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潘振承

中國商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潘振承
Remove ads

潘振承(1714年—1788年),又名遜賢,號文巖福建泉州府同安縣白礁鄉棲柵社(今漳州市龍海區角美鎮白礁村潘厝社)人,閩南當地人習慣稱他為潘啟官,洋人即沿用這個叫法稱作「Puankhequa」[a]清朝廣州巨商,十三行之一「同文行」的創始人、亦是廣州十三行的商總(即行商首領)。

事实速览 潘振承, 國家 ...
Remove ads

生平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潘啟生於福建泉州府同安縣白礁鄉棲柵社[b]。其父潘鄉是一個地道的農民,家庭較為貧苦。潘啟是潘鄉五個兒子中的老大。潘鄉為供五個兒子在文圃書院(在今龍池岩,南宋大儒朱熹曾在此講學)讀書,潘鄉早出晚歸,勤勞作息,為少年時代的潘啟樹立了吃苦耐勞的榜樣。當時,南明鄭氏政權雖早已被削平,但漳州作為清政府與南明鄭政權的主戰場之一,經濟受到嚴重衝擊,加上清政府的遷界和連年的海禁,月港已走向衰落,漳州經濟百廢待興。潘啟從小勤勞好學,但為分攤父親的重擔,雍正五年(1727年)解除海禁後,就開始輟學,到海邊給人當船工,從此揭開了他傳奇一生的序幕。

年輕時曾赴菲律賓並在馬尼拉從事貿易。在馬尼拉,潘振承累積生平第一筆財富。潘振承在廣州創辦同文行(今廣州十三行路與文化公園之間的同文路),講求商譽,成為當時廣州首富之一,獲授三品頂戴。潘振承於乾隆五十二年(1788年)在廣州病故,後葬在故里文圃山下(今漳州台商投資區燦坤工業園區)。逝世後,其第四子潘有度繼承父業。

Remove ads

子女

  • 潘有能(1743年—1821年)
  • 潘有為(1743年—1821年)
  • 潘有勛(1745年—1780年)
  • 潘有度(1755年—1820年)
  • 潘有原(1760年—1797年)
  • 潘有江(1764年—1782年)
  • 潘有科(1770年—1820年)[1]

註釋

  1. 瑞典東印度公司的文獻拼作「Poankeyqua」或「Phuankequa」。關於「潘啟官」洋文譯名拼寫還有「Poankeyqua」、「Poan Key-qua」、「Pon-key-qua」、「Pankeequa」、「Pan Ki-kvan」、「Ketqua」和「Khequa」。
  2. 白礁鄉於1958年從同安縣劃入漳州龍溪縣,即今漳州台商投資區角美鎮白礁村潘厝社。

參考來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