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潭柘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岫雲禪寺,通稱潭
歷史
潭柘寺西晉始建時稱嘉福寺,在唐代叫龍泉寺,金代重修之後稱大萬壽寺,元、明、清三代都有修建。清康熙重建,賜名岫雲禪寺。寺名雖經歷代改名,但潭柘寺這一俗稱一直沿襲下來,潭柘的名字源於寺後有龍潭,山上有柘樹。
潭柘寺的建築布局
潭柘寺分為三格:
- 中路:佛殿-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毗盧閣。在大雄寶殿東側有一棵古老的銀杏樹(約1400餘年樹齡),有「帝王樹」之稱,西側與其對稱的一棵稱為「配王樹」。中路還有松樹、婆羅樹、玉蘭樹和一些名貴花木。後殿是毗盧閣,往下可俯瞰全寺景觀。
- 東路:是清代皇帝游山到此休息的行宮。其中最著名的是流杯亭。亭內掛有乾隆帝親筆書寫的「猗亭」橫匾。
- 西路:是一些散落的徑院,佛殿建築物有方有圓,最高處為觀音殿,殿角系銅鈴。
-
金剛延壽塔
-
潭柘寺二疊系地貌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