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埃萊奧諾拉·杜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埃莱奥诺拉·杜塞
Remove ads

埃萊奧諾拉·朱莉婭·阿瑪莉亞·杜塞(Eleonora Giulia Amalia Duse;1858年10月3日——1924年4月21日), 是一位意大利演員,簡稱杜塞Duse)。她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演技最出色的女演員之一,她以演技出神入化而聞名。不過也因為其混亂的私生活而飽受爭議。1947年,後人為她拍攝了一部名為《埃萊奧諾拉·杜塞》(原文名稱:Eleonora Duse)的傳記電影。

事实速览 埃萊奧諾拉·杜塞 Eleonora Duse, 性別 ...

生平

中年以前

埃萊奧諾拉·杜塞出生於撒丁王國(今屬意大利維傑瓦諾,並在該地度過了她的童年時光。4周歲時,她隨同是演員的父親進入意大利基奧賈的一家劇團做了演員。[1]早年的埃萊奧諾拉·杜塞家境貧寒,因而早早的隨家人在劇團中工作,居住城市及工作單位也反覆更換。她因在意大利出演歌劇《茶花女》時的所表現出的出色演技而一舉成名,被人們稱為「意大利的莎拉·伯恩哈特」。[1] 她在歐洲一舉成名後不久,便於1893年開始在南美洲俄羅斯美國開始了她的巡迴演出,並獲得較高的評價。雖然在當時她的事業像一匹「黑馬」般如日中天,但今天她於加布里埃爾·鄧南遮亨里克·易卜生的關係卻被更多人所熟知。閱讀是埃萊奧諾拉·杜塞一生的愛好。

Thumb
埃萊奧諾拉·杜塞(Eleonora Duse)進入演藝界之初的照片

1879年,埃萊奧諾拉·杜塞在意大利那不勒斯結識了記者馬提諾·卡菲羅(Martino Cafiero),並迅速與他確立戀愛關係。次年,埃萊奧諾拉·杜塞在懷上了馬提諾·卡菲羅(Martino Cafiero)的孩子後,這個狠心的男人便棄埃萊奧諾拉·杜塞而去。孩子不久後去世,之後不久馬提諾·卡菲羅(Martino Cafiero)也死了。不久後,埃萊奧諾拉·杜塞加入了塞薩爾·羅西(Cesare Rossi)旗下的演藝公司,並結識了演員泰伯多·切奇(Tebaldo Checchi,藝名:Tebaldo Marchetti)。埃萊奧諾拉·杜塞和泰伯多·切奇在1881年結婚。1885年,這對夫婦生下了女兒恩麗克塔(Enrichetta)。不過在埃萊奧諾拉·杜塞與另一位演員弗拉維奧·安多(Flavio Andò)出軌後便離了婚。

Thumb
Franz von Lenbach繪製的埃萊奧諾拉·杜塞畫像

這時,她的事業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她的聲望也開始攀升。她在這時開始了他的南美之行,旅行一年回來後,她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她既是經理又是董事。

1887年至1894年期間,她與意大利詩人阿里格·博伊托有過一段風流韻事。他們的關係是以高度秘密的方式進行的,大概是因為博伊托的許多貴族朋友和熟人。(儘管如此,他們多年來的大量通信活動依然存在)。在後來的幾年裡,兩人一直和睦相處,直到1918年阿里格·博伊托去世。

1895年,埃萊奧諾拉·杜塞因專業交流而結識了比她年輕5歲的加布里埃爾·鄧南遮(1863–1938),並墜入愛河。加布里埃爾·鄧南遮為她寫了4部劇本。與跟阿里格·博伊托的風流韻事相反,與加布里埃爾·鄧南遮的關係被普遍認為是正面的。加布里埃爾·鄧南遮決定讓莎拉·伯恩哈特取代埃萊奧諾拉·杜塞在《La Città morta》中的主演時, 埃萊奧諾拉·杜塞與他產生了激烈衝突,並導致了埃萊奧諾拉·杜塞與他分手。

莎拉·伯恩哈特的外向性格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埃萊奧諾拉·杜塞性格內向,很少接受採訪。埃萊奧諾拉·杜塞認為接受採訪是在浪費時間,有一次她對一名記者說:「我不存在」。莎拉·伯恩哈特和埃萊奧諾拉·杜塞多年來一直是競爭對手。社會上經常有人將莎拉·伯恩哈特和埃萊奧諾拉·杜塞的演技互相比較,公眾評論眾口難調、難分高下。支持埃萊奧諾拉·杜塞的人包括蕭伯納蕭伯納曾先後幾天在倫敦同時看過埃萊奧諾拉·杜塞和莎拉·伯恩哈特演出同一作品。蕭伯納通過引用美國作家翻譯家弗朗西斯·溫瓦爾(Frances Winwar)的話表示力挺埃萊奧諾拉·杜塞。當時同時了解埃萊奧諾拉·杜塞和莎拉·伯恩哈特英國著名女演員愛蘭·黛麗對此評價道:「非要在這二者間比個高下是一件十分無聊的事情!二者的水平都不錯。」

