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灌江口大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灌江口大橋,原名「江蘇臨海高等級公路灌河大橋」,是位於中國江蘇省連雲港市與鹽城市之間的一座公路斜拉橋,跨越灌河,連接北岸的灌南縣堆溝港鎮和南岸的響水縣陳家港鎮,距上游的瀋海高速公路灌河大橋約28公里,距下游入海口約7公里。是江蘇臨海高等級公路的關鍵節點工程。大橋全長4,366米,其中主橋長756米,主跨400米,是蘇北內河航道上主跨最長的橋梁。大橋由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局第四工程公司和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承建,[2][3]項目概算投資15.43億元人民幣,由江蘇省財政廳和地方政府共同承擔。大橋於2012年8月23日正式開工,建設工期為4年,於2015年7月8日建成通車,並實行免費通行。[4][5][6][7]
Remove ads
設計
項目起止樁號為K12+000~K19+643.615,起點位於新沂河南岸大堤,順接臨海高等級公路連雲港段終點,路線向東南方向穿越連雲港化工區長龍化工廠及堆溝村,跨越灌河,經響水側海港閘南側、成日鋼鐵二期南側、繼續向東南跨越黃海大道,在陳家港自來水廠以北接臨海高等級公路響水段起點,路線全長7.644公里,[8]其中主橋長756米,兩側引橋長約3.61公里,接線全長3.278公里(南接線長約2.56公里,北接線長約0.72公里)。[5]
大橋全線採用一級公路標準,設計速度100公里/小時,設置灌南半島、黃海大道共2處互通立交,灌南半島互通至黃海大道互通段採用雙向六車道,路基寬度33.5米,其中灌河大橋寬度為33米,其它路段採用雙向四車道,路基寬度26米;橋涵設計荷載等級為公路-Ⅰ級。[4]
主橋採用雙塔雙索面半漂浮體系鋼與混凝土組合梁斜拉橋,跨徑布置為:60.8+117.2+400+117.2+60.8米;索塔採用「H」型塔設計,塔高167.5米;索塔兩側各布置17對斜拉索,採用平行鋼絲斜拉索,斜拉梁上採用錨拉板錨固,塔上採用鋼錨梁錨固;主梁採用雙邊「工」字型邊主梁結合橋面板的整體體系,全寬36.5米。[4]
北岸主墩設有42根直徑2.5米的鑽孔樁,輔助墩設有12根樁長75米、直徑2.2米的鑽孔樁,過渡墩設有12根樁長80米、直徑2.2米的鑽孔樁。[2]
主橋通航淨高46.5米,淨寬334米,滿足5萬噸級和實載10萬噸級船舶雙向通航的需要。[9]
引橋上部結構採用30米、40米跨徑裝配式預應力混凝土組合箱梁,40米跨徑下部結構採用薄壁墩,30米跨徑下部結構採用柱式墩,肋板台、墩台均採用鑽孔灌注樁基礎。[3]
命名
由於灌河上已有三座橋梁均被命名為「灌河大橋」(瀋海高速、G204、新港大道上各一座)。為區分大橋名稱和體現大橋臨近入海口的地域特色,該橋被命名為「灌江口大橋」。[7]
建設歷程
- 2011年12月17日,大橋初步設計通過了內部審查。[10]
- 2012年1月,大橋可行性研究報告獲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覆。[11]
- 2012年3月28日,大橋接線、引橋以及主橋基礎、下部和索塔施工圖設計在南京通過審查。[12]
- 2012年8月23日,大橋正式開工建設。[4]
- 2013年5月16日,大橋南塔承台鋼吊箱吊裝完成。該吊箱外形為啞鈴形,外部尺寸為86×34米,壁厚1.5米,周長225.6米,壁體總高度10米,總重量1100噸。[13]
- 2013年6月3日,大橋南塔承台封底混凝土澆築全部完成。[14]
- 2013年6月17日,大橋北塔承台施工完成。該承台為啞鈴形,長83米,順橋向寬31米,厚6米,採用C35混凝土,總方量約10626.6立方米;塔座採用C50混凝土,一次澆築完成,總方量為883.4立方米。[15]
- 2014年5月16日,北引橋橋面調平層首件混凝土澆築完成。[16]
- 2014年7月20日,大橋4號主塔封頂。[17]
- 2015年7月8日,大橋建成通車。[7]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相關條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