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現代中國思想的興起

汪晖著作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現代中國思想的興起》是汪暉著作。

版本

2004年出版,2008年、2014年再版,2024年出版校訂版。有英文導論版、哈佛大學出版社英文版(2023年)、韓文版(2024年)、日文版、意大利文版。

評價

正面評價

黃宗智在《現代中國思想的興起》2008年再版時撰寫書評,概述其內容:

汪暉的四卷本著作《現代中國思想的興起》卷帙浩繁,內容十分複雜。首卷圍繞「理」與「物」的關係這一中心命題,探討了宋明儒學的「天理」主題;次卷轉向「帝國/國家」問題,先證明它們是西方(包括日本)在分析中國時使用的主導性的現代二元對立概念,再論證它們對理解清朝和民國的國家特性來說,具有基本的缺陷;第三卷對晚清和民初的重要思想家進行分析,並揭示出,在將舊的「天理」世界觀重塑為「公理」世界觀的時候,他們既納入了西方式的科學公理觀念,又保持了傳統的對「天理」中的「理」的倫理—政治的關注;第四卷在上述背景下,討論了現代「科學話語共同體」如何興起為二十世紀中國思想的核心主題。四卷洋洋灑灑至一六○八頁,僅「導言」一章,即長至百餘頁。[1][2]

王斑:「汪暉在《現代中國思想的興起》中描繪了一個追溯到上古三代、持續而生動的思想和政治倫理結構。在這個上千年的歷史發展里,其發端主題是天理。從宋代始,天理話語朝着現代的內在性逐漸發展,最終在晚清被公理概念所替代。基於現代科學和追求經驗性真理的思考,公理很快由五四運動的科學話語所取代,體現了更普遍的原則。這是汪暉藉以構思其著作的主要線索。」[3]

負面評價

周熾成:「憑我研究中國思想史二十多年的經驗,我可以不客氣地用兩個詞來評論這套書:混亂與謬誤。」[4]

王彬彬撰寫《讀汪暉〈現代中國思想的興起〉獻疑》和《再說汪暉〈現代中國思想的興起〉剽襲問題》二文,認為此書有剽襲問題,但更嚴重的是「學風問題」。[5]

參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