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王壽福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歌手、演员、音乐教育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王壽福(朝鮮語:왕수복/王壽福,1917年4月23日—2003年6月1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歌手、演員、音樂教育家,活躍於20世紀朝鮮半島樂壇[1]。
王壽福於1933年以16歲之齡出道,成為朝鮮總督府治下首位妓生出身的大眾流行歌手,憑藉《不要哭泣》和《感嘆》迅速成名。王壽福的音樂結合西方古典聲樂與朝鮮民謠,深受民眾喜愛[2]。二戰後,她北上並於1953年加入朝鮮中央廣播委員會,1959年獲授「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功勳演員」稱號[3]。
Remove ads
日占朝鮮時期
王壽福出生於日占朝鮮平安南道江東郡,自幼與母親相依為命,成長於單親家庭[4]。她曾就讀於名倫女子公立普通學校,但因家庭貧困而在12歲中途輟學。為謀生計,王壽福進入箕城妓生養成所[1][註 1]學習舞蹈、歌唱等技藝[3][2]。完成培訓後,她以妓生身份步入社會,依靠才藝表演以維持生計[3]。
王壽福在歌唱方面天賦異稟[6]。1933年,年僅16歲的王壽福便被哥倫比亞唱片公司錄用並錄製了《不要哭泣》和《感嘆》兩首歌曲[4]。憑藉出色的演唱,她迅速走紅,成為當時朝鮮總督府治下第一位妓生出身的大眾流行歌手[2]。與此同時,同樣以妓生身份出道的鮮于一扇,與王壽福並稱為藝妓出身流行歌手的樂壇雙璧[6]。
1934年1月9日,京城廣播電台向日本全國播放了她演唱的《阿里郎》等朝鮮民謠[6]。1935年,在朝鮮半島發行的《三千里》雜誌舉辦了一場人氣投票活動,王壽福擊敗了同為樂壇紅人的李蘭影、全玉等人,斬獲榜首[2],被廣泛稱為「流行歌女王」[2][4]。1936年,事業處於巔峰的王壽福前往日本的東京的上野音樂學院(今上野學園大學[1]),隨後,她選擇接受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貝爾特拉梅利(Yoshiko Beltramelli)的私人課程,進修意大利美聲唱法[6]。隨後,她轉型為專攻次女高音的美聲歌手,創新地使用西洋聲樂技巧演唱朝鮮民謠[6]。1939年4月9日,王壽福在接受大阪朝日新聞的專題採訪時表示:「就像崔承喜女士振興了朝鮮舞蹈一樣,我也希望通過歌唱振興朝鮮民謠。(최승희씨가 조선무용을 살린 것처럼 나는 조선의 민요를 많이 노래하고 싶습니다.)」[1][3][6]
1942年,日本在二戰戰線上日益吃緊,為鎮壓朝鮮半島的朝鮮民族獨立運動,昭和天皇宣布禁止朝鮮語的使用,任何除了歌頌日本在朝鮮半島統治以外的歌曲皆被限制[1][7]。王壽福認為使用日語演唱朝鮮民謠是一種背叛,無法接受,因此退出了歌壇[6][2][4]。同年5月25日,她的丈夫李孝石因結核性腦膜炎病逝,王壽福全程陪伴在側[4]。李孝石去世後,她與經濟學家金光鎮結婚[4][8]。二戰結束後,金光鎮選擇北上朝鮮,王壽福隨其丈夫定居於平壤,並最終二人成為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公民[8][2] 。
Remove ads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時期
隨着日本戰敗,朝鮮半島脫離日本的統治,藝術活動也擺脫了日本施加的語言控制。1945年起,王秀福在朝鮮音樂家同盟中央委員會擔任民謠講師[6],隨後在1953年她受朝鮮中央廣播委員會的邀請,成為朝鮮官方專屬歌手,重啟中斷多年的歌唱生涯[9]。
1955年,她加入朝鮮國立交響樂團擔任聲樂歌手。在此期間,王壽福演唱了《新阿里郎》(신아리랑)和《柳樹垂》(능수버들)等歌曲,並獲得了朝鮮民眾廣泛的歡迎和喜愛,她也在此時前往蘇聯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演出[3]。1959年,此時43歲的王壽福因其優異的成績被授予「功勳演員」稱號[4]。王壽福在此期間倡議朝鮮藝術家進行「戶外廣播演出」,並表示她非常高興朝鮮當局的對她的提議的認可[1]。王壽福認為自己的歌曲不僅能夠在朝鮮境內傳播,還可以傳到韓國,讓那裡的民族同胞也能聽見。在隨後的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王壽福響應政府的號召,參與了朝鮮政府的經濟宣傳藝術活動,前往朝鮮的生產線上為勞動者歌唱[3][1]211。1965年5月10日,王壽福與丈夫金光鎮現身朝韓邊境的板門店朝韓非軍事區,並接受了韓國媒體的採訪[1]。她提到自己在朝鮮分裂前曾是首爾的歌手,如今仍在北方從事表演,並參與廣播節目。[3][1]
王壽福在1960年至1980年間擔任朝鮮音樂家聯盟中央委員,並多次受到朝鮮時任最高領袖金日成和金正日的青睞[6],在其60歲、70歲和80歲的生日宴會上得到了皆得到了朝鮮領導人金日成和金正日的祝福[3]。王壽福是「主體聲樂化」的發展的主要推動者,她結合了西方古典聲樂技巧與朝鮮民族本土民謠元素,強調聲音的清晰與美麗,為朝鮮國民聲樂模式的形成提供了基礎[1]。1997年,王壽福在八十大壽之際舉辦了一場民謠朗誦會[1]。此後,她逐漸淡出公眾視野,但仍受到朝鮮政府的高度重視[3]。2003年6月1日,王壽福在平壤去世,終年86歲[1],並被安葬於愛國烈士陵[4]。
Remove ads
作品
注釋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