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濯纓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濯缨泉map
Remove ads

36°40′2.20″N 117°1′3.87″E

Thumb
濯纓泉,西側為近代建築原興亞飯店舊址[1]

濯纓泉,俗稱王府池子,位於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王府池子街中段路西,其泉名取自「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孟子·離婁上》),又傳南宋時濟南守將關勝曾在此洗濯與金兵血戰時槍纓所染污跡[2]。該泉為金代《名泉碑》、明代晏璧《七十二泉詩》和清代郝植恭《七十二泉記》所著錄的濟南七十二名泉之一,亦列入2004年4月評選的新七十二名泉中,隸屬珍珠泉泉群。

該泉古時面積很大,清代孔昭虔的《明湖櫂歌詞》中稱「水西橋外濯纓泉,日暖清秋放鴨天。薄暮採蓮人不見,清風吹轉渡頭船」,在金元時期曾與珍珠泉相連,匯水成湖,湖面亦可盪舟。明成化二年(1466年)德王朱見潾在珍珠泉一帶興建王府,該泉亦被劃入府院,因而俗稱王府池子[3][4],清代在王府舊址上另建山東巡撫院署時又被劃出牆外[5]

該泉池池岸由青石砌成,東西兩岸均緊靠民居,長30米,寬19米,總面積達600平方米,包含數十處泉眼,盛水期水勢旺盛,處處水涌若珠,水質純淨甘美。泉水匯集後沿西北的河道北流,過起鳳橋,經百花洲最終注入大明湖[6]。此泉地處居民區之內,附近居民曾經常以此水洗衣或下水游泳,現為保護水質而禁止。遊客亦可免費參觀遊覽,僅在泉邊有一半人高護欄防止跌落而已。

石罅流泉可濯纓,敻無斧鑿自天成;
一清疑挽銀河水,應嘆滄浪浪得名。
晏璧《七十二泉詩之濯纓泉》
Remove ads

注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