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輕度颱風彩虹 (2009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熱帶風暴彩虹 (英語:Tropical Storm Mujigae,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Maring,國際編號:0913,JTWC:13W)為2009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3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 此名字第一次使用,取代重創韓國2003年韓圓,相當於同年的48億美元的梅米。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09年9月10日) |
Remove ads
發展過程
在9月6日,在馬尼拉對開大約305公里開始形成了一個熱帶低氣壓。日本氣象廳升格為熱帶低氣壓。9月8日晚上,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為熱帶低氣壓命名為Maring。JTWC發布熱帶氣旋形成及命名為13W。9月9日晚上,隨熱帶低氣壓繼續遠離菲律賓,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發布了它發佈最後情況的通知。
9月11日凌晨2時20分,熱帶風暴彩虹已經在海南文昌市龍樓鎮附近登陸,其後橫過海南島北部,進入北部灣。9月12日,彩虹在越南北部登陸。[1]
從彩虹的路徑和平均最高持續風速來看,大致上與早前於同年7月於南海活躍的熱帶風暴蘇迪羅十分相似,同樣地於瓊州海峽至海南島北面略過,再進入越南。
影響
- 當地發出之最高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三號強風信號
彩虹於9月9日早上在香港之東南偏南約790公里形成,但天文台一直沒有予以理會,亦沒有任何考慮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之表示。9月10日,香港天文台在凌晨4時35分突然發出一號戒備信號,當時彩虹集結香港東南偏南約450公里[2]。當日早上香港離岸及高地吹強風。香港天文台一度表示下午初時改發三號強風信號的機會不大[3],會考慮是否需要於下午較後時間發出三號強風信號[4]。不過由於香港的風力增強,普遍地區吹東北強風,加上彩虹比預期更早最接近香港,天文台提早在下午2時35分發出三號強風信號[5][6]。彩虹於下午2時左右最接近香港,並在香港以南約330公里掠過[2]。下午香港風勢增強及轉吹東風,下午較後及晚上多處地區受到偏東強風影響,離岸及高地風力間中達烈風程度。
9月11日,隨着彩虹逐漸移離,天文台於凌晨3時35分改發一號戒備信號[1],再於早上6時25分香港天文台取消所有熱帶氣旋警告[7],當時彩虹集結在香港之西南偏西約520公里。
彩虹吹襲期間,天文台測風網絡8個指定自動氣象站有3個錄得強風,三號信號只欠1站便達標;但機場以些微之差,未能錄得強風。長洲、西貢及啟德錄得最高10分鐘平均風速分別為每小時57、48及42公里。[8]維多利亞港內的中環碼頭的最高一小時平均風速為每小時47公里[9],表示市區亦受強風影響。
- 當地懸掛之最高熱帶氣旋信號:
三號風球
9月10日,澳門氣象局05時45分懸掛一號戒備信號。[10]17時45分懸掛三號風球。若熱帶風暴彩虹繼續按現時途徑移動,將不會改掛較高風球。預料熱帶風暴彩虹將大致趨向海南島。[11]
9月11日,澳門氣象局於09:45除下所有風球。[12]
圖片庫
-
9月11日
熱帶氣旋警告使用記錄
參考來源
內部連結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