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瑞芳李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瑞芳李家是台灣大家族之一,由今新北市瑞芳區出身的礦業鉅子李建興與其弟李建炎、李建成、李建川、李建和等人與後裔組成。李家眾兄弟皆是礦業名人,與基隆顏家並稱[1][2][3]。
發跡史
李家祖籍福建省泉州府安溪縣歸善鄉依仁里石聖堡廣孝大路厝,李建興六兄弟之曾祖李庇於道光二十年(1840年)五月帶著母親翁氏,子聯霸、聯淵、聯錦遷臺,於瑞芳庚子寮登陸[4]。原本住在淡水廳石碇堡𫙮魚坑莊滴水仔,五年後遷到新寮大尖後[4],世代以耕農為生。
李聯霸生八子,第七子李百祿(字「伯夷」)為李建興六兄弟之父[4],生於同治四年(1865年)十月初三,以墾闢起家,為人誠樸敦厚、治事方正且教子嚴格,在日治時期常懷故國之痛,極力護持國學並禁止子弟入日本學校讀書、使用日語溝通,志在倡設書房,廣集兒童教導國學。其喬遷至臺北縣平溪鄉海拔1500尺的上天山山麓,稱其宅第為「廣孝居」。該地氣候溫和且風景宜人,但耕地有限,土質不肥沃。妻子白太夫人堅苦持家,育有李建興、李建添、李建炎、李建成、李建川、李建和六子,次子李建添8歲夭亡。白氏相夫教子,使諸子皆有所成,長子李建興以礦業起家,建立瑞三煤礦公司,擔任瑞芳街協議員、瑞芳信用組合長等要職,當時瑞三鑛業的員工人數最多達到二千餘人。[5]昭和五年(1930年),李建興舉家遷居瑞芳,興建「義方居」、設「義方商行」。[6]
1940年5月27日爆發瑞芳事件,日本殖民當局指控李家「通謀祖國」,將李建興兄弟及親族員工百餘人逮捕入獄並嚴刑逼供,李家三子李建炎死於獄中、五子李建川被拷打失聰,六兄弟父親李百祿因此憂憤病歿於1941年。李氏基業危於一旦,終賴李母白氏百計折衝,得以不墜。[6]
1945年臺灣光復,過去被拘捕人員全數釋放,瑞三公司業務始漸蓬勃。戰後,李建興、李建和在政治上有所成就,李建興出任瑞芳鎮首任鎮長、李建和任職多屆臺灣省議員,李建成、李建川協助經營的煤礦業發展為全國業界第一。1953年春,白氏獲選為模範母親,同年夏日以癌疾就醫於臺北市,六月初二病逝,年84歲。[6]
瑞芳李家在臺北縣政壇足足縱橫捭闔了四十年,李建炎長子李儒聰出任約十年的臺北縣議會議員、兩任議長、第一屆增補選立法委員。1971年李建和病故後,李建成次子李儒侯續選第五、六屆臺灣省議員,兩任屆滿後無心戀棧,1981年李家乃推出李建和四子李儒將接替堂兄李儒侯角逐、出任第七屆省議員。[7]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