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炎帝陵 (湖南)

位于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的炎帝陵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炎帝陵 (湖南)map
Remove ads

炎帝陵位於湖南省株洲市炎陵縣鹿原鎮鹿原陂[1],是全國四座炎帝陵之一[2],故又稱湖南炎帝陵[3]株洲炎帝陵[1][3]炎陵炎帝陵[2][4]。是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5A級旅遊景區[5]

快速預覽 炎帝陵,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快速預覽 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級別 ...
快速預覽 炎帝陵祭典, 申報地區或單位 ...
Remove ads

歷史

西晉皇甫謐帝王世紀》,炎帝神農氏「在位一百二十年而崩,葬長沙」。南宋羅泌撰《路史》,炎帝「崩葬長沙茶鄉之尾,是曰茶陵」。南宋時,從茶陵縣分出酃縣。《酃縣誌》記,西漢時,此地已有炎帝陵。西漢末年,綠林赤眉軍興起,因擔心被亂兵發掘,當地人將陵墓夷為平地。唐朝時,陵前建有佛寺,名「唐興寺」。此時,炎帝陵仍「時有奉祀」。北宋開國後,宋太祖趙匡胤派人尋訪古陵,在茶陵縣康樂鄉鹿原陂找到炎帝陵。乾德五年(967年),陵前建陵廟,以進行祭祀[2][4]

抗戰時期的1940年,湖南省主席薛岳決定將省政府暫時遷往酃縣炎陵山。營建省府住所主事人因炎帝陵年久失修,報請薛岳批准、湖南省政府撥專款,修葺炎帝陵[6]。1954年除夕,香客在祭祀時不慎失火,炎帝陵主殿和行禮亭全部被焚,到了文化大革命期間(1966-1976年),陵殿及其附屬建築又重遭破壞,朝房、碑房、午門以及圍牆等多次被破壞,除陵墓外,全部被夷為平地[7][8][9][10]。1983年10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列為第五批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5-139)。1986年,湖南省對炎帝陵進行全面整修,同年由胡耀邦為炎帝陵題寫墓碑。1988年,完成修復工程,對外開放[11]

1993年9月,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題寫「炎帝陵」陵款。與黃帝陵所在的黃陵縣類似,酃縣在1994年因炎帝陵改名炎陵縣[2]。1996年11月,炎帝陵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20年1月,列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1]。此外,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中華歸國華僑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炎帝陵祭典」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5]

Remove ads

景區

炎帝陵景區規模龐大,總規劃面積122.5平方公里,對外開放旅遊區面積3.6平方公里[3]。分為三大功能區——神農大殿祭祀區、陵寢大殿拜謁區、「神農園」緬懷區[1],以及皇山遊覽區、洣水風光帶[3]。由炎帝陵殿、神農大殿、神農園、闕門、華夏廣場、福林、聖德林、皇山碑林、炎帝陵牌坊等80多處(或說110多處[3])景觀組成[1]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