地工學院。1989年經教育部備案,原航空工業部批准更名為陝南航空職工大學。2003年4月經陝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備案改制為陝西航空職業技術學院。)

中等教育

  • 漢中中學(歷史上的漢南書院始建於乾隆年間,是陝南地區一所書塾性質的官辦學校,今天的漢中中學建立在原址基礎上。另外有一所新建的陝南書院,則與前者並無關聯)
  • 漢中市龍崗學校(是漢中市教育局、南鄭縣人民政府扶持,陝西藝苑集團投資2.76億元修建的集小學、初中、高中為一體現代化、寄宿制、自稱「優質品牌學校」,位於漢中市「一江兩岸」的城市南區。)

友好城市

宗教、祭祀場所

道教與佛教
更多信息 宗教, 政府批准活動場所及地址 ...
基督教新教天主教伊斯蘭教
更多信息 宗教, 政府批准活動場所及地址 ...

注釋

參考文獻

深入閱讀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