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澎湖縣望安鄉各村沿革列表

維基媒體列表條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澎湖縣望安鄉各村沿革列表
Remove ads

澎湖縣望安鄉各村沿革列表,台灣澎湖縣望安鄉地區,轄內村里行政區域自清領時期日治時期至中華民國時期的名稱變化,列表如下[1][2]:205-212

Thumb
望安鄉各聚落之村名
Thumb
今澎湖縣望安鄉的位置與範圍示意圖

沿革

澎湖縣望安鄉有兩大古名,一曰「網垵」、二曰「八罩」;望安位於澎湖本島(大山嶼)南方,由18座島嶼組成,其中最大島稱作「網垵島」,在清領時期劃入「網垵澳」而得名,「網垵」後於日治時期的大正九年(1920年)更易作「望安」。[3][2]:205

至於「八罩」之名則眾說紛紜,根據台灣學者顏尚文在《續修澎湖縣志》的看法,認為「八罩」之名源自網垵本島(望安島)周遭,係由八座大島(北側的虎井嶼,東側的將軍澳嶼東吉嶼西吉嶼東嶼坪西嶼坪,西側有花嶼,南方有大嶼島)所包圍壟罩住而得名[2]:205;上述八座大島扣除虎井嶼屬馬公市、大嶼島即七美嶼(七美鄉),在當代望安鄉行政區範圍內有18座小島,有人島6座,其中行政區望安本島設有4村(東安村、西安村、中社村、水垵村),其餘如將軍澳嶼、花嶼、東嶼坪嶼、西嶼坪嶼、東吉嶼等五島,一島設一村,又計5村,今望安鄉總計下轄有9村。[1][2]

此外,位處澎湖群島最南端的大嶼島,在清領時期以及日治時期大多併入望安莊管轄,直到日治時期末期的昭和19年(1944年),澎湖廳最後一任廳長大田政作設立大嶼莊,大嶼島才獨立成一行政單位[4],1945年後延續此一行政規制設大嶼鄉,惟在民國38年(1949年)將大嶼鄉改名成七美鄉。[5][2]:213

Remove ads

列表

更多信息 政權, 大清帝國 ...
Remove ads

注釋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