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潘德明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潘德明(1908年1月8日—1976年10月18日)[1]是近代中國第一位以徒步和自行車方式週遊世界的旅行家。
生平
潘德明1908年1月8日出生在浙江湖州城內的一個教會家庭,祖籍江蘇省南匯縣沈莊陳家宅(今屬上海浦東新區),父親是一位裁縫。曾就讀於東吳大學第三附中(今湖州二中)[2]和南洋高等商業學校。在旅行出發前潘德明與人合夥在南京開了一家西餐廳[3]。
旅行
1930年6月下旬,潘德明從《申報》上看到上海有人組織了一個「中國青年亞細亞步行團」,立志要徒步走遍亞洲的報道。隨後潘德明結束了自己在西餐廳的全部業務,加入了「中國青年亞細亞步行團」。步行團一行8人從上海出發,經杭州、廣州、由海口抵達當時的法屬印度支那,[2]但是至清化(今屬越南)時,僅剩潘德明1人堅持繼續前行。之後潘德明騎自行車到西貢,在西貢自製一本《長途留墨集》;再從西貢經柬埔寨到暹羅,又穿過英屬馬來亞,渡海到達新加坡(當時屬英國海峽殖民地),在此又裝訂一本《名人留墨集》。1931年4月3日,潘德明抵達英屬印度,在印度期間拜謁了著名詩哲泰戈爾,[4]之後潘德明經伊朗、伊拉克、敘利亞至耶路撒冷,向南到埃及,然後從埃及乘船抵達希臘,隨後潘德明先後遊歷了土耳其、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匈牙利、奧地利、瑞士、法國、比利時、荷蘭、德國、丹麥、挪威、瑞典和英國。[5]潘德明從英國利物浦乘船到達美國紐約,之後花了近一年時間,走遍了美國大部分地區。離開美國後,潘德明乘飛機到古巴,又乘船經巴拿馬、斐濟、新西蘭至澳大利亞悉尼,在悉尼逗留一段時間之後,北上荷屬東印度、新加坡、馬來西亞到泰國,經緬甸進入雲南回國。潘德明原定計劃含有日本之行,但因中日關係惡化,他取消了這個行程。[4]
潘德明用7年時間,行程數萬里,遊歷40多個國家和地區,並留下許多珍貴資料。這些資料中,有所到之地加蓋的郵戳,中外近1200個團體和個人用幾十種文字書寫的簽名和題詞,20多個國家元首簽字的《名人留墨集》,總計3本,重約4公斤。[6][7][8][9]
Remove ads
回國後
1937年7月6日,潘德明回到上海,7月7日,「盧溝橋事變」發生,潘德明將為勘察青藏高原而籌集來的10萬美元考察費用全部捐獻出來,支援抗戰。此後,潘德明定居上海,並在幾年後和一位上海姑娘結婚。抗日戰爭結束後,潘德明曾在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短暫工作。1949年後,潘德明靠做裁縫、畫宮燈為生。
文革期間,潘德明擔心自己珍藏多年的旅行資料遭到焚毀,親自將其送至派出所保管。[9]1976年10月18日,聽到「四人幫」倒台的消息,潘德明大喜過望,因多喝了幾杯酒突發心肌梗塞而辭世,終年68歲。[10]
後世紀念
因潘德明的事跡鼓舞了許多年輕的旅行家和運動員,中國自行車旅行者協會將其最高獎項命名為「潘德明騎游獎」。[4]
圖集
-
一九三一年一月隻身徒步騎車環遊世界的潘德明
-
潘德明與泰戈爾見面
-
潘德明出國護照的首頁
-
潘德明雕像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