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瑪格麗特·泰勒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瑪格麗特·泰勒
Remove ads

瑪格麗特·「佩吉」·麥卡爾·史密斯·泰勒(英語:Margaret "Peggy" Mackall Smith Taylor[1],1788年9月21日—1852年8月14日)於1849年至1850年擔任美國第一夫人,是總統扎卡里·泰勒之妻。舊姓史密斯的瑪格麗特於馬里蘭州卡爾弗特縣出生,早年接受家庭教育,後往精修禮儀學校深造。1810年與扎卡里成婚後,她以隨軍家屬身份陪伴丈夫駐守邊疆地區軍事據點。夫婦二人共育有六名子女,其中兩名幼年夭折,其餘四人均被送往美國東部的寄宿學校就讀。經過1840年代短暫的安定生活後,她於1848年失望地目睹丈夫當選美國總統。在白宮期間,她隱居二樓官邸管理內務,將外事接待職責全權交由女兒代理。這位始終深居簡出的第一夫人,其任期因1850年丈夫猝逝而終止。此後,她遠離公眾視野,與女兒同住在密西西比州帕斯卡古拉。1852年8月14日,她因發熱而辭世,享年63歲。

事实速览 瑪格麗特·「佩吉」·麥卡爾·史密斯·泰勒 Margaret "Peggy" Mackall Smith Taylor, 美國第一夫人 ...
Remove ads

早年生活與教育

1788年9月21日,瑪格麗特·麥卡爾·史密斯(Margaret Mackall Smith)出生於馬里蘭州卡爾弗特縣[2]。其父沃爾特·史密斯(Walter Smith)出身名門,是獨立戰爭退伍老將,同時也是馬里蘭州一位富有的種植園主[2]。母親是安·麥考爾·史密斯(Ann Mackall Smith[2]。瑪格麗特早年接受家庭教育,所學內容皆以培養傳統女性持家能力為主,包括讀寫、算術、音樂、刺繡、舞蹈、馬術等技能[3]。在十歲時,瑪格麗特母親離世,她此後便與外祖父母共同生活[4]。成年後,她赴紐約市一所精修禮儀學校英語Finishing school深造[5]。1804年父親去世後,她遷往肯塔基州路易維爾與姊姊同住[1][4]。1809年秋,她在肯塔基州拜訪姊姊時,與陸軍中尉扎卡里·泰勒相識;1810年6月21日,經過七個月戀愛後,兩人於在女方姊姊的原木宅邸中完婚[6][7]

Remove ads

邊境生活

泰勒夫婦常年生活在邊疆地區,輾轉於各個軍事營地與要塞之間[2]。瑪格麗特是少數幾位隨軍深入邊疆的軍眷,不過由於軍令限制,她與丈夫仍曾長期分離[2]。在邊疆駐防期間,他們先後育有六個子女:長女安·麥考爾(Ann Mackall,1811年出生)、次女莎拉·諾克斯(Sarah Knox,1814年出生)、三女奧克塔維婭·潘尼爾(Octavia Pannill,1816年出生)、四女瑪格麗特·史密斯(Margaret Smith,1819年出生)、五女瑪麗·伊麗莎白英語Mary Elizabeth Bliss(1824年出生),以及獨子理查德英語Richard Taylor (Confederate general)(1826年出生)[1][2][8]。瑪格麗特不得不在簡陋的軍營環境中撫養這些孩子[2]。夫婦渴望給予子女他們自己未曾享受過的教育機會[3]。他們聘請家庭教師指導年幼子女;待他們達到學齡後,夫婦二人便把他們送往東部親屬家[9][10]。他們長年就讀於寄宿學校,有時甚至連續數年都見不到父母[11]

瑪格麗特終生篤信聖公會,這份信仰支撐她度過了艱辛的邊疆歲月[12]。1820年駐守路易斯安那州巴尤薩拉英語Bayou Sara, Louisiana期間,泰勒全家感染當時診斷為「膽汁熱英語Bilious fever」的疾病,三女奧克塔維婭與四女瑪格麗特同年夭折[2]。瑪格麗特也幾近喪命,喪女之痛令她精神崩潰[8]。1828年,扎卡里駐防斯內林堡英語Fort Snelling,全家搬進相對舒適的住所[2]。1832年扎卡里出任克勞福德堡英語Fort Crawford指揮官後,他們搬進更寬敞的官邸並居住至1836年[13]。在這處宅邸中,瑪格麗特使喚兩名奴隷協助她從事農務[14]

Remove ads

戰爭與總統選舉

1835年,瑪格麗特再遭重創——年僅21歲的次女莎拉在與傑佛遜·戴維斯結婚僅三個月後,便因瘧疾熱去世[15]。1837年,扎卡里調駐佛羅里達期間,正值第二次塞米諾爾戰爭爆發,瑪格麗特積極投身戰地支援工作,不僅參與救治傷員,更致力於提振士兵士氣[14]。直至1840年丈夫獲准休假,夫婦二人從寄宿學校接回小女兒貝蒂後,瑪格麗特才得以重歸家庭生活[14]。彼時他們終於在路易斯安那州巴吞魯日擁有了自己的家[16]。令人意外的是,瑪格麗特婉拒了可供選擇的大宅院,反而選擇了一棟簡樸的小屋[17]

