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王忠孝
明末政治人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王忠孝(1593年7月21日—1666年5月31日[1]),字長儒,號愧兩,福建惠安南埔鄉沙格村(今惠安泉港區南埔鎮沙格村)人[2][1],明末政治人物。
生平
王忠孝生於明萬曆二十一年六月廿三日(1593年7月21日)[1]。天啓七年(1627年)舉丁卯科福建鄉試,崇禎元年(1628年)中進士,並授戶部主事,由於個性耿介,以及任官盡職、不徇私包庇的關係,所以得罪宦官鄧希詔,先後兩次遭構陷,入獄長達28月[3]。
崇禎十七年(1644年)甲申之變後,王忠孝投入福王朱由崧(後來的弘光帝)幕下為反清而努力[3]。
南明弘光帝授之為紹興府知府,擢副都御史,王忠孝推辭不受。隆武帝朱聿鍵授王忠孝兵部左侍郎,後辭。永曆帝授之為兵部右侍郎兼太常寺卿,再次辭而不受。
鄭成功起兵後,王忠孝投奔鄭氏集團,後王忠孝在廈門幫助鄭成功之子鄭經。永曆十八年(1664年)四月,王忠孝隨鄭經到東寧(今臺灣臺南),宿陳永華舊寓。永曆十九年(1665年)冬末,生病。永曆二十年四月廿八日(1666年5月31日),在東寧病逝,享年74歲[1]。後歸葬故里惠北松亭。
著作
王忠孝著有《四居錄》、《孝經解》、《易經測略》、《四書語錄》及詩集、文集等。後人輯有《王忠孝全集》12卷。目前可見王忠孝作品,最齊全者為臺灣省文獻會於1994年排印出版的《惠安王忠孝公全集》[3]。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