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瑃常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瑃常在(?—1859年),明安氏(暝諳氏),滿洲旗人出身。清朝咸豐帝之常在。

生平
咸豐二年,封為春貴人。同年四月至五月間,貞嬪、英嬪、蘭貴人、麗貴人、春貴人和婉常在六人先後進入咸豐帝所在的圓明園,五月十一日,春貴人和婉常在位下各自新進四名官女子 [1],五月十二日,春貴人和婉常在進入圓明園。由圓明園回宮後,春貴人、婉常在與雲嬪同居承乾宮。同年,咸豐帝賞賜皇后和其他內廷主位「福」、「壽」字和對聯時,賞賜名單內不見春貴人之名[2]。
咸豐三年九月初二日,春貴人因故降為春常在,而英嬪的位序改為在雲嬪之後,九月初三日,改降為明常在,而英嬪則降為伊貴人[3]。同年十月,明常在訊問宮女素娟、安祿,以調查「短青金石褂鈕一副、金鐲一對、金扁方一隻」的下落,發現太監王立華在七月初二日拿走金鐲和金扁方做樣子,至今未有交回相關物品。總管太監呂泰等指出太監王立華在十月初四日逃走,隨即被步軍統領衙門拏獲。在口供中,王立華提及他無力償還債務,想起主子曾說過要買玉鐲和扁方,於是以做樣子為由,向宮女素娟、安祿拿走了金鐲和扁方,並且將這些物品抵押給當鋪,得到二百二十吊錢。當主子向他查問時,就以金鐲和扁方尚未取回為由,支吾過去。九月底時,他從當鋪中贖出金鐲和扁方,將金鐲賣給天利銀號,得銀六十二兩,又將扁方賣給廣升銀號,得銀四十兩。主子再次向他查問時,他說不出任何解釋,便急忙逃走[4]。
咸豐五年,已經改居景仁宮,同年二月二十四日,降為暝諳答應,而伊貴人則降為伊常在。暝諳是滿語單詞「千」(mingga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的音譯,也是她的姓氏。暝諳答應位下的官女子人數依照答應之例配給,但是她的宮分仍然依照常在之例發給[5]。
咸豐六年五月二十五日,暝諳答應晉為瑃常在,而伊答應則晉為玶常在[6]。
咸豐九年正月初四日,瑃常在去世。正月十五日彩棺奉移暫安。同治四年九月二十五日瑃常在彩棺奉安妃園寢。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