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愛德華·古貝爾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爱德华·古贝尔
Remove ads

愛德華·古貝爾(法語:Édouard Goubert發音:[edwaʁ ɡubɛʁ];1894年7月29日—1979年8月14日),印度政治人物。出身法屬印度本地治里市的一個法印混血家庭,曾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返回法屬印度擔任公職,曾擔任法國國民議會議員,也是法屬印度社會黨的創建者之一,印度獨立建國後逐漸轉向親印度政府,推動了本地治里加入印度,並先後出任本地治里市長、本地治里首席部長。

事实速览 愛德華·古貝爾 Édouard Goubert, 本地治里首席部長 ...
Remove ads

生平

早年生涯

古貝爾於1894年7月29日出生於法屬印度本地治里市的一個法印混血家庭,父親是法國人,母親是印度人[1]:57,古貝爾早年在法屬印度支那接受教育[2]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古貝爾曾加入法軍參戰,退役後進入蒙彼利埃大學學習法學,1925年畢業後回到法屬印度,在司法界工作,曾擔任律師、治安法官[3]。二戰結束後,法國政府在法屬印度進行了行政改革,1947年4月,法屬印度總委員會(Conseil général de l’Inde française)改組為法屬印度代表大會英語Representative Assembly of French India,古貝爾當選為大會成員,負責與法屬印度共和國專員Commissaire de la République,即總督)共同推選政府委員會成員,協助專員管理法屬印度[1]:53-54.57

步入政壇

古貝爾擔任法屬印度代表大會成員期間,法國在印太地區的殖民統治正在面臨非殖民化運動的挑戰,中南半島上爆發了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馬達加斯加島則爆發了反法起義,而法屬印度也出現了高漲的反殖民主義情緒。與此同時,印度領導人尼赫魯也表達了自己對法國在印度支那政策的不滿,為了改善與印度的關係,法國海外事務部長於1948年6月宣布,法國殖民地的未來將由與當地居民「自由而真誠的協商」決定,這也為古貝爾站上政治舞台奠定了基礎。1947年7月,愛德華·古貝爾與同樣出生於法屬印度的國會議員朗貝爾·薩拉萬法語Lambert Saravane成立了親法國的法屬印度社會黨英語French India Socialist Party[4]。該政黨的親法國立場也令其得到了殖民政府的支持[5]

在古貝爾的領導下,法屬印度社會黨迎合法國政府,迴避在與印度共和國合併的問題上表明任何明確立場,並聲稱這個問題應由法屬印度人民決定[6]。1948年8月的本地治里市政選舉期間,古貝爾更透過操縱選舉,令法屬印度社會黨的102名候選人全數勝出[7]。雖然古伯特領導的社會黨立場親近法國,他卻也與印度政府進行會晤,在1949年7月與尼赫魯會面時,古貝爾主張印度應該為法屬印度提供其更大的自治權,這樣社會黨才會向法國施壓,要求法國接受法屬印度加入印度[1]:57。1951年6月,古貝爾作為法屬印度社會黨領袖,以90,053票的得票率,當選為法國第二屆國民議會議員[4]

在印度對法國貿易站實施經濟封鎖期間,古貝爾透過走私、逃稅、操縱奢侈品拍賣取得了巨額財產。然而法國政府也因為這些違法行為對他提出了一系列指控,擔心受到法國法律制裁的古貝爾隨即讓家族成員前往法國本土定居,自己留在印度,並轉向公開支持法屬印度併入印度[1]:57。1954年3月,他在本地治里參與了一場要求法屬印度與印度聯邦合併的抗議活動,同年6月29日,他在法國議會的豁免權被取消。1954年11月1日,法國簽署條約,將法屬印度的主權移交給印度,古貝爾成為印度公民,其在法國國民議會的任期也就此結束[8]。由於古貝爾力推法屬印度加入印度,一些希望維持法國統治的本地治里居民對他非常不滿,時常騷擾他和他的家人,他的妻子只好帶著孩子們搬到邁索爾[9]

加入印度後

本地治里移交印度後,古貝爾加入印度國民大會黨,並於1955年[10]、1959年當選為本地治里代表大會議員[11][12]:197。1961年,古貝爾出任本地治里市長,1963年,本地治里聯邦屬地正式建立後,古貝爾出任屬地首席部長,1964年離職後,隨即當選為本地治里立法議會成員,直到1968年卸任[1]:57-58。1979年8月14日,古貝爾在班加羅爾逝世[8]。現代的本地治里也有以他命名的酒店、市場、道路及雕像,以紀念其為推動法屬印度加入印度所做的貢獻[1]:58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