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reienbach–Hurden Rosshorn Freienbach–Hurden Seefeld Rapperswil-Jona–Technikum Greifensee–Storen/Wildsberg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SECO)1972年制訂的《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世界遺產是指對全人類有重要文化或自然價值的遺產項目[1]。瑞士於1975年9月17日批准了該公約,使該國的自然和歷史遺蹟有資格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截至2019年,瑞士共有十二項遺產入選為世界遺產,包括九項文化遺產及三項自然遺產[1]。瑞士首三項從預備名單入選為《世界遺產名錄》的遺產為伯爾尼老城、聖加侖修道院及米施泰爾的本篤會聖約翰女修道院,三者皆同時入選[1]。最新的則在2019年入選。瑞士有四項跨國遺產,分別為阿爾布拉/貝爾尼納景觀中的雷塔恩鐵路、聖佐治山、阿爾卑斯地區的史前湖岸木樁建築及勒·柯布西耶的建築作品萊芒湖畔小居及克拉泰公寓。另外截至2020年,瑞士預備名單內有兩項遺產[1]。
世界遺產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根據10項標準收錄世界遺產,入選的每個世界遺產必須符合至少1項標準,其中第一項(i)至六(vi)項為文化遺產;第七項(vii)至第十項(x)則為自然遺產;同時符合文化及自然遺產標準的為復合遺產。順序按入選年份排列[3]。
* 跨國遺產
預備名單
除已入選名錄的遺產外,接受《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的成員國還可以把遺產項目列入預備名單,任何遺產在提名《世界遺產名錄》前都必須經過入選預備名單的過程,方可列入《世界遺產名錄》[16]。 截至2020年,瑞士預備名單內有兩項遺產[17]。
參考資料
漢語介紹需點擊「Chinese」才能看到。Old City of Berne. UNESCO. [2012-0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02). 伯爾尼古城於公元12世紀建在阿勒河環繞的山丘上,古城幾百年來不斷發展進步,但城市的規劃理念卻始終如一。 伯爾尼古城保留有15世紀典雅的拱形長廊和16世紀的噴泉等建築,這些建築的歷史可追溯到各個不同的歷史時期。這座中世紀城鎮的主體建築在18世紀重新修建,並保留了原來的歷史風貌。
漢語介紹需點擊「Chinese」才能看到。Convent of St Gall. UNESCO. [2011-10-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5-09). 從公元8世紀至1805年脫離宗教影響,聖加爾修道院一直是歐洲最重要的建築之一,是卡洛林王朝時期修道院建築風格的完美再現。修道院圖書館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館藏最豐富的圖書館之一,其藏品中保存有許多珍貴的手稿,部分手稿寫於羊皮上,內容是最初的建築構想。修道院於公元1755-1768年按巴羅克式的風格重建。大教堂和圖書館是該宏偉建築群的主要代表,一千兩百年以來,人們在此活動不斷。
漢語介紹需點擊「Chinese」才能看到。Three Castles of Bellinzona. UNESCO. [2012-0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01). 貝林佐納遺址由堡壘群組成的,這些堡壘圍繞着卡斯特爾格朗德城堡,該城堡坐落在一座石峰上,俯瞰整個提契諾谷。一排排防禦牆從城堡中延伸出來,保護了古鎮並阻隔了穿越山谷的通道。第二座城堡(蒙特貝羅城堡)與堡壘連為一體,而第三座(薩索·科爾巴洛城堡)則是一座獨立的城堡,矗立在其他堡壘東南方向一塊孤立的岩石海角上。
漢語介紹需點擊「Chinese」才能看到。Swiss Alps Jungfrau-Aletsch. UNESCO. [2011-1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09). 自然世界遺產少女峰–阿雷奇冰河–畢奇霍恩峰(最早於2001年被列入)從東部擴展到西部,面積從53900公頃擴展到82400公頃。該遺址為阿爾卑斯高山——包括山脈最受冰河作用的部分和歐亞大陸山脈最大的冰川——的形成提供了一個傑出的實例。它以生態系統多樣性為特點,包括特別受氣候變化冰川融化而形成的演替階段。該遺址因景色秀美、而且包含山脈和冰川形成以及正在發生的氣候變化方面的豐富知識而具有突出的全球價值。在它尤其通過植物演替所闡釋的生態和生物過程方面,該遺址的價值無法衡量。其令人難忘的景觀在歐洲藝術、文化、登山和阿爾卑斯山旅遊中起着重要作用。
漢語介紹需點擊「Chinese」才能看到。Lavaux, Vineyard Terraces. UNESCO. [2012-0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02). 拉沃葡萄園梯田起於蒙特勒南部的希永城堡,沿日內瓦湖北岸向南綿延約30公里,直至沃州中部的洛桑東郊,包括村舍與湖水之間的山腰斜坡。儘管有證據顯示在羅馬時代就有葡萄生長,但現在的葡萄園卻要追溯到11世紀,當時這一地區由本篤會和西多會的修道士控制。這裡的鄉村景觀、小城鎮以及密集種植的葡萄體現了十多個世紀以來生產和惠益體系的變化。葡萄園中留有大量的房屋、磨坊和堡壘遺蹟,許多景觀都反映了釀酒方式在不同時期的演變。通過保存下來的景觀和建築物,以及對經久不衰的文化傳統和地區特色的傳承和發展,拉沃葡萄園的文化景觀清晰展現了千餘年來的演變和發展。此外從中也可以看出,幾個世紀以來,為優化當地資源,釀造對當地經濟具有重要價值的高品質葡萄酒,人類和環境之間進行着互動。當地社區一直大力支持採取保護措施,抵抗快速發展的城市住區,因為這會危及當地景觀。
漢語介紹需點擊「Chinese」才能看到。Monte San Giorgio. UNESCO. [2012-0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06). 位於提契諾州盧加諾湖(瑞士)的南面的聖喬治山海拔為1096米,其森林覆蓋的山體呈金字塔型。聖喬治山出土的三疊紀海洋生物(245-230萬年前)化石,迄今為止是最好的。它於2003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擴展之後,意大利境內的聖喬治山部分也一起包括進來。擴展部分的主要特點在於此處三疊紀化石層所含種類豐富並且價值極高。
Prehistoric Pile dwellings around the Alps. UNESCO. [2012-0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26). 這一遺產包括位於阿爾卑斯山區內、外的湖邊、河岸及濕地邊的111處(其中的56處位於瑞士)史前木樁建築(又稱干欄建築)遺蹟。這些小型定居點建於約公元前5000年至500年。對部分遺址的考古挖掘,已為我們提供了了解史前新石器時代及青銅時代歐洲阿爾卑斯山地區人民的生活以及人類社區與周圍環境的互動情況的證據。這是一組保存極其完好、文化內涵豐富的定居點考古遺址,是研究這一地區早期農業社會的重要史料來源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