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王鳳閣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王鳳閣(1895年—1937年),字阿亭,男,漢族,遼寧通化(今吉林通化)人,中國抗日愛國將領。歷任遼東民眾義勇軍司令、遼寧民眾自衛軍第十九路軍司令、第三方面軍總指揮、少年鐵血軍副總司令兼第五路軍總指揮。1937年與妻兒一同被日軍殺害,後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事实速览 王鳳閣 司令, 性別 ...

生平

早年經歷

王鳳閣出生於通化的教師家庭,自幼讀私塾,以「精忠報國」自勵。1923年曾任東北軍第十二軍第五十八團上尉副官,後因厭惡軍閥混戰辭職還鄉[1]

組織抗日武裝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他積極奔走,募捐並變賣家產,在紅土崖、大羅圈溝等地組織遼寧民眾義勇軍約600人,並任司令[2]。 1932年5月,其部隊加入唐聚五領導的遼寧民眾自衛軍,他出任第十九路軍司令,率部轉戰柳河、金川、輝南、海龍、濛江、臨江等地,與日偽軍多次激戰[3]

游擊抗戰與戰績

1932年秋,面對日軍重兵進攻,他提出「手不離槍,人不離鄉,抗日到底」的口號,拒絕撤離,轉入通化山區開展游擊戰[4]。 他在果松川、七道溝等地構築要塞,利用地形展開頑強抵抗。1933年至1936年間,王鳳閣部隊多次擊退日偽進攻,殲敵五百餘人,並與楊靖宇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密切合作[5]

最後的戰鬥與殉難

1937年春,日偽軍重兵合圍。王鳳閣率部在老虎頂子激戰三晝夜,日軍動用飛機與燃燒彈,最終因彈盡糧絕而被俘[6]。 3月27日,他與妻兒被押至通化秘密監獄。日軍軟硬兼施,甚至以親情誘降,但王鳳閣堅決不屈,聲言「頭可斷,血可流,投降辦不到」[7]。 1937年4月1日(或稱4月15日),王鳳閣與妻張氏、幼子「小金子」於玉皇山下柳條溝壯烈就義。他高呼:「一個王鳳閣倒下去,還會有千萬個王鳳閣站起來!人心不死,國必不亡!中華民族萬歲!」妻子則抱子投坑殉國[8]

紀念

王鳳閣一家壯烈犧牲後,激發通化及周邊民眾的抗日熱情。1982年,通化市政府於玉皇山立碑紀念[9]。 今日,王鳳閣事蹟被收錄於楊靖宇烈士陵園暨東北抗日聯軍紀念館,並在通化及全國各地多次舉辦紀念活動[10]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