1845年,扎卡里應召參加美墨戰爭[14]。這次分離令瑪格麗特備受煎熬;有傳聞稱,她曾發誓若丈夫能活著歸來,便摒棄時尚生活,永不再涉足社交場合[17][16]。戰爭期間,她在巴吞魯日為軍眷籌建小教堂,後來發展成聖公會聖雅各堂英語St. James Episcopal Church[16]。儘管本就體弱,此時她的健康狀況更是急劇惡化,待丈夫凱旋時已行動不便[18]。扎卡里的赫赫戰功使他獲得輝格黨提名為1848年總統選舉候選人[19]。瑪格麗特強烈反對丈夫參選,堅稱這會「折損我們兩人的壽命」[9][20]。她夜夜祈禱丈夫落選,卻失望地見證其當選[20]。就職典禮前一週,她婉拒了時任總統夫婦的晚宴邀請,改由女兒代為出席[20]。不過,儘管心存顧慮,她仍為丈夫的成功感到欣慰[21]。雖然她實際出席了丈夫的就職典禮,卻仍有謠言稱她缺席[22]

第一夫人

Thumb
畫作《美國第12任總統泰勒將軍之死》。由於畫家不清楚瑪格麗特的長相,因此乾脆以手帕遮住她的臉頰[23]

與同時代的第一夫人一樣,瑪格麗特拒絶履行這一身份的傳統職責[24]。長期的邊疆生活早已消磨了她對上流社會的熱情,更無意扮演白宮女主人的角色[19]。她以健康為由隱居在白宮二樓,僅接待親朋好友往來,將公共事務全權交由暱稱貝蒂的五女瑪麗代行[25]。瑪格麗特極少接見政界訪客,但丹尼爾·韋伯斯特是個例外[26]。她也不直接參與政務,不過會與賓客討論時政,或靜靜編織衣料聆聽政治辯論[27]。據信她因與勒維迪·約翰遜英語Reverdy Johnson夫人的私交,促成了丈夫任命約翰遜為司法部長的決定[28]。瑪格麗特深居簡出,甚少參與華盛頓社交圈,因而引發了諸多流言與政治攻擊,時常有人譏諷她愚鈍或行事不夠淑女[29]。泰勒夫婦與喪偶的女婿傑佛遜·戴維斯始終保持著密切聯繫——戴維斯的第二任妻子瓦里娜·戴維斯更在瑪格麗特擔任第一夫人期間,成為了她的閨中密友[30]

瑪格麗特保留了第一夫人職責中較為私密的部分,執掌白宮官邸內務[31]。她管理著包括15名奴隷在內的白宮僕役團隊——在泰勒夫婦入主白宮時,奴隷制已引發強烈爭議,這些奴隷通常被安置在樓上以避免外界關注[20]。她在白宮的大部分時光都在編織中度過,同時堅持每日前往聖公會聖約翰堂做禮拜,並擔任美國主日學聯盟英語InFaith成員[31][20]。子女與孫輩的定期探望為白宮帶來生氣,她身邊總環繞著家人的身影[32]。1850年7月9日,隨著丈夫的猝然離世,瑪格麗特的第一夫人生涯戛然而止[20]

Remove ads

晚年歲月

儘管獲准暫居白宮直至安頓妥當,瑪格麗特卻在丈夫國葬當晚便毅然離去,並於一週後徹底告別華盛頓[33][34]。她先前往長女安位於巴爾的摩的住所,在當地居住了三個月,後移居密西西比州帕斯卡古拉與五女瑪麗同住[35]。餘生她遠離公眾視野,絶口不提白宮往事,據信最後歲月都在主日學校執教中度過[33][36]。1852年8月14日,瑪格麗特因發熱逝世,安葬於現今的扎卡里·泰勒國家公墓英語Zachary Taylor National Cemetery、其夫墓旁[37]。離世時,瑪格麗特以兩年零三十六天的紀錄,成為離開白宮後壽命最短的第一夫人;這項紀錄很快就被繼任者艾碧該·菲爾莫爾打破——她在離任後僅數週便撒手人寰[38]

歷史地位

瑪格麗特因相對默默無聞,而被後世稱為「神秘的第一夫人」[5]。儘管她本人極度厭惡煙草,當時諸多報導卻訛傳她是個煙斗不離手的癮君子[25]。扎卡里·泰勒將軍時代的傳記作家對其夫人著墨甚少:一部傳記僅以「體弱多病」草草帶過,另一部甚至只在腳註中提及其名[33]。歷史學者對其第一夫人生涯評價頗低;在錫耶納學院研究所英語Siena College Research Institute的歷次評選中,她通常位列倒數五名[39]。她的親筆信函也無一傳世,學界公認她在丈夫執政時期發揮零作用[40]

多年來,瑪格麗特的真實肖像始終未能獲得權威認證,甚至一度被認為沒有存世影像[41]。在第一夫人肖像畫廊中,她的位置長期由女兒瑪麗的畫像替代[41]。直至2010年,一幅有色玻璃版照相英語Ambrotype才驚現於世,而它亦似乎是她大多數肖像畫的原型[42]。此前美國政府1902年發行的版畫,曾是唯一已知的照片[42]。2010年11月,海瑞得拍賣行英語Heritage Auctions拍賣了泰勒家族的傳家寶——第一夫人的第九版銀版照,當時被確認為是現存僅有的兩張照片之一[42]。尤為珍貴的是,此照片正是其女——代理第一夫人瑪麗當年借予政府製作版畫的原始模本[42]

Remove ads

腳注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