1896年,埃萊奧諾拉·杜塞結束了愉快的美國之行;在華盛頓特區,時任美國總統格羅弗·克利夫蘭和他的夫人觀看了埃萊奧諾拉·杜塞每的一場演出。第一夫人對此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並震驚了華盛頓社會,埃萊奧諾拉·杜塞被白宮請來出席國宴,這也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享受這一待遇的女演員。

Remove ads

中年、晚年

埃萊奧諾拉·杜塞的肺部疾病貫穿她的成年階段,並最後導致了她的去世。晚年的杜塞甚至需要依賴氧氣瓶維持生命。[2]

1909年,埃萊奧諾拉·杜塞從演藝一線退了下來,後又於1921年重返舞台並在歐洲和美國巡迴演出。[2]在1916年,出演了電影Cenere ,當時的底片保存至今。她對自己的作品非常失望,後來寫信給法國歌手伊薇特·吉爾伯特(Yvette Guilbert),叫他不要去看這部電影,並說道「這是一部非常糟糕的作品,你在其中看不出我的真實水平」。埃萊奧諾拉·杜塞和大衛·盧埃林·沃克·格里菲斯之間曾通過信件交流過相關專業問題,不過對杜塞幫助有限。

1923年7月30日,埃萊奧諾拉·杜塞成為了第一個登上了美國《時代》周刊封面的女演員、第一個意大利人。

去世

1924年,埃萊奧諾拉·杜塞因肺炎美國匹茲堡申利酒店(今為匹茲堡大學威廉彼特學生會)524號房內去世,享年65周歲。埃萊奧諾拉·杜塞去世後,申利酒店的大堂內加裝了一塊紀念她的銅牌。之後,埃萊奧諾拉·杜塞的遺體被送到紐約舉行國葬,在紐約供人們瞻仰了4天之後,她的遺體被送回祖國意大利(在那裡進行了另一次瞻仰)。埃萊奧諾拉·杜塞被安葬在臨去世前4年的長期居住地意大利阿索羅的聖安娜公墓(cemetery of Sant' Anna)。[3]

個人軼事

埃萊奧諾拉·杜塞退休後,與意大利女權主義者莉娜·波萊蒂(Lina Poletti)發生了同性戀關係,她曾是作家西比拉·阿勒拉莫(Sibilla Aleramo)情人,兩人在意大利的佛羅倫薩同居了兩年,才結束了這段同性戀關係。

有傳言稱埃萊奧諾拉·杜塞和舞蹈家艾莎道拉·鄧肯(Isadora Duncan)也存在同性戀關係。埃萊奧諾拉·杜塞於1913年和她一起在意大利海濱度假勝地維亞雷焦共同旅遊了幾個星期,當時這位舞蹈家的兩個孩子溺水而亡。

她還以指導公司中的許多年輕女演員而聞名,其中最著名的是Emma Gramatica;她和歌手伊維特·吉爾伯特(Yvette Guilbert)有着持久而親密的友誼。她還與女裝設計師吉恩·菲利浦·沃思(Jean Philippe Worth)有着長久的友誼,後者對她非常忠誠。

對她演技的評價

很少公開評價自己的演技。埃萊奧諾拉·杜塞曾公開反對將她的演技教條主義式的歸入某一門學科。眾所周知,她的行為哲學異於常人且近乎宗教狂熱,尋求「排除自我」而成為她扮演的人物。很多人誤解埃萊奧諾拉·杜塞的演技來自於她的天賦,這是不嚴謹的,埃萊奧諾拉·杜塞也曾努力奮鬥過。

曾為她寫過傳記的作家弗朗西斯·溫瓦爾(Frances Winwar)曾提到埃萊奧諾拉·杜塞很少化妝,並寫道:「……做真實的的自己。換句話說,她表演得十分入迷,乃至於自己都感受到了所扮演角色的悲傷和歡樂,用她的身體作為表達的媒介,以至於常常損害她的健康。」[4][自述來源]根據《大英百科全書(第11版)》,她的表演藝術效果來自於強烈的自然性,而不是舞台的效果;來自於同情、理性的力量,而不是法國傳統的戲劇感情。」[5]

在她的職業生涯中,埃萊奧諾拉·杜塞年輕時曾因熱心幫助後來的演員而廣受好評。後來的現代舞先驅瑪莎·葛蘭姆意象主義詩歌先驅艾米·洛威爾均深受埃萊奧諾拉·杜塞的影響。埃萊奧諾拉·杜塞與女演員伊娃·列·高麗安(Eva Le Gallienne)是好朋友。

Remove ads

照片、畫像集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