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愛達·魔都號
中國第一艘國產大型郵輪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愛達·魔都號(英語:Adora Magic City)是中國第一艘國產大型遊輪,曾在船型命名方面引發用語爭議。[1]該船由上海外高橋造船於2019年10月18日開始建造,2023年11月4日交付中船嘉年華,2024年1月1日正式營運,將以上海為母港,執航日本及東南亞航線。該船長323.6米,寬37.2米,總噸13萬5500噸,有24層樓高,2125間客房,可載乘客5246人。船上有豪華酒店、影院劇場、水上樂園、健身房、籃球場、免稅店、海上探索營等設施,全船有5G信號覆蓋。船上一共配備了20艘救生艇。[2][3][4][5][6][7]
Remove ads
船型爭議
![]() | 此條目可能包含原創研究。 |
愛達公司旗下的愛達·魔都號被稱為「郵輪」在2024年元旦前後再次引起了郵輪命名之爭。但名詞「郵輪」非規範的船舶工程類名詞,例如2024年12月1日起執行的《船舶登記種類與船舶檢驗類型對照表》(由交通運輸部海事局印發)未將「遊輪」和「郵輪」兩類名詞作為客船的子分類。 [8]
英語中泰坦尼克號被歸納為「ocean liner」這一名詞在航海業內詞典,例如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的《英漢航海航運船舶大詞典》中譯作遠洋班輪,即定期航班橫渡海洋,未因局部功能郵運譯作郵輪。
而愛達·魔都號則被稱作「cruise ship」,儘管在中文語境中兩者被籠統概括為「郵輪」,但兩者並非同一類船型。且在翻譯中均無法嚴格與郵政「post」「mail」對應。
cruises 是「游」,不是「郵」。英文單詞cruise( 單數形式) 原義是: 巡航,巡遊,游弋。比如,巡航導彈的英文翻譯是cruise missile;巡洋艦則是cruiser。 不用規範的名詞卻趨之若鶩使用「郵輪」一詞,無疑是漢語用詞「形、聲、義」的倒退,更不是對漢語言的尊重。即使用俗稱「遊輪」也恰當於「郵輪」。[9]
Remove ads
命名
該船於2023年5月19日正式命名為「愛達·魔都號」(Adora Magic City),名稱寓意「從上海出發,愛達世界」。上海素有「魔都」之稱,而該船的定名凸顯其「上海設計」、「上海製造」的特色。[2][10]
計畫概述
2015年10月13日,中國船舶集團、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嘉年華集團、意大利芬坎蒂尼集團、英國勞氏船級社和上海市寶山區人民政府共同在上海發布《郵輪產業六方合作共同宣言》,中船集團將負責郵輪的建造、嘉年華集團負責郵輪的運營及管理、芬坎蒂尼集團負責郵輪的設計論證、英國勞氏船級社負責郵輪的質量管理。2015年10月21日,由嘉年華公司與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和中國船舶集團簽署合資價值250億元人民幣(26億英鎊)的協議成立中船嘉年華郵輪有限公司。[11][12][13]
2017年2月,中船嘉年華宣布訂購首艘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產遊輪。2018年11月,中船集團與美國嘉年華、意大利芬坎蒂尼集團簽訂遊輪合作設計建造合同,由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承接愛達·魔都號的建造,愛達·魔都號的造價超過55億元人民幣。中船嘉年華郵輪負責設計指導,其餘的技術均來自歐洲。受採購合約限制,整船的部件國產化率只有10%。[14][15][16]但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剛表示,愛達·魔都號在該公司的110家合作方中,大約30%的合同金額是以人民幣結算給到中國公司,因此國產化率數字可估約為30%。其餘的技由術意大利芬坎蒂尼造船廠根據中國客戶的具體品味量身定製、芬蘭動力系統公司瓦錫蘭(Wartsila)為愛達·魔都號提供自動化和控制系統、閥門控制系統、低位照明、導航系統、發動機和駕駛室控制台以及智能電機控制單元。瑞典-瑞士的電力和自動化技術公司ABB集團為該郵輪提供了動力推進系統[17]。
