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燒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燒包
Remove ads

燒包他加祿語發音:[ˈʃopaʊ])是一種菲律賓包,餡料豐富。它是福建包子的本土化版本,由西班牙殖民時期福建移民傳入菲律賓。燒包是菲律賓的一種流行小吃,通常在麵包店和餐廳出售。[1][2]

事实速览 類型, 上菜順序 ...

描述

燒包源自於包子,由西班牙殖民時期的福建華人移民傳入菲律賓。其名稱源自於菲律賓閩南語「燒包」(白話字:Sio-pau)。[2]歷史上,馬尼拉最受歡迎的燒包是由餐廳老闆馬文祿英語Ma Mon Luk在20世紀初製作的。[2]

燒包與包子的不同之處在於,它個頭更大,可以像三明治一樣拿在手裡吃。它還使用不同的傳統餡料。最常見的餡料是烤豬肉(Pork Asado,粵式叉燒的本土化燜燒版本)和肉丸(bola-bola,字面意思是「肉丸」,由豬肉雞肉牛肉鹹鴨蛋混合而成)。燒包使用發酵的小麥粉,傳統上是蒸製的,但烘烤的版本(也稱為「烤燒包」)可以直接在烤箱中烘烤,無需蒸製。一種流行的變體叫做「炸燒包」,是將燒包蒸熟後,在抹油的煎鍋中煎炸。另一道由燒包演變而來的菜餚是烤卷英語Asado roll,它使用普通的麵包麵團,然後烘烤而成。[2][3][4][5]

傳統的燒包通常也會搭配甜味的「燒包醬」(由玉米澱粉醬油大蒜和其他配料製成),食用前會將醬汁注入或塗抹在餡料上。原味番茄醬(番茄醬香蕉番茄醬英語Banana ketchup)也以同樣的方式使用。這與包子沾醬油或醋汁食用不同。[6][7]

錫亞高島的一種獨特小吃是paowaw,這是一種甜點包子,裡面的餡料是bukayo(加糖的椰肉絲)。[8]

Remove ads

在其他國家

燒包也被引入關島(當時是菲律賓的一部分),並被命名為Siopao。之後,它進一步傳播到馬紹爾群島,在那裡被稱為Siu Pao。[2]

類似菜餚

泰國菜中有一道類似的菜餚,稱為salapao(泰語ซาลาเปา),有時會用甜餡料製作甜點。[9]類似的包點也被引入夏威夷,在那裡它被稱為manapua,在薩摩亞美屬薩摩亞,它被稱為keke pua'a。[2]

在流行文化中

關於這種小吃,有個都市傳說,聲稱燒包的製作過程中會用到貓肉。歷史學家認為,這個故事可能源自於菲律賓華人群體的某種情緒,也可能是競爭對手或經營燒包生意的華人家庭私生子的抹黑策略[10]

2024年9月,在IShowSpeed訪問菲律賓期間,這位網路主播在岷倫洛的一家餐廳直播了自己用餐的場景。他被當地人誤導,誤以為自己吃的燒包裡含有貓肉。這讓IShowSpeed驚慌失措,但後來他才得知這只是個玩笑。[11]

參見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