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潛伏期 (性心理發展)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潛伏期(latency stage)又稱潛伏階段[1],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性心理發展模型中列出的五個階段之一,該階段處於口腔期(第一階段)、肛門期(第二階段)、性器期(第三階段)之後,而處於生殖期(第五階段)之前。

簡介

潛伏期大約會在三歲到七歲之間開始(視兒童開始上學的年齡而定),會一直延續到青春期,大約是在八歲到十五歲之間。潛伏期開始及結束的時間會隨兒童受養育的過程而定。佛洛依德在建構此理論時,第一世界的母親多半會在家中照顧小孩,青少年進入青春期的時間會比現今的青少年要晚。

佛洛依德將潛伏期描述為一段較穩定的期間,還沒有發育新的、和性相關的組織,小孩也會不會太注意這個部份。因此此一階段不一定都如佛洛依德所描述的一樣,也可能是個單獨的時期。

潛伏期是在性器期之後出現,此時兒童的戀母情結已開始瓦解。兒童認知到他(她)對異性別父母的希望及渴望是無法實現的,因此會遠離這些欲望。

他(她)此時也會開始和同性別的父母有認同,性衝動從父母身上轉移到同性別的朋友、及英雄/角色模型的人物上。性及侵略性的驅力英語drive theory會以社會可以認同的方式表示,例如壓抑英語psychological repression升華心理防衛機制

在潛伏期時,兒童在戀母/戀父情結中的能量開始轉而讓兒童自我發展。超我已經存在,不過會更有組織及原則。兒童會學習該文化所有的技能及價值觀,由一個被原始驅力影響的嬰兒轉變成一個有理解力的人,而且有複雜的感情,例如羞愧,內疚和厭惡等。兒童開始學習適應現實,而且開始佛洛依德所說的「嬰兒失憶症英語infantile amnesia」:壓制小孩最早期的創傷、以性為主、或是邪惡的回憶。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Loading content...

參考書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