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特魯斯馬迪山豬籠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特鲁斯马迪山猪笼草
Remove ads

土魯斯瑪迪豬籠草[3]學名N. × trusmadiensis),又稱特魯斯馬迪豬籠草或簡稱作TM豬籠草,是由勞氏豬籠草N. lowii大葉豬籠草N. macrophylla雜交得到的豬籠草自然雜交種。其僅存在於婆羅洲特魯斯馬迪山,也因此而得名。[3][4]


事实速览 特魯斯馬迪山豬籠草, 保護狀況 ...
Remove ads

植物學史

1983年,約翰內斯·馬拉維尼(Johannes Marabini)約翰·布里格斯(John Briggs)特魯斯馬迪山上發現了特魯斯馬迪山豬籠草。[2]約翰·布里格斯對於該發現這樣寫道:[注 1][5][6]

Thumb
特魯斯馬迪山豬籠草的攀援莖

形態特徵

特魯斯馬迪山豬籠草的葉片具柄,可長達50厘米。捕蟲籠可高達35厘米,是婆羅洲豬籠草物種中較大的一種。[6][7]其表現為親本的中間型。籠蓋如勞氏豬籠草般外翻,下表面具短毛須。[4]唇具突出的唇肋和唇齒,但不如大葉豬籠草發達。[8]特魯斯馬迪山豬籠草的花序可長達50厘米,每個花梗帶2朵花。[5]儘管其捕蟲籠較大,該自然雜交種植株的體型並不大。 [4]

生態關係

特魯斯馬迪山豬籠草僅存在於特魯斯馬迪山的頂峰山脊海拔2500米至2600米處。[5]

注釋

參考文獻

擴展閱讀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