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王應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王應豸(1580年—1632年),字惠文,號繡廷,山東萊州府掖縣(今萊州市)人。明末政治人物。
生平
萬曆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山東鄉試第十九名舉人,天啟二年(1622年)中壬戌科二甲六十名進士[1],工部觀政,四年授戶部貴州司主事,五年升郎中,永平管糧。因諂魏忠賢,平步青雲。天啟六年(1626年),陞山東按察司僉事[2]。歷陞山東副使、參政,加太常寺少卿銜。崇禎初以都察院右都御史,巡撫順天。崇禎二年(1629年)春,薊州士卒索餉,幾至叛變,圍巡撫王應豸於遵化。應豸竟在飯中下毒,欲誘而盡殺之,諸軍更加大亂。崇禎帝命巡按御史方大任調查,揭出其剋扣軍餉克餉之事,被革職下獄論死[3],崇禎五年被殺,年五十三。
故居
其舊居在萊州東南隅,王家樓街路北。時山東巡撫余大成贈書「大中丞第」匾額,至今尚存。
家族
曾祖王佐,壽官。祖父王嘉賓,義官,贈中大夫布政司右參政。父王鐸,官登州府靖海衛儒學教授,贈承德郎戶部貴州清吏司主事。前母姜氏,贈太安人;母周氏,封太安人。具慶下。娶趙氏,贈安人;繼娶趙氏,封安人。子泰瑞、泰吉、泰茹、泰祉。侄子泰初(武舉、把總)、泰徵、泰運、泰符、泰章[4]。
兄應龍、應鳳、應麟;弟應鴻、應鵬、應豹、應駿。
弟王漢(王應駿)、孫王烈、曾孫王壯皆為進士,有「一門四進士」之譽。
從叔王萬象,同科舉人。從兄王二典(甲子舉人)、從弟王鹽器(甲子舉人)。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