「愛達」系列船隻,擁有劇院、特色餐館、購物廣場、藝術走廊和水上樂園等產業,還將為遊客量身定製中國風演出節目,魔都號光船員就提供了超1300份工作機會,並與地中海號一起,創造38萬人流的觀光產值[18],而公司方面則稱還要發展管理與物流全產業鏈,未來並適時進軍國際市場,將為賓客提供長、中、短相結合的多樣度假選擇,推出「海上絲綢之路」行程,打造中國郵輪航線的國家名片[19][20][21]。
Remove ads
歷史
2019年10月18日,上海外高橋造船開始建造此艘遊輪。[5]
2022年11月25日,中船嘉年華自主遊輪品牌正式定名為愛達遊輪(Adora Cruises)[22]。
2023年5月19日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和中船遊輪聯合發布,將遊輪正式命名為「愛達·魔都號」(Adora Magic City),名稱寓意「從上海出發,愛達世界」。[2][10]
2023年6月6日下午1時33分,愛達·魔都號在中國船舶集團旗下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2號船塢正式出塢,此時遊輪總體進度達到93%以上,內裝進度達到85%以上[5]。7月17日首次試航開始,7月24日晚首次試航結束[23][24],8月二次試航。9月7日,愛達·魔都號開啟完工驗證航程,也是交付前的最後一次試航[25]。9月12日,第二次試航結束[26]。9月20日,愛達·魔都號首航船票開售。[27]11月4日交付中船嘉年華[28]。12月10日,愛達·魔都號完成所有船用產品的安裝。[29]12月15日,愛達·魔都號從上海外高橋造船移泊至上海吳淞口國際遊輪港。[30]
Remove ads
2023年12月23日,愛達·魔都號開始首次試運營航次。[31]12月24日離開上海,12月25日結束首次試運營。[32]之後又再搭載2500名乘客,於28日停靠韓國濟州道西歸浦市江汀民軍複合觀光美港8小時左右。[33][34]
2024年元旦正式營運,首先投入的是東北亞地區。[35][36][37][38]
2024年1月7日上午,愛達·魔都號返航並靠泊上海吳淞口國際遊輪港,標志著1119海里、為期七天六晚的航程的商業首航完成。[39][40]
姊妹船與後續
其姊妹船H1509(後命名為愛達·花城號[41],額定載客人數5232人)也在加緊建造中,採用相同16層格局,但增長14米,乘客艙室2144間,較首制船增加19間,總噸位加大到約14.2萬噸。並計劃於2026年底完成交付,於2027年正式在廣州南沙郵輪母港開啟國際航線。
當局指,在疫情結束行業復甦後,得益於老年經濟與鼓勵國際旅行,此時將國產一系列大船投入市場,規模希望能保持每年20%的增速,不過也有一些隱憂,2018年,在首屆進博會上,當時的中船集團(後來中船集團與中船重工重組為中國船舶集團)與美國嘉年華集團、意大利芬坎蒂尼集團簽訂2+4艘13.5萬總噸Vista級大型郵輪建造合同,但目前第三艘的訂單還未有著落,由於美國嘉年華集團在疫情打擊下,造成後面四艘訂單取消,而上海為了生產這些船,投入超過55億元,如果不能多建造幾艘的話,將會出現虧損,而如果失去辛苦培育的中國技術與團隊,高端製造能力也將隨著停工而付諸流水,因此造船的國家重器是絕對不能停下,目前根據造船廠方面透露,有關的招商工作仍在積極進行中。[42][43]
Remove ads
相關條目
- 歌詩達大西洋號:自2020年1月起由中船嘉年華在中國運營,Spirit級。[44][45]2023年10月已再轉讓到其他品牌。
- 歌詩達地中海號:自2021年第四季度開始由中船嘉年華在中國運營,從天津出發,短途國際行程,Spirit級。[46]
- 鑽石公主號和姊妹艦藍寶石公主號:於2004年3月投入運營,由三菱重工在日本長崎建造,為第一艘由日本造船廠建造的大型郵輪,曾因接連起火延誤建造而互換名稱,Grand級。[47][48]
- 愛達普莉瑪號:自2016年4月25日開始在德國運營,由於多次火災和材料員工短缺等問題造成延誤交付虧損嚴重,該郵輪成為日本三菱重工最大也是最後一艘大型郵輪。[49][50][51][52]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