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瑪麗亞·扎尼科韋茨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瑪麗亞·康斯坦丁尼芙娜·扎尼科韋茨卡(烏克蘭語:Марія Костянтинівна Заньковецька,羅馬化:Mariia Kostiantynivna Zankovetska,1854年8月4日[a]—1934年10月4日),烏克蘭戲劇女演員,活躍於19世紀末到20世紀中。1922年,瑪麗亞被授予「烏克蘭人民藝術家」稱號,是首位獲該榮譽的人。[1]在烏克蘭,她常被視為烏克蘭最著名的女性之一。[2]
Remove ads
小傳

1854年8月4日,瑪麗亞生於切爾尼戈夫省尼任縣贊基(今烏克蘭切爾尼戈夫州尼任區),在家庭中排行老五。父親科斯蒂安廷·阿達索夫斯基是貧困的地主和宮廷顧問[3],母親瑪麗亞·內費多娃則來自切爾尼戈夫。科斯蒂安廷有著柔和的男中音、長於多項樂器,喜歡家中開音樂會。瑪麗亞在耳濡目染下也很喜歡音樂。她十歲時,就讀當地的私立寄宿學校、並對表演油生興趣。[4][5]
1875年5月11日,瑪麗亞與第3砲兵連第5砲兵旅長阿列克謝·安東諾維奇·赫雷斯托夫(Олексія Антонович Хлистов)結婚後遷往比薩拉比亞,並在當地與米科拉·薩多夫斯基見面。[6]阿列克謝後來被調到斯韋阿堡(今芬蘭堡),瑪麗亞也因此開始在附近的赫爾辛基學習聲樂,師從格日馬利兄弟(Брати Гржималі)。[7]
1876年,瑪麗亞在尼任劇院首次登台演出,並在1882年受烏克蘭演藝團邀請,前往葉利扎維特格勒(今克羅皮夫尼茨基)市立劇院。1882年10月27日,在馬爾科·克羅皮夫尼茨基指導下,瑪麗亞正式開始其職業表演生涯。[8][9]她初演戲劇為伊萬·科特利亞列夫斯基的《娜塔爾卡·波爾塔夫卡》,並飾演劇中的娜塔爾卡。
瑪麗亞後來參與了烏克蘭幾間最受歡迎的專業劇團,共事演員包含馬爾科·克羅皮夫尼茨基、米哈伊洛·斯塔里茨基、米科拉·薩多夫斯基、帕納斯·薩克薩漢斯基、伊凡·卡爾彭科·卡里等。並以家鄉的名字「贊基」為名,取了藝名「扎尼科韋茨卡」。瑪麗亞飾演了約30多個角色,並以女中音身份獻唱多首烏克蘭民歌。[10]

瑪麗亞是波爾塔瓦米科拉·薩多夫斯基劇院的創始人。她後來積極遊說在尼任開設永久性國家劇院,並在1918年,組織民間劇團「M.K. Zankovetska指揮的烏克蘭劇團」(«Українська трупа під орудою М. К. Заньковецької»)、與鮑里斯·羅曼尼茨基、安德烈·拉特米羅夫等演員同台演出。出演作品包括「娜塔爾卡·波爾塔夫卡」、「蓋特曼·多羅申科」(Гетьман Дорошенко)、「吉普賽人阿扎」(Циганка Аза)等。 1918年6月,烏克蘭蓋特曼的帕夫洛·斯科羅帕茨基認可瑪麗亞的舞台功績,並在部長會議中,批准授予她終身養老金。
1922年,烏克蘭政府為慶祝瑪麗亞從業40周年,授予其「共和國人民藝術家」(People's Artist of the Republic)稱號。她是首位獲得該稱號的烏克蘭人。 [11]
瑪麗亞晚年和她的侄女娜塔莉亞·亞歷山德里芙娜·沃利克·阿達索夫斯卡住在基輔。她在1934年10月4日去世,並葬於當地的拜科夫公墓。[12]利沃夫的《Dilo》(Діло)為她寫了如下悼詞:[13]
“ | 我們收到了瑪麗亞·扎尼科韋茨卡去世的電報。有人認為她四十多年的舞台生涯、還有近年的貧困,使其如同許多傑出名人般,被默默地掃出世界的舞台。偶爾想到他們時,我們不禁要問:「她還活著嗎?」我們聽到有女演員退出舞台時,自然要受巨大的打擊、可能還從此要一蹶不振;但扎尼科韋茨卡強韌的生命力,助她在演藝生涯中,克服了在最艱難的工作條件、還有其後的艱難歲月。 | ” |
Remove ads
出演角色列表
- 1882 – Natalka ("Natalka Poltavka", 伊萬·科特利亞列夫斯基)
- 1882 – Halya ("Nazar Stodolya", 塔拉斯·謝甫琴科)
- 1882 – Tsvirkunka ("Black Sea Sailors", 米哈伊洛·斯塔里茨基)
- 1883 – Olena ("Hlytai or the Spider", 馬爾科·克羅皮夫尼茨基)
- 1887 – Kharytyna ("Serf Maiden", Ivan Karpenko-Karyi)
- 1889 – Katrya ("Not Destined", 米哈伊洛·斯塔里茨基)
- 1891 – Aksyusha ("Forest", 亞歷山大·尼古拉耶維奇·奧斯特洛夫斯基)
- 1892 – Aza ("Aza the Gypsy", 米哈伊洛·斯塔里茨基)
- Ulyana Kvitchyna ("Wedding in Honcharivka")
- Yo ("Loss of Nadiya", H. 海耶曼斯)
Remove ads
電影作品
- 1909 – Natalka (Natalka Poltavka)
- 1923 – Mother (Ostap Bandura)
紀念
利沃夫的烏克蘭國立扎尼科韋茨卡學術戲劇劇院以瑪麗亞為名,以紀念她的功績。除利沃夫外,第聶伯羅、基輔、科韋利、科洛梅亞、利沃夫、克羅皮夫尼茨基、尼任、盧茨克、敖德薩、烏日霍羅德、舍普季茨基、切爾諾夫策、切爾尼戈夫、烏曼、波爾塔瓦等地,皆有以她起名的街道小巷。在基輔(1974年)、贊基村(1984年)和尼任(1993年),也有她的紀念碑。
1971年,作家裡亞博克利亞奇·伊凡·帕納索維奇(Рябокляч Іван Панасович)創作了戲劇《瑪麗亞·扎尼科韋茨卡》。
2004年,烏克蘭國家銀行發行了瑪麗亞·扎尼科韋茨卡紀念幣,以念其150週年誕辰。
在克羅皮夫尼茨基有以「瑪麗亞·扎尼科韋茨卡」為名的女子寄宿學校。[14]
-
2004瑪麗亞·扎尼科韋茨卡的紀念郵票
-
瑪麗亞·扎尼科韋茨卡紀念幣
2021年3月,芭比娃娃系列推出了烏克蘭女性系列。瑪麗亞·扎尼科韋茨卡是該系列的原型之一。[15]
2023年4月19日,克拉馬托爾斯克市將附近村莊的街道和小巷重新命名。其中,納迪亞·庫琴科街(вулиця Наді Курченко)被更名為瑪麗亞·扎尼科韋茨卡街(вулицю Марії Заньковецької)。
Remove ads
參見
- 瑪麗亞·扎尼科韋茨卡博物館
- 卡捷琳娜·魯布恰科娃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