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現場專輯
现场录制,通常含现场实况录音或混音歌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現場專輯是指在現場錄製的專輯,通常包含現場實況的錄音或混音歌曲,旨在重現音樂會、演唱會等等的場景。因此,它們可能包括觀眾的掌聲和其他噪音,如混合曲等等。與錄音室專輯不同,歌手與樂隊需要一次性同步錄音,沒有重來與太多後期修補的機會。
現場專輯通常直接從舞台音響系統使用多軌錄音(而不使用麥克風),並進行後期製作,以提高錄音質量。現場專輯有時也包含一些以前從未發布的錄音室專輯。[1]
作品舉例
- 門戶樂團:《Absolutely Live》(1970年)[5][6]
- 吉米·亨德里克斯:《Band of Gypsys》(1970年)[7]
- 滾石樂隊:《Get Yer Ya-Ya's Out!》(1970年)[8][9]
- 誰人:《Live at Leeds》(1970年)[10]
- 喬治·哈里森:《The Concert for Bangladesh》(1971年)[11]
- 阿蘭·斯蒂夫:《Olympia Concert》(1972年)
- 感恩而死:《Grateful Dead》(1971年)[12];《Europe '72》(1972年)[13];《Steal Your Face》(1974年)[14]
- 埃爾維斯·皮禮士利:《Aloha From Hawaii : Via Satellite》(1973年)[15]
- 深紫:《Made in Japan》(1973年)[16]
- 盧·里德:《Rock'n'Roll Animal》(1974年)
- 巴布·馬利:《Live!》(1975年)[17]
- Kiss合唱團:《Alive!》(1975年)[18];《Alive II》(1977年)[19]
- Nass El Ghiwane:《Live Olympia 76》(1976年)
- 齊柏林飛船:《The Song Remains the Same》(1976年)[20]
- Rainbow樂隊:《On Stage》(1977年)[21]
- AC/DC:《If You Want Blood You've Got It》(1978年)[22]
- 蠍子樂隊:《Tokyo_Tapes》(1978年)[23]
- Thin Lizzy:《Live and Dangerous》(1978年)[24]
- 猶大祭司:《Unleashed in the East》(1979年)[25]
- 尼爾·楊和Crazy Horse:《Rust Never Sleeps》(1979年)[26]
- 皇后樂隊:《Live Killers》(1979年)[27]
- 愛默生、雷克與帕瑪:《In Concert》(1979年)[28]
- 黑色安息日:《Live at Last》(1980年);《Live Evil》(1982年)[29]
- Whitesnake:《Live...In the Heart of the City》(1980年)
- 傑克遜五人組:《Live!》(1981年)[30]
- 摩托頭:《No Sleep 'til Hammersmith》(1981年)[31]
- 西蒙和加芬克爾:《The Concert in Central Park》(1982年)[32]
- Saxon:《The Eagle Has Landed》(1982年)[33]
- Thin Lizzy:《Life (album de Thin Lizzy)(1983年)[34]
- U2樂團:《Under a Blood Red Sky》(1983年)[35]
- 鐵娘子樂團:《Live After Death》(1985年)[36]
- 布魯斯·斯普林斯廷:《Live/1975-85》(1986年)[37]
- Dio:《Intermission》(1986年)[38]
- 猶大祭司:《Priest… Live!》(1987年)
- Bérurier_Noir:《Viva Bertaga》(1989年)
- 流行尖端:《101》(1989年)
Remove ads
- 感恩而死《Without a Net》(1990年)[39]
- 超級殺手合唱團《Decade of Aggression》(1991年)[40]
- AC/DC《Live (album d'AC/DC)》(1992年)[41]
- 皇后樂隊《Live at Wembley '86》(1992年)[42]
- Mano Negra《In the Hell of Patchinko》(1992年)[43]
- 鐵娘子樂團《A Real Live One》(1993年)[44];《A Real Dead One》(1993年)[45]
- 金屬樂隊《Live Shit: Binge & Purge》(1993年)[46];《S&M》(1999年)
- 涅槃樂隊《MTV Unplugged in New York》(1994年)[47]
- 死者能舞《Toward the Within》(1994年)[48]
- 伍佰&China Blue《伍佰的LIVE-枉費青春》(1995年)[49][50];
《搖滾·浪漫》(1997年)
Remove ads
- 鐵娘子樂團《Rock in Rio》(2001年)[56]
- Manu Chao《Radio Bemba Sound System》(2002年)[57]
- 神碑合唱團《Under a Pale Grey Sky》(2002年)[58]
- 黑色安息日《Past Lives》(2002年)
- 齊柏林飛船《How the West Was Won》(2003年)[59]
- Toto《Live in Amsterdam》(2003年)[60]
- 夏奇拉《Live & off the Record》(2004年)[61]
- 伍佰&China Blue《伍佰力》(2004年);《生命的現場Life Live》(2012年);《光和熱-無盡閃亮的世界台北演唱會》(2015年);《雙面對決演唱會全紀錄》(2018年);
- 丑角合唱團《Telluric Chaos》(2005年)[62]
- 年輕歲月《Bullet in a Bible》(2005年)[63]
- 傻朋克《Alive 2007》(2007年)[64]
- 深紫《They All Came Down to Montreux》(2007年)
- Heaven and Hell《Live from Radio City Music Hall》(2007年)[65]
- 蘇打綠《陪我歌唱》(2008年)[66];《當我們一起走過》(2013年)[67][68]
- 邁克爾·傑克遜《One Night in Japan》(2009年)[69]
- 瑪丹娜《Sticky & Sweet Tour》(2010年)[70]
- 猶大祭司《British Steel Live 30th Anniversary》(2010年)
- 麥加帝斯《Rust In Peace Live》(2010年)
- Heaven and Hell《Neon Nights: Live In Europe》(2010年)
- 炭疽樂隊、麥加帝斯、超級殺手合唱團與金屬樂隊《The Big 4 Live From Sofia, Bulgaria》(2010年)
- 泰勒絲《愛的告白世界巡迴演唱會-現場》(2011年)
- 張靚穎《傾聽 張靚穎》(2012年)[1][71]
- 李志《李志、電聲與管弦樂》(2017年)
- 汪蘇瀧《萊芙》(2017年)
- 陳芳語《after hours》(2022年)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