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愛的哲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背景
這首詩由利·亨特在1819年12月22日的《指標》(The Indicator)雜誌上發表,1824年在由瑪麗·雪萊編輯的《遺詩》(Posthumous Poems)中再版[1]。它被收錄在哈佛手稿中,標題為「阿那克里翁詩一首」(An Anacreontic),日期標為「1820年1月」。阿那克里翁詩是指模仿古希臘詩人阿那克里翁風格的詩歌,以對愛的歌頌而聞名。雪萊在1819年利·亨特的《文學袖珍本》(Literary Pocket-Book)上寫下了這首詩,並於1820年12月29日贈送給索菲亞·斯塔塞。
詩的主題是自然界中事物之間的「聯繫」與詩人希望與其愛慕對象建立聯繫的願望之間的關係。雪萊在詩中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自然界中存在統一,而人類關係卻缺乏這種統一?
雪萊在詩中使用的詩歌手法有擬人化(例如「泉水總是向河水匯流;天宇的輕風永遠融有一種甜蜜的感情;你看高山親吻着碧空;波浪也互相擁抱;月光在吻着波浪」)、隱喻(例如「誰曾見花兒彼此不容:姊妹把弟兄輕蔑」)和反問(例如「要是你不肯吻我?」)。
Remove ads
流行文化
英國作曲家羅傑·奎爾特在1905年將這首詩譜成音樂,作品名為Love's Philosophy, Op. 3, No 1。
2003年,大衛·戈珀爾將這首詩改編成男中音和鋼琴配樂[3]。
合唱作曲家大衛·N·柴爾斯將這首詩改編為四聲部女子合唱團和鋼琴配樂[4]。
出現在《少年印第安那瓊斯年譜》第十五集「維也納,1908年11月」(Vienna, November 1908)。
這首詩的第二節出現在《雙峰》第二季。
這首詩出現在《督察員劉易斯》第二季第一集「月光在吻着波浪」(And The Moonbeams Kiss the Sea),丹·里德執導,艾倫·普萊特編劇。
參考資料
